哈啦小说网>古代言情>皇都>第84章 出城

粮食不够吃。

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商闻柳没想过这个问题,粮仓里的粮食半个月都不够,南关一起疫,外面送粮的队伍也不会愿意进来。

五县之外可供调度的粮食还有多少,他们不知道,不过也不会有多少余裕,去年蝗灾粮仓就受损,全大梁都在勒紧裤腰带度日。商闻柳没吭声,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北粮仓倒是有,但那是军粮,要保证供给麻河以北戍边的军队,东南更不见得能运粮过来,眼下的情况只能吃京城储备的粮食。

温见他神色不豫,又说:“药也不一定够用,大水淹了不少药铺,城内幸存的药铺必然会私藏。疙瘩疫二十年没有出现,此番来势汹汹,不好应对。”

商闻柳心中渐沉:“那也得扛。”

温叹气:“早晨本还有其他事要知会你。”

“何事?”

“京城的信到了。”

商闻柳气息微微一抖,听温接着说:“京里令锦衣卫早日押解祖成回京候审。”

他说得很模糊,商闻柳知道这是天子的ko谕。卡在这个节骨眼,不能不说非常巧,他们完成了来南关的使命,当然可以在此时回京,离开这座在瘟疫中的城池。

商闻柳脑海里隐约闪过一丝窝囊的念头,他立刻掐灭掉。

这时堂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是军营的靴子踏在砖上的铿锵声,富戍廷疾步穿过长廊跨进来,官衙的各个官吏都已经各自投入灾民的管理中,没人来替他解下风尘仆仆的披风。

富戍廷就这么带着一身臭汗坐在桌前,见有残茶,抓起来就往嘴里灌。

靴边有黄泥,从城门楼过来的。

“二位,我长话短说,灾民在往外跑了。”富戍廷扼要地讲完,神色凝重。

商闻柳惊道:“守城兵拦不住?”

富戍廷摇头:“人太多了拦不住,搬了绊马刺出来势头才缓下来。再这样下去,疫病会迅速扩散到周围各州府。”

在生死面前什么都是微尘,平日低头哈腰的当牛做马惯了,可眼下横竖都是个死,倒不如往官兵枪头上撞一撞,兴许能撞出个生天呢。

“事情不妙,守备营有百余人高热不退,已经死了五个人,医官人手不够,他们说还要什么,什么面罩?”富戍廷一改斯文的话音,噼里啪啦炸爆竹似的,“眼下到哪里去寻干净布料,我们的夏衣都是捡着cun装穿,水灾后就没洗过!”

他忽然止住声音,讪讪道:“失言了。”

守城兵控制不住灾民进出,那只剩下一个办法。商闻柳看了温一眼,那人眉头深锁,不知有了什么主意。商闻柳安抚富戍廷:“办法总会有,守备营有几位军医?药草可还够用?”

“倒是能撑一段时间,灾民的事情不能耽误,督抚,我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

“请讲。”

富戍廷道:“大梁虽未有此先例,但南关城离京城太近,瘟疫尚不能抑制,要保京城平安,只能关闭城门。”

商闻柳点头:“我也正有此意。”

话音刚落,温极为迅速地扫过商闻柳的面容,他又一次重复道:“晨间收到京城传信,要我等尽快押解祖成回京复命。”

这是对富戍廷说的。

富戍廷意识到锦衣卫靠不上了。他来这就是为了争取到这两位京官对于封闭南关城的点头,他不仅仅需要一个点头,就连接下来的防疫也需要其中一位来给朱文逊施压。他不动声色地看着两人相异的神情,心里先有了底。

他问:“商督抚也要一同返程?”

温点头:“自然。”

商闻柳坦然说:“自然不是。”

温不做表态,双手交叠在身后。

富戍廷面露微笑。

水灾过后人心浮动,先有许仲槐落水身亡,后有王白逋逃,祖成既然已经收押,这事就告一段落且不宜再拖,锦衣卫不能再让自己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失手的情况。温心急回京,富戍廷已经料到,但是商闻柳不一定愿走。

不管商闻柳初衷为何,富戍廷从他的应对手段里看出了决心。

他在京城是个什么品级,富戍廷怎么会不知道,巧就巧在“身负皇命”几个字上,温想强逼商闻柳起行,不一定能成功。富戍廷右手搭在臂甲上,轻轻搓去甲片上沾附的尘土,缓缓说:“刘知府带病休养不便主事,督抚留在南关再好不过,若缺人手,守备营也会唯大人马首是瞻。”

商闻柳看向温,心里忽然涌起一股难以割舍的情绪。

指挥使不欲掺和进来,他定定看着富戍廷,富戍廷仍然微笑。

“朱佥事那里我去看过,彻夜苦心劳形,大概是累着了。布政使司后面不知道会不会继续调人过来,在这之前辛苦督抚。”

城门一关,布政使便是想插手也不行了,这下朱文逊的嘴彻底被捂上。

富戍廷这一番话大略给商闻柳交了个底,让他明白当下守备军是和他同心的。商闻柳道:“情况紧急,不要行这些虚礼。方才赵把总来过,我把城内灾民的安置交给他,现在应该已经回营去了。”

“赵文良?”富戍廷抬起眉毛,没往下说。

商闻柳未去在意:“先前富参将说守备军剩余一半负责关防,现在该是取舍的时候了。”

富戍廷了然道:“卑职明白。”

“有关关闭城门一事,现在官府还有一些进出的车队,尽早让他们都交付了。还有,温指挥几时出城?”温倏地一窒。听这意思,城门一旦关闭,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开启的。

“现在是午时,锦衣卫在整装,大概还有一个时辰。”

商闻柳道:“那就未时过半。”

富戍廷点头。

商闻柳抱拳:“辛苦了。”

走到后院即将分别的时候,温才打破沉默。

“南关这一仗......”

商闻柳答非所问:“陛下只说锦衣卫,却没有提到我。”

温道:“你是说”

“还有一批白银的下落没有弄清楚。”商闻柳是指水灾前莫名出现在粮市的那一批银子,“还有那个销声匿迹的塞外商客,塞外不是大梁的国土,他们用的银钱形制也和大梁殊为相异,但用来购买木材的银子却是大梁产的官银。”

“或许入关之前就换成了大梁官银。”

“大梁的白银本来就在向外流失,这一批置换的白银数量不少,户部一点消息都没有,是不是太奇怪了?”

温有些烦躁:“万事等回京重审了祖成。”

“指挥使,”商闻柳露出一种郁郁之色,他很轻地说,“指挥使真的觉得光凭祖成的ko供就能把这背后的一切弄清楚吗。”

温放弃了说服,像是思考了片刻:“时间不早,你去写折子吧。”

商闻柳草草转身,伸手推门。哪知此时忽然一股大力向肘腋袭来,将他反剪住,迫使他的腰向下弓着。商闻柳喉结一颤,还没有明白过来发生了何事,陡然天旋地转,后面剪住他臂膀的人一片袍角飘进视线。

两个暗影中窜出的锦衣卫把他困住了。

“你!你干什么!”商闻柳挣不脱,妄图高声喝止。

“打晕。”温不容拒绝地说。

商闻柳猝不及防陷入黑暗。

............

未时将至,烈阳微倾,太阳光晒得人嘴cun起皮,守备营里人人自危,来来往往都是背负草药的蒙面士兵。

高墙转角处投下一小截影子,两个人避在阴凉下,交头接耳地说些什么。

“要马车干什么用?”赵文良扛着刀,脊背贴在墙面,没一点紧迫的样子,捏个苹果啃得汁水四溅。

普通士兵打扮的人道:“不知道,不像是押犯人,搞得神秘兮兮的。”

那人看赵文良不回答,又说:“不过锦衣卫嘛,弄这么个阵仗也挺正常。”

赵文良若有所思,啃完最后一ko苹果,随手扔了果核。他想明白了,伸个懒腰,给那人扔了一串钱:“行了,你办事辛苦。”

那小兵嘻嘻哈哈接了钱,塞进衣兜,把腰间佩刀一正,喜气洋洋跑了。

赵文良擦擦嘴,挺起身,又恢复了那副人模狗样的嘴脸。

未正时分,南关城门ko的灾民已经驱赶得差不多,重重绊马刺挪开一条道,近百人的一列队伍排开出城。

两部的吏员在这个节骨眼上得到了回京的消息,终于松了ko气,恨不得跟在指挥使马屁股后面打扇子才好。城门吏一一将文书核对过,盖了朱印,这才小心翼翼递回给锦衣卫:“天干物zao,各位上官路上慢行。”

此时距离关闭城门还有不到半个时辰。

马车车辙发出“哐哐”的脆声,官道扬尘很重,走了半盏茶功夫,嘴里吃了不少灰。指挥使策马走在队伍最前,回看那城门ko已经望不见了,心中一块大石总算落下。

拉车的马神态温顺,车身无甚颠簸,可这时候也该醒了。指挥使想起什么,皱眉向后望,那马车声音有些不对劲。

“停。”温下马,走近了马车,赶车的锦衣卫跳下马,直眉楞眼站着。

“指挥使!”

“督抚醒了没有?”

“犯、呃、督抚一直没有动静。”

温屈指叩响马车木制的部分,里面并无回音。他心里的疑虑愈发扩大,干脆说一声“失礼”,随后拉开两格小门。

一团人形的东西软趴趴伏在车内,指挥使掀开,那竟是一团穿着衣裳的稻草。

果然如此!若他人在车中,何以声响这般巨大。温遽然回首,向赶车的锦衣卫逼问:“他人呢?!”

那锦衣卫错愕万分:“这......出发时还在车里!”

“中间有谁靠近了马车?”

那锦衣卫回想须臾,不可置信地说:“出城途中马车轮子歪了......有个守备军里的来帮忙换了轮轴,他......没挂腰牌。”那锦衣卫说完,也知道事情不好,深深垂着头。

温合上小门,看不出怒气,他很快叫来队伍里唯一一个百户,同时放了信鸽,吩咐武释立刻出京来迎接这支队伍。“立刻向京城去,武佥事会在半途赶过来接应。”他飞快地嘱咐那百户,与此同时抹了把沾满尘土的脸颊,阳光晒着汗珠,显得金光熠熠。

百户疑惑地问:“指挥使要......?”

温飞跨上马背,挥鞭向马臀抽去,那百户只听见遗落在扬尘中的声音:“我暂时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