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665章 本章资料有点多,不喜可略请翻页
  四百年前铁木真称汗(西历1206),萌古帝国从此建立。

  他首先扩充自己的万人护卫“怯薛军”,这一万名护卫,分成十个千户。

  元人张宪《怯薛行》一诗中,有“怯薛儿郎年十八,手中弓箭无虚发”之句,足见怯薛军之精锐。

  成吉思汗曾嘱咐后世:“从九十五千户选招到我察阿答,做体己的一万护卫。

  孩儿们继我大位后,须将他们当作我留给后世的纪念和遗物,加以珍视善待,使他们不受到任何委屈,要厚待他们”。

  怯薛军地位显赫,待遇优厚,被人们尊称为大汗身边的人。

  (察罕儿源于波斯语,其意为“家人”、“卫士”、“宫殿卫队”之意)

  历代汗王都继承了这一制度,其实很简单,手里没有刀把子,放屁也不响。

  元亡萌古人退回漠北以后,仍保留着其旧制,到了达延汗时代再度统一萌古,同样建立了中央察罕儿万户。

  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大汗贴身护卫军,同时也具备了军事和生产双重任务,历来都由“黄金家族”子孙承袭。

  明嘉靖二十六年,土蛮部俺答崛起,纵横草原无敌手。

  察罕儿部“达来逊库登汗”自知不是俺答汗对手,也担心被强行吞并,所以率所部十万户东迁,移牧于大兴安岭东南半部。

  尤其是著名的捕鱼儿海,也只有这边水草茂盛,才能容下这么多人马的生存。

  如此大的内部分裂,对早就失去荣耀的萌古来说,真不算啥新闻,史称左翼萌古南迁。

  自达延汗之后,萌古再次变成一盘散渣,捏合不起来的那种。

  时不时也会冒出些雄心壮志的汗王,譬如俺答汗、譬如察罕儿部上一任大汗,被鹏帅割了脑袋的布延彻辰汗。

  原本想着拿李如松的脑袋证明自己武勇,继而一统萌古的察罕儿部落“布延彻辰汗”,另一段历史上也没成功。

  虽然弄死了李如松,但是被辽东铁骑临死的反噬,打的元气大伤,一直到他长孙林丹汗上位也没缓过劲来。

  草原上生存不易、死亡率极高,一个能跃马持弓的成年战士,背后是更多无声无息就死去的人。

  这一段历史上更惨,不但挨了李如松的辽东铁骑拼死反击,又被鹏帅的东江铁骑打的接近全军覆没。

  忠心的卫队千夫长卓尔根,带着两百甲士,怀揣着“传国玉玺”一路狂奔回到部落。

  强势扶持大汗长孙,当年才六岁的林丹巴图尔,成为察罕儿部落新的大汗。

  尊号为“呼图克图汗”(意为“有寿之汗”,大明称为虎墩兔憨,就很萌古)。

  失去主力大军后,别说报复,能勉强维持住部落不崩溃,都能躲在被窝里偷着乐了。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就是察罕儿部最现实的写照。

  要知道布延汗为了确保绝对的战术优势,差点刮干净不多的库底子,只给老营的孙子留了一百甲士而已。

  原以为算无遗策,把家当全押上“梭哈”的布延汗,怎么也没想到,还有东江军这个奇葩。

  好吧!最惨的时候整个察罕儿部仅剩三百披甲人,而战场上三万多精骑,最后逃回来的不足三千人,披甲人不到一成。

  凶残的东江军专门打穿甲的,不少人为了逃命,在马上丢盔弃甲,生怕被盯上。

  察罕儿部还剩二十多万人,但是真正能打的三万多人,或死或降,也就是说部落精锐尽失,一下子跌入泥潭。

  都惨成这样了,内部还在斗,原来的百人队甲士千夫长因特塔布囊,仗着跟老汗王福晋的关系熟,自成一系;

  老汗卫队千夫长卓尔根,仗着护印之功成一系;逃回来的的衮楚克台吉,纠集了四百多骑兵也成一系。

  其余逃回骑兵被三大势力瓜分一空,谁也不服谁,谁也别想指派谁。

  原本察罕儿部的属部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等大大小小部落,对这边极度失望,一言不合、无声无息聚众离开,举族投奔漠北喀尔喀墨尔根汗。

  偌大的一个部落,迅速沦为三流势力,草原上的生存就是这样残酷。

  老丁这几年忙着办野猪皮,但是对察罕儿部可从来没忽视过,别忘了他这边可是有不少这个部落的俘虏。

  趁着那边一片混乱,新汗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三股势力勾心斗角,喧嚣不休。

  趁他病、要他命!

  已经被洗过脑,相对忠诚的原俘虏们,以及克尔沁部落、叶赫部落的老兵,纷纷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潜回察罕儿部。

  各种情报流水般的传回叶赫王城,东江对那边的情况一清二楚。

  就是个熟透的果子,什么时候摘,老丁自己看着办,现在时机到了,那就拿下吧,省的夜长梦多。

  如果只是为了接管察罕儿部这仅剩的三四万户,十几万人口,随便去一个骑兵团就足够了,吊打一切不服。

  这不是还要往西打嘛,喀尔喀部落的墨尔根汗,吸纳了漠南各地逃亡的部落后,现在已经俨然萌古第一部落。看書溂

  帐下二十多万户,人口近百万,号称控弦十万,披甲一万。

  即使东江不出兵去打他,他也要扛不住了,一个冬天就冻死饿死上几百户上千人。

  大量新晋的零散部落,也挤占了原有部落的草场,这可不是道个歉,说句不好意思就能一笑而过的事。

  从口角到斗殴,已经升级到动刀子互砍,呼朋唤友打群架了。

  这个春天光是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把墨尔根汗马靴跑烂了几双。

  内部矛盾转嫁到外部,是这些头脑相对简单的大汗唯一的选择。

  可惜啊!墨尔根汗还在跟宠臣台吉们,研究往哪边打的问题,人家东江已经两路出兵,要把他一锅端了。

  东北方面军司令丁盛、草原方面军司令刘平,在大明泰昌元年四月,先后誓师出征,两边人数仿佛。

  主力都是直属警卫营加三个火枪骑兵团,万人左右,另外带上三个团冷兵器为主的守备骑兵团。

  不是没兵,而是千里远征,后勤跟不上,一次出兵近两万人四万匹马,已经是两个司令部的极限能力,就这还要以战养战才能补足缺额。

  草原上失去补给,那真是杯具,人不是马,吃草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