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702章 玉昆喜把酋长做,该死西夷又使坏
  宋玉昆这一年半可真是忙的不要不要的,靠着前期老徐他们和迪内族良好的沟通,“大明部落”在这里扎下了根。

  对于还处于原始社会的迪内族来说,大明部落的一切都犹如神迹。

  虽然一开始语言关费了老大力气才勉强入门,但是随着少年们逐步掌握了简单的汉语之后,互相间的沟通一下子就顺畅起来。

  所以你如果听到一个头上戴着羽毛冠,光着上身,就腰间围块遮羞毛皮,脚上穿着中式草鞋的土著。

  看到你后,满脸笑容的冒出一句“袜港里杠”或“卧槽”“林北”“我丢”啥的,千万别以为是自己人玩“土著秀”。

  除了常规的黄石头,还是源源不断作为固定交易外,也有拎着皮革、各种五颜六色的石头、漂亮的羽毛啥的跑来交易。

  别笑!人家真的觉得这个比黄石头好看、好用,是老实人才把自己最心头好的东西拿来换。

  宋玉昆虽然没同意这些“宝贝”换东西,但是给了他们更好的选择,过来“打工”啊!

  虽然这些人不知道自己干的这简单事情有什么用,比如伐木、挖沟、在泥巴里踩来踩去,用一个木盒子把这些泥巴做成一块一块的。

  挖那种黑石头,白石头、还要砸碎了,然后居然烧成了红色的方石头,太神奇了!

  太阳出来先吃食物,吃完就干活,太阳到头顶居然又吃东西,吃完干到太阳快落了又吃东西。

  就这样干个十天,就可以选珍贵的盐砖或是锋利的小刀,多干十天,就可以换那个斧子或铲子。

  很多人习惯了天天吃饱的日子,直接把“打短工”换好东西的事情给忘了,或是故意忘了,谁说土著就没心眼呢?

  这些人都很卖力气,就是有点笨,不过手把手多教几次也就行了。

  数千相对固定“劳工”加入,让宋玉昆计划的营地、炮台、工坊啥的,迅速成型,这么多人的吃饭就是大问题。

  虽然有海里,河里取之不尽的鱼类作为土著们的食物,多放点盐,他们吃的别提多美味了。

  老宋还组织了几次大型狩猎,随着北面新开辟的沿海晒盐场规模扩大,食盐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

  有了充足的盐,捕杀的肉类、鱼类就可以通过腌制保存,但是光吃肉虽然很爽,大明人还是喜欢谷物。

  这边四季长春,但是老宋还是按照传统的节气歌,组织土著劳工们沿着河边开垦了上上千亩水田种稻谷。

  又开垦了麦田、土豆、番薯等田地,大明这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方式,迪内族都惊呆了,族人们络绎不绝的来看“大明部落”种地。br>
  有聪明的头人们商量了一下,开了个碰头会,一起凑了一堆“黄石头”请宋酋长教迪内族种地。

  老宋其实就是故意的,很多事情给这些没见过的人,讲不明白,真正做出样子来,自然有人会动心。

  未来,让这些人为大明耕种就挺好的,鹏帅那话叫“双赢”。

  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诱惑力,没有人能够拒绝,也根本无法拒绝。

  就如同后世自诩科技发达的时代,如果遇到了动暨长寿千年的修真文明,照样色授魂与。

  大明不叫殖民,叫同化,在伟大的炎黄文明之光照耀下,多个迪内族那还能叫事?

  比较坑爹的事,第一批抵达金山港,动辄一宿不睡,为迪内育龄少女妇女们借种工程操劳的“移民们”,包括已经回大明的舰队上的人。

  在他们不知不觉中,居然多了一大帮私生子、私生女,不是强迫的哦!

  除了个别部落的勇士,能吃饱肚皮,大部分都饥一顿饱一顿,那啥也是草草了事,只为了繁衍。

  “移民们”可都是营养充足,身体健康的棒小伙,那啥一折腾就是一宿。

  可把这些初尝到妙处的迪内女子乐坏了,这事原来这么有意思啊!嘻嘻!你懂得,这一传十、十传百的,有的女子就为了来试试。

  好吧!有的带着娃在自己部落,更搞笑的是,把娃的名字都起成播种人的名字。

  有的就会来找播种的人,看看,你的种子熟了,也不是想要啥,就是带给你看看,炫耀一下自己这块地很棒。

  你懂得!大明人哪能受得了这个,怎么说都是自己的血脉,怎么忍心看着他或她,未来也是戴着羽冠,光着身子拎着长矛满山乱跑。

  没孩子还能只当是一场彼此开心的娱乐,一旦有了娃,算了!算了!就当收一房小妾的。

  于是这一批或主动、或被动加入大明部落的女人,就成了大明东胜神洲第一批准归化人,母凭子贵或女贵嘛!

  好在老宋有先见之明,住宅区早就规划好了,人手不缺,红砖窑、土水泥窑都正常运行,木料更是白捡一样,那就盖吧。

  一片片纯粹的中式小院就成型了,住惯了兽皮帐篷的土著女子,哪里受过这种待遇,不需要出去狩猎采摘,由“相公”养着。

  有这好事谁还往林子里钻,譬如老宋收的那个妹子叫“瑞迪”(山顶上的雪)人家给他生了个漂亮的闺女。

  可把老宋爱煞了,对瑞迪也是格外的好,结果这女人一激动,把自己妹子也带来了。

  老宋亲自检查了一番,嗯嗯!很符合自己的审美,一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赶,多加双筷子而已,这不妹妹今年又给他生了个儿子。

  新大陆的生活非常有趣,这边的天气也好,不冷不热,很是舒适。

  地也不错,虽然是生地,去年的收成也还可以,有大量肉类补充的情况下,消耗的粮食就少。

  大明部落包括相熟近邻部落的“丰收”,也改变了这些部落的半游牧生活,改成事实上依附大明部落的生活。

  宋玉昆也被这些迪内族尊称为“大酋长”,不算自己这边已经六七千人,光是辐射到谷内的,听从大酋长吩咐的人口已经超过三万。

  老宋就很棒!

  然而宋玉昆一直绷着一根弦,那就是西班牙人必然会打上门来,所以“金山团”的战士们从前期的劳作中脱产后,就没放松过定期训练。

  除此之外,还把汉话学的好的少年集中起来,在海军选拔过后,编成一支少年军,担任辅军,按照推算,今年敌人必来。

  宋玉昆从春耕大忙之后,就再次整军备战,这都等到秋收完成了,敌人终于到了。

  没说的!干死他们!

  ……

  有打油诗为证:

  海上蛟龙江春来,

  老猫半仙很有才。

  玉昆喜把酋长做,

  该死西夷又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