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65章 刀枪无眼,伤亡难免
  梁峰这边的帐篷最多,七个帐篷一字排开,其中一个被挂上了麻布。

  秦逸掀开门帘,汪鹏已经闻到劣质的檀香味、纸钱的烧糊味,耳边传来的是压抑的抽泣声。

  虽说这种规模的大战,死伤在所难免,但是一个个活蹦乱跳,吃早饭时还有说有笑,转眼就变成一具血呼啦冰凉的尸体。

  越是熟悉的人,越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梁峰作为主官朝夕相处,好不容易把一个左右脚都分不清的青年,训练成合格的战士。

  一仗下来就牺牲了七个,残了三个,整整报销了一个班,他真的是痛彻心扉。

  汪鹏进了帐篷,七具薄木棺材一字排开,整整齐齐架在两排长条木凳上。

  连每个棺材前插得香炉、燃烧的香火、烧纸的陶盆,都排成笔直的一条线。

  方东蹲在一旁正燃点着香火,五个牺牲战士的军中好友,在挨个给陶盆里添加纸钱。

  “大人!”

  看到汪鹏进来,板子和五名战士都直起身来,立正抱拳敬礼。

  是的,汪鹏不让手下跪拜。

  现代军礼在这个时代又显得怪异,还是传统的抱拳礼。

  汪鹏点点头,从身边眼泡红肿的方东手里,接过点燃的香火,给每一个牺牲的士兵上了三柱香。

  这些战士的名字汪鹏都不清楚,他有时会刻意的不去记。

  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兵,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惯,战阵之上刀枪无眼,谁也不敢说谁就一定都能逢凶化吉。

  战友间的感情最浓烈,那是能迎着枪林弹雨,和你并肩赴死的过命兄弟。

  一旦有熟人牺牲,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要许久许久,才能被时光慢慢淡化。

  所以汪鹏只关注自己亲近的几个兄弟,其他人基本都是一个个符号。

  不用情,所以不会太伤心!

  他只会很惋惜,这些牺牲的兵,他们将错过无比荣耀的一生。

  但他们不会白白牺牲,他们的名字被铭刻在高大的纪念碑上,记录在光荣的军史上。

  他们的家属将以他们为荣,并享受烈属的丰厚待遇。

  汪鹏能做的只有这些,毕竟他不能起死回生。

  “板子!跟我一起走走”。

  汪鹏在一脸感激的方东,那有些萧索的肩头拍了拍。

  “是!鹏哥!”

  方东抹了一把脸,手上的香灰在脸上添了几道灰印。

  秦逸从旁边的桌上拿了块干净的麻布,帮他擦了一下,同样拍了拍他的肩膀。

  “嗷!我的腿!别锯我的腿啊!峰哥求你了!我求求你了!”

  隔壁传来凄惨的哀嚎,声音之大,隔着帐篷都能听到。

  汪鹏疾步走向这间,门口挂着“白底红葫芦”旗的临时医疗帐篷中。

  一掀帘子,浓烈的血腥味和酒精味扑面而来。

  梁峰、徐海峰、还有拿着钢锯,站在一旁满脸尴尬的柳维康,三人看到汪鹏进来都是一喜。

  绑在木台上的伤员看见汪鹏进来,也立即停下了哀嚎,咬紧牙关。

  但是眼中哀求和痛苦之情,让人难以直视。

  “鹏哥!”

  “嗯!”

  汪鹏没顾上和三人多说话,弯下身和蔼的对着伤兵问道:

  “士兵!你的姓名!”

  “我叫王启年!”

  “士兵王启年,你的职务!”

  “报告长官,我是皮岛步兵连二排三班战士!”

  “士兵王启年,你的编号!”

  “报告长官,我是光荣的皮岛步兵连第56名战士,编号1001020356”。

  “士兵王启年,你怕死吗?”

  “报告长官,我不怕死!为兄弟们而死!光荣!”

  随着汪鹏的问话越来越严厉,战士的声音从怯弱、到坚定、到吼出声来。

  “士兵王启年,你信任我吗?”

  “愿为大人效死!”

  “那你怕什么?嚎什么?”

  “我我我……”

  王启年眼中的泪水,终于大颗大颗的滚落。

  “你怕少了一条小腿,成为废人!

  你怕脱下军服再也穿不上!

  你怕从此再也不能紧握钢枪和弟兄们并肩作战!

  你更怕我把你当成废物扔出去当乞丐!

  是不是?

  士兵王启年,回答我!”

  “我我我……”

  “士兵王启年,我们皮岛兵对自家兄弟的要求是什么?”

  “报告长官,不放弃、不抛弃!”

  “知道你还嚎个屁!”

  “报告长官,我错了!”

  “少条小腿算什么?装上木腿照样走路,你胳膊又没断,照样装弹开铳。

  当不了现役正兵,你就回岛上,给我去训练那帮小兔崽子,还是穿着军装,行不行?”

  “遵命!长官!”

  汪鹏看了一眼身边激动难抑的秦逸、柳维康、徐海峰、梁峰、方东五人。

  “除了柳院长在这里手术,其他人都滚出去!”

  “遵命!长官!”

  ……

  汪鹏为了这次东征之战,真的竭尽所能。

  按照预定计划,大年初二柳维康就带着皮岛支援部队,押运着物资出发。

  从云从岛踩着海冰登陆,先到宣州城,在沿着官道一路往南,从郭山城到安州城,再一路赶到平壤。

  总行程将近三百里,他们走了五天,初七下午才抵达大营。

  除了精锐的医疗团队和储备的医疗物资,还有装在十具薄皮棺材里运来的备用枪械、易损零部件和弹药。

  包括二十名训练成绩最好的子弟兵,作为战损补充。

  汪鹏的这些提前准备,来的非常及时。

  君不见,其他营地的普通小兵战死者,只能集中火化掩埋,树个木头牌子而已。

  相熟的兄弟,用布口袋抓上几把骨灰,到时候送回家乡聊以寄慰。

  也只有高阶的军官才能得到妥善的收殓,而穷困的李朝,又是敌占区,连棺椁都凑不齐,还要木匠现赶制。

  幸亏柳维康是昨天大战前到的,要是今天过来,半路上这些棺木就能被人硬抢了。

  就这汪鹏还抹不过面子,给了祖二河三个没用上的薄皮棺材。

  祖承训副总兵那边,在巷战时死了五个精锐家丁,都是为祖家卖命的亲信。

  哪怕是收买人心,祖家也不能就这么让他们抛尸荒野、尸骨不存。

  分到任务的祖二河急的头顶冒烟,四处凑棺椁,汪鹏这三口薄皮棺材,可帮了他大忙。

  让他在祖家家丁队里,收获无数的善意,一句“会办事,能把兄弟们的事当回事”的好评,多少钱都买不到。

  国人入土为安,魂魄归乡的观念,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身后事办的敞亮,对活着的人来说,也是抚慰伤痛的藉慰良药。

  汪鹏对此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