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01章 和谈!演技!穷困!目标!机会
  丰臣秀吉收到信后仔细一想,很有道理啊,这前面粮食不够还真解决不了。

  加上身边大名们就差泣血跪求了,一个个嚎丧似的,算了算了!不去就不去。

  如果对方主动求饶,嗯嗯!那就谈谈吧!

  老猴子在雄伟的名护屋城,志得意满、眉开眼笑的等着唐人乞和使者。

  得到太阁同意后,汉城的众将也都乐开了花。

  快谈!快谈!谈完大伙儿赶紧带着这一趟的收成回家。

  还是小西行长负责谈判,考虑到他在平壤丢了大脸。

  秀家怕他会被唐人看轻,贴心的给他安排了一个凶名在外的副手“虎加藤”。

  把小西行长郁闷差点吐血!这尼玛都叫什么事啊!太八嘎了!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三月初四。

  沈惟敬抵达平壤,稍事休整,便带着胡泽、沈思贤两个随从大摇大摆前往汉城。

  胡泽、沈思贤是宋应昌的幕僚,一方面是监视沈大忽悠,一方面也是实时掌握谈判情况。

  三月初八,汉城外的慕华馆,沈惟敬见到了老朋友小西行长。

  哎呦喂,两个人像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一样,那叫一个眼眶微红,哽咽难当,执手相握,共叹世事无常。

  都是演技派!

  大老粗加藤在旁边恶心的快吐了,干呕了几次,这两人把戏演过瘾了,才正式落座。

  大明和倭国第二次谈判,就此开始。

  李朝?有他什么事?一边凉快去!

  ……

  “哥,咱们下次还是带点布来吧,这鬼地方,银子居然花不出去?见了鬼了!”看書喇

  秦逸一脸无奈的跟汪鹏抱怨,在这个小破村子已经住了快一个月了,带来的咸肉都快吃完了。

  秦逸想买点鲜肉,比如猎户们射到的野鸡啥的,结果人家不要银子,盐、布、粮食都行。

  “可不是咋滴,这破地方忒穷了!”

  汪鹏也是非常无语,这一块知识点他还真就不知道,第一次打下朴家庄,第二回抢了龙山仓。

  金银收获都不少,一直也没和底层的人接触过,他有些想当然了。

  军队本身就比较封闭,作战时根本不会关注这些,像现在这种驻军模式,自然就不可避免的会和当地人接触。

  “正是春荒时节,也别指望从这边搞到什么肉食,算了,还是指望老丁他们能射点野物,贴补贴补吧!”

  秦逸闻言也只能作罢,还是鹏哥之前总结的得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李朝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民间居然全是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模式。

  金、银、铜钱都不用,当地人只认布或米,金银之物只是上层贵族们才会使用。

  汪鹏仔细分析了一下,这种门阀式的国度,底层的人还真用不上钱,交的税也都是实物税,别说金银铜了,铁器都不多。

  只有土豪贵族们才会存储金银,用来购买奢侈品以及和明商大笔交易。

  这段时间东江镇的战兵们也没闲着,这么多新人加入,正好在这边练练兵。

  相对于其他驻军,点完卯就放羊一样,周围一圈也就汪鹏这边每天操练。

  祖二河来找过汪鹏喝了几次酒,每次都看到这边不是练队列,就是练对战。

  他还笑话过汪鹏:“你这天天折腾下面人,也不怕弟兄们记恨你,差不多就行了,我们才三天一练”。

  “这不是新人太多吗,先上上规矩,老人和新人尽快融合一下”。

  汪鹏也只能半真半假的回复。

  为了不显另类,汪鹏只能把人撒出去,轮流野外训练。

  尤其是丁盛、余蔡、刘平这边三十多个没马的骑兵,天天练弓射,都快成猎户了。

  “鹏哥!一号那边人手安插进去了,我帮他新招募了一支百人僧兵护卫队,可把他乐坏了”。

  赵绪风尘仆仆、喜动于色的回来汇报。

  “太好了,文忠(赵绪的字)这趟你辛苦了!先好好休息,明天我和你一起跑一趟,亲自和一号见次面”。

  “好嘞!”

  汪鹏也是非常高兴,李朝这三千里江山,他势在必得,如果这野心被别人知晓可能会笑破肚皮。

  凭啥啊?凭你这五六百人的乌合之众?倭寇十几万人都拿不下,就凭你?

  哎嗨!不错!就凭我!咋滴?!

  汪鹏在李朝三都八道的地图上比比画画,指点江山、心头激荡,很是踌躇满志。

  这是最佳的时间段,李朝原有的统治结构被极大的破坏,李朝王室的遮羞布被撕得粉碎。

  原本在几百年的惯性统治下,四等人的门阀制度尚能维持。

  但当倭寇杀进来后,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两班贵族们丑态毕露,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连一国之主都跑到国界边上、瑟瑟发抖,一日三惊。

  所谓的李朝官军战斗力成了笑话,反而是各地的平民百姓,甚至是所谓的贱民组成的义军,拿着简陋的武器敢和鬼子玩命。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现在李昖回到了平壤,两班贵族们又开始想要恢复统治。

  但是当民众拿起武器后,再想让他们逆来顺受、做牛做马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汪鹏的“一号目标”就是今年刚十九岁的未来“光海君”李珲。

  在他那个无能至极的老爹李昖逃亡之时,被任命“权摄国事”,设立分备边司。

  国主李昖在群臣的逼迫下,先把他立为“王世子”,磨磨唧唧的又正式下了立储教书,宣布了李珲为正式的接班人。

  明眼人都知道深入敌后是个送死的任务,而且李昖也巴不得这个他厌恶的次子死了才好。

  李珲冒着极大的风险赴前线平安道、咸镜道、江原道等地抚军,一路风餐露宿,召集兵马。

  虽然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敢留在沦陷区就比他老子强上无数倍,在民间的风评也不错。

  现在他的处境极为尴尬,没能如他爹的期望死在鬼子刀下。

  李昖回平壤都没带他,把他扔在定州城,美其名曰“供奉庙社神主”。

  李朝文武两班的大臣们,全都屁颠屁颠的跑去国主身旁摇尾巴。

  王世子身边已经空了,没钱、没粮、没人手,空有个牌子不顶用啊!

  锦上添花,怎么比得上雪中送炭!这就是机会!

  鹏哥歪嘴一笑!就很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