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33章 招商引资,土豆番薯,马尼拉
  这一趟徐海峰过来可是带了整整两万两银子,还有一大批普通辽参、高丽参。

  所以别看花了不少钱,手里的款项还是非常充裕。

  占大头的船和炮定下来,其余的都是小菜,比如像苏沐川这样的大匠,一年开的薪水才120两,普通的水手一年才二三十两。

  定远号在这里改装,还要吊装火炮,估计没有两个月搞不定。

  反正鹏哥也没限定一定要几月份回去,来一趟不容易,除了在濠境买船定炮,还要寻找合适的海商。

  毕竟鹏哥儿也在辽东将门那边夸下过海口,要“招商引资”,哈哈哈哈!

  还要采购一些西夷的好东西,比如英国人在南方滞销的羊毛呢,汪鹏可是对军装呢大衣心心念念很久了。

  譬如望远镜,好家伙,一个单筒青铜三倍镜,开口就要一百两,还别嫌贵,货还不多。

  买买买!这是鹏哥特地关照的,还剩多少?六架?全包了,再打个折吧!

  王云熙在这边主持采购和谈生意,徐海峰安排好了相关事宜后,带着一半人手乘坐苍山铁去吕宋。

  嗯嗯!这一趟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在吕宋岛搞到番薯,不惜代价。

  而另一样重要的物资“土豆”已经搞到手了,不是旁人,正是从巴斯滕的船上。

  尼德兰本来就是欧洲优质土豆的产地,原本的观赏植物,已经被变成普通人作为主粮的食物。

  为了防止断粮,船上可装了成堆土豆,很多发芽的被扔在边角旮旯,没人当回事。

  濠境的大米饭不甜吗?精心烤制的面包不香吗?

  王云熙如获至宝,安排人仔细打扫了船舱,筛除霉烂的还剩了不少。

  他把这种欧洲常见,大明稀有的宝贝,精心用大大小小花盆移栽好。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十二年前才正式宣布独立,和原本统治他们的哈布斯堡王朝,堪称死敌。

  从1568年开始,因反抗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和对新教加尔文派的迫害,爆发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

  (这时候还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要到1602年才成立)

  而离大明最近的番薯来源,这时候只有西班牙治下吕宋岛。

  这是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陆发现的食物,(主要产于墨西哥以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

  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吕宋岛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因为成熟的番薯表皮是红色的,又被当地人称为“朱薯”。

  1565年西班牙人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经过二十几年下来,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

  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

  这种新鲜食物,在吕宋毫不稀奇,但是西班牙人禁止出口,这方面抓的“很严”。

  对于这种产量高、不挑地的新品种食物来源,鹏哥垂涎欲滴,早就翘首以盼。

  恐怖的小冰河时期,眼看也就剩二十几年就要来临了,没有人比鹏哥儿更加的焦虑。

  一旦粮食安全保不住,顷刻间就是天下大乱,农业为根本的社会极其脆弱。

  别看现在大明天朝,还在万历中兴虚假繁荣中,海浪退去后,沙滩上全是光屁股的人。

  早一点下手,提前布局,这个时代,只要解决了吃饱饭,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譬如李朝,譬如鹏哥计划中的辽东女真。

  从濠境到马尼拉将近1600多里的距离,折合450海里,以苍山铁的速度,也就八九天航程。

  这条海路从大宋年间就已经被华夏海商所熟悉,船上还有新招募的吕宋华裔水手,自然是一路顺畅。

  在一众海船中,毫不起眼的“苍山铁”缓缓驶入马尼拉湾,雄伟的圣地亚哥城堡,在远处显得犹如神迹。

  港口后面原本就是一大片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野地里长着一种很柔软的绿草,吕宋当地的土著人称这种草为“马尼拉”。

  西班牙殖民者第一次踏上此地时,还是一副正经海上豪商的模样。

  他们指着这片风景优美的平原,问热情土著人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土著人以为他们问这是种什么草,鄙视了一下这些连草都不认识的傻比,得意洋洋的告诉他们,这玩意叫做:

  “马尼拉!马尼拉!”

  喔霍!马尼拉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就好像葡萄牙人到濠境,打听地名一样,当地人看他手指的是妈祖庙的方向,以为问是什么神。

  妈祖!好吧!葡萄牙人发不出“祖”的音,就叫“macau”。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在这里设过吕宋总督,南洋还有满剌加外府、旧港宣慰司等等。

  大明海军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时代,这些地方全是大明藩国,现在嘛?唉!说多了都是泪!

  徐海峰看着港口高高飘扬的白底红叉“勃根地十字旗”,心头一阵膈应。

  新招募的水手中,有一个是这边“八连”的华裔叫潘二泉,老家是闽地的泉州人。

  在这边已经落户两代人,他会说些官话、客家话,还会说西班牙话,当然闽南话和当地土著语更是熟悉。

  他会使西式帆,也会中式帆,算是全能型的水手,也是苏沐川不多的好友之一。

  这一次老徐除了带着任务到马尼拉,也是把二泉的家人一起接走,实话实说,潘二泉早就不想待在这里了。

  三万多的华裔,来源纷杂,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理由,让华裔们都是一个个小团体,从来也不齐心。

  西班牙人每年收他们的人头税都收的手软,别看港口边的圣地亚哥城堡宏伟无比,但是普通华裔是不准入内的。

  就算是大明豪商进去谈生意,天黑前也必须出城,否则城内的守卫格杀勿论。

  正常驻扎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很少超过一千人,真正的士兵也就几百人。

  但是凭借威力巨大的“穆什克特”重火绳枪,板甲在身的长矛手,还有威力惊人的火炮,加上现在无敌海上的舰队,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统治。

  大明的移民背井离乡,在这里无依无靠,没有给他们撑腰的武力,自然是被殖民者予取予夺。

  很多人已经无法忍受这种羞辱,除了少部分如潘二泉这样,找到门路举家离开的。

  更多人不愿放弃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园,反抗的烈火即将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