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50章 卫学礼、乐、射、御、书、数六科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初六、下午未时(14:00)云飞岛。

  汪鹏领着东江高层一干人等,在赵老夫子,呃,现在尊称“赵山长”带领下参观“东江备倭千户所”卫学。

  卫学(内部称为东江子弟学堂)可是岛上最好的建筑,红墙碧瓦,建筑规整,占地面积也大。

  在岛上很多建筑还是土木结构时,这里就奢侈的用上第一批烧的红砖。

  现在是东江治下一万五千多人口,心中圣地,也是东江吸引、招揽人才最佳名片。

  也可以说是全大明,乃至全世界,第一个实行免费教育的地方。

  汪鹏为此不惜代价,就连在行军作战的间隙,除了练兵,就是和梁峰一起折腾扫盲课本。

  现在子弟学校共有两千多男学生,从五岁到十五岁都有,分为军武班、应试班两大类。

  40人一个班,(刚好一个标准的排),五十多个班级。

  军武班不用多说,从最基本的识字、算术学起,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孩子。

  通过一年的脱盲就能看懂文书、会写固定格式的报告、会简单计算。

  这部分人最多,毕业后,结合个人意愿,分配到相应的岗位。

  岁数小的,就要多学几年,学的更加深入一点,当然毕业后更加不愁安置。

  应试类就是科举专业班,不到五个班,这是整个东江的读书种子。

  这是纯粹以考秀才为目的的班级,学制长,收的也都是有一定基础,并且想在应试这条路上奋斗的学生,包括军武班里的优秀学生。

  这和地方上的私塾不一样,卫学教师是拿工资的公办学堂,卫学的具体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

  像汪鹏、秦逸、梁峰他们,小时候都入过卫学,挨过赵老夫子的戒尺,只是学的有深有浅而已。

  当然,像千户官之类有品级的武官,都是自己花钱请的私教。

  普通卫学的学生,家里起码也要是小旗官以上,普通军户想入学可是非常吃力的,毕竟半大小子也是半个劳力。

  在鹏哥儿这里,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强制入学,一视同仁,统一服装,吃食堂,住宿舍,每个月沐休一次可以回家三天。

  “礼”指由中央颁发经、史、律、诏、礼仪各书这个大明统一不用多说。

  “书”就是书法,军武班还多了个硬笔,比如蘸水钢笔,自制的炭笔。

  “数”就是算术,简单的有《九章算术》,深一点的有最新版的《算法统宗》。

  “射”自然是步弓和骑弓,东江增加燧发步枪和燧发手枪。

  “御”骑术,这个不求精但必须会,为此鹏哥儿还专门给卫学准备了一个马厩,专人负责。

  想尽办法购买了五六十匹马骡,每位先生平时骑乘代步,学生统一参加骑术训练,一举两得。

  “乐”这个除了先生们的琴乐笛萧高雅艺术,军武班学的就是线列步兵的铁皮鼓和铜号、笛子。

  这个是鹏哥儿的老丈人,“林老太爷”带着徒弟们教学,铁皮鼓和铜号都是汪鹏特意让王云熙从濠境买来的,这个比唢呐简单,铁皮鼓也比腰鼓结实。

  汪鹏也想搞成现代的教育模式,奈何没有这种教师团队,他一个人也没有分身术,又是创业期,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外征战。

  现在也是竭尽全力,才凑齐这五十多名先生,有孙老夫子想尽办法,联系的各个卫所同年,以及熟悉的朋友。

  有柳维康写信从泰州请好友帮忙,高薪聘请的秀才。

  这年头中了举,就有人投靠,把田地挂在名下免税,而且举人也是后备官员,有机会进入体制内。

  大明穷秀才倒是不缺,只有少部分学习好的才能享受国家补贴。

  大部分其实也就是个身份而已,尤其是贫家子弟,想再中举并不是容易的事。

  很多人会选择当先生,先解决吃饭问题,一边教学生一边自己苦读。

  鹏哥儿帮不上忙,只能发动钞能力,给足面子,给足银子,解决住宿和一日三餐,连服装鞋子都专人定制。

  可以说东江卫学的教师,享受的是堪比高级私教的待遇,身份却要高出很多。

  富家纨绔子弟,可不是那么好教的,三个不对,立马请你滚蛋。

  而在这里,头戴方巾、身穿襕衫、腰间系绦、脚蹬皂靴。

  这一身蓝色的卫学教师制服非常精神,任谁看到都要尊称一声“某先生”。

  可以说只要在这里待过三天,就很少愿意离开的。

  尤其是东江卫学的大图书馆,这里从最初赵老夫子几十册,视若珍宝的藏书开始,不断大规模的购买。

  尤其是这次李光和徐海峰他们,从江南、濠境采购的上千本书籍,更是让图书馆真正名副其实。

  这些白天教学的先生们,晚间基本上都聚集在宽敞的图书阅览室里。

  有准备继续赶考的就在一起切磋时文,挑灯夜读。

  有放弃科举之路的,就琢磨自己喜欢的学问。

  更多的是陶醉在这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自拔。

  当然,因为柳维康本身的三观偏向于王阳明的“心学”一派,所以这方面的著作更多。

  云飞岛还有一处女子学校,这个没有大肆张扬,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说。

  负责女子学校的山长是赵华的母亲,也是满腹诗书女中豪杰。

  这个时代腐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汪鹏嗤之以鼻。

  东江系统下的女童和少女们,一样接受文化教育,同样的军事训练。

  林秀儿也在女子学校担任副山长,自己一边学习还一边参与管理。

  柳维康的几个女弟子也分别担任代课老师,尤其是外聘的先生家中女眷,不少都是通笔墨和算术的,也都被聘用到女校任教。

  同样有两千多的女童,在这里健康成长,女校规模不比卫学小。

  此时在专门设置的一间议事堂内,东江核心管理层,及重要岗位负责人齐聚。

  这一番参观下来,众人情绪都非常振奋,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现在这种规模的学堂估计全大明也没几处。看書溂

  会议还没开始,大家按捺不住,议论纷纷。

  “咱们的卫学搞的太好了,当年咱们要是有这条件可不美死了!”

  秦逸推推梁峰,一番感慨羡慕。

  “是啊!这些孩子队列走的有模有样,王启年这个军事教导员干的不错,孩子们很有精神!”

  梁峰对刚才少年班的队列表演,非常满意,拍着王启年的肩膀大赞特赞,王启年连连摆手,对长官的赞誉一再谦虚。

  徐海峰和王云熙小声的交流着,海军可是需要大量知识的军种,尤其是军官阶层,他们自己都拼命的自学,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老王,先下手吃肉,后下手喝汤,咱们海军要走到前面!”

  “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