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54章 顺利接手宽甸六堡,天下乌鸦一般黑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六,祖二河亲自从辽阳跋涉四百多里地,风尘仆仆的赶到皮岛。

  带来相关的官身凭证和官服,鹏哥儿在皮岛百户营,热情的接待了这个老兄弟。

  没有任何耽搁,早就准备好的宽甸六堡新团队,第二天就乘坐二十多艘大小船只,顺着鸭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

  中途在镇江城外码头休息了一晚,祖二河领着汪鹏、秦逸上岸和守镇江城辽东将领喝了顿酒。

  都是一起出征李朝,相熟的兄弟,大伙儿对豪爽大气,战功彪炳的汪鹏自然是分外给面子。

  一时间宾主尽欢,对今后东江和宽甸之间的补给船队,也是拍胸脯保证绝对顺畅。

  不少消息灵通的高级军官,一再打探今后的南北贸易事宜,今年已经有四五个南方大豪过来买地建商栈了。

  光是他们这边收的孝敬就很可观,更不要说自家积累的山货皮草啥的,敞开收购。

  各种北方罕见的新奇南货,更是让辽东有钱人趋之若鹜,这没谱的事还真给鹏哥办成了。

  这家伙,辽东将门真金白银到手,谁不承鹏哥儿的情。

  ……

  九月二十八下午,东江船队靠上苏奠堡在鸭绿江畔的码头,一队队士兵迅速登岸。

  大量的物资要先卸到苏奠堡,再一一分到六个堡寨。

  汪鹏留下秦逸负责码头上的事宜,先跟随祖承训,带着梁峰去接收苏奠堡。

  这段时间宽甸六堡的原守将们都是望眼欲穿,该运走的个人财物早就送回家。

  每个守将都是带着自己的家丁骑队,准备妥当,这边交接完毕,就去新的地方赴任。

  这鬼地方,一天都不想多待了。

  所以交接的过程非常愉快,知道这是李大帅的嫡系,更是祖承训的亲信,所以这些将领也都没太过分。

  起码粮仓里的粮食不缺,公账也都平了,相关的军库起码看得过去,账册啥的都理的干净。

  互相画押盖印,把堡内的头目们集合起来磕个头,认了新上官就算完事了。

  人家给面子,鹏哥也不差事,百两程仪送上,当做一点心意。

  这事自然有里子有面子,都说汪参将敞亮,果然不假,离职的将领们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再三感谢。

  就这么平均一天一个堡,一直到十月初五,丁盛接手了新奠堡,整个交接过程才算正式完成。

  真不容易!

  也就是这次出征李朝,将官折损了不少,空缺比比皆是,这才如此顺利的腾挪安置。

  要是搁过去,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了位置,别人就得喝西北风去。

  祖二河完成使命,也是松了一口气,没有碰到不上路子的人,就很舒坦。

  每次祖二河都会抱怨汪鹏,当然是为他不平。

  这里算是边境之地,和辽阳这样大城市边都靠不上,也就是鹏哥儿犯傻,才接手这个白山黑水的荒山野岭。

  凭他的功绩,调到辽阳那边,还不是吃香喝辣的。

  鹏哥儿就是一个劲的乐,人各有志,他就喜欢天高皇帝远的当土老帽,皮岛如此,宽甸依然。

  对了,来之前祖二河添了个儿子,把他乐的没事就炫耀自己儿子八斤重,虎头虎脑啥啥啥的。

  一再催促汪鹏努努力,早点添丁进口,要是生个闺女也能接个亲家公。

  鹏哥儿多敞亮啊,直接叫人用五十两纯金做了个弥勒金佛,说是兄弟给侄儿的心意。

  哎呦喂!这礼可就真重了,祖二河走的时候,也是笑的见牙不见眼的。

  一番忙忙碌碌,人来车往,马嘶驴吼的,宽甸六堡终于安静了下来。

  六堡的三万多百姓,也是忐忑不安的度过这些天,谁知道新来的参将大人什么脾气,手黑不黑。

  反正看着各守备的家丁都神气活现的,原有的边墙都被接手,日夜守卫,还打跑了两批建奴的凶匪。

  一个个血淋淋的脑袋没有拿去交军功,反而是挂在边墙外示众。

  宽甸堡参将府,这就是宽甸六堡的核心所在,汪鹏翻看着账册也是一阵头疼。

  千头万绪的,还是要一项项落实下去。

  首先是田地,这边处于绵延百里两道山梁之间的谷地,正常的出入口,只有北面丁盛新奠堡和南面梁峰苏奠堡。

  是一个天然闭合的通道,面向西侧辽东腹地的山峦还好一点,东边面向建奴的山梁上,可都建着连绵不绝的城墙和军堡。

  而六堡的位置,就卡在东侧建奴从大山中前往辽东腹地,六处能通行的山道。

  宽甸六堡就像一根铁锁链,牢牢的束缚住建奴西进的脚步。

  逼着他们只能绕远,从铁岭抚顺那边的坚城老老实实纳贡,用山货猎物换取生存的物资。

  所以野猪皮才无奈的把自家的牛毛寨人手,尽量的往老寨(赫图阿拉)那边迁移。

  宽甸六堡谷地的土壤非常好,这是无数岁月积累的腐蚀土,黑黝黝的能捏出油来的感觉。

  按道理这里应该谷物满仓,人人小康,就这黑土地,插根筷子都能出芽。

  可惜啊!卫所的制度,就决定了这些人,没有多少心思放在耕作上。

  大军头下小军头,连着最小的小旗官,都管着十户军户,为他种田。

  农奴制的结果就是不敢卖力气,我今年丰收了,交你一石粮,明年减产了,你还要我一石粮咋办?

  “必须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鹏哥儿一锤定音,学习我兔被实践过的政策和方针,在这个时代依然光辉夺目。

  正好今年的粮食也都收完了,柳维康带着民政团队一到位,就开始对照各堡的土册和军册,开始丈量堡寨周边的熟地。

  一开始军户们是冷眼旁观,私下里议论纷纷,好家伙,这新来的参将不是个好相与的。

  还找了一帮“掌柜的、大伙计”来量地,估计要大动干戈。

  马德!一家老小交了例粮,都靠着野菜才能勉强果腹了,还要量地?

  看来也是个“汪扒皮”,六堡卫所的百姓只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对于这些议论,传到鹏哥儿耳中,他自然是不屑一顾,老子做事要你教?

  别比比,等着偷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