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92章 卡秋杀火箭炮,浮法平板玻璃
  汪鹏指着花瓣一样的喷嘴对王灏再三叮嘱:

  “注意啊!这八个喷嘴是卡秋杀能平稳飞行的命脉,千万千万别弄坏了,也不能磕着碰着”。

  “嗯呢!”

  “拉出引线,发射员要细心点的,粗手大脚的让他去扛弹药!”

  “嗯呢!”

  “等会,我点根烟!”

  “鹏哥,给我也来一根,秀儿嫂子卷的烟里面还加过酒和蜜的,嘿嘿,特别醇香”。

  “叫你媳妇去学啊,这又没啥难的,我跟你说,这还是我教她的秘方,咳咳,扯什么犊子,这儿办正事呢!”

  “嘿嘿嘿嘿!我这不是看你有点紧张嘛!”

  “嘿嘿个屁,能不紧张吗?上次直接在架子上炸了,好悬没把我崩死!”

  “卧槽!卧槽!”

  “你哆嗦啥?”

  “没没哆嗦啊!”

  “你烟都拿反了,别再把嘴烫了!嘿嘿嘿嘿!”

  “卧槽!卧槽!”

  “我点了啊!准备跑!”

  “呲呲呲呲!”

  两人撒腿就往后面沙袋胸墙跑,连烟都扔了,就听“呼”的一声,发射架后面浓烟四起。

  “咻!”

  一枚火箭弹晃晃悠悠的飞出发射筒,这起始速度比人跑的都慢,但是随着尾炎越拉越长,火箭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天空拉出一道灰白色的烟道,飞出去能有二里路的架势,一头砸向地面。

  “轰!”

  在半空中一团红光闪过,轰然爆炸,声势惊人。

  “卧槽卧槽卧槽!”

  王灏一跃而起,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太特么强悍了!

  “咋样?厉害吧?”

  鹏哥儿一副顾盼自雄,洋洋得意的表情。

  “鹏哥!太牛了啊!这玩意一出,还有谁敢和我们东江为敌?轰不死他!”

  “哈哈哈哈!是极是极!除了贵,没毛病!”

  “鹏哥,还有两枚让我打呗?”

  “你打,都给你打,这些天你调些老手过来,这是图纸和具体的装药量,尽快把火箭炮定型,然后把射表做出来。

  别只顾你们自己用啊,还要考虑老徐那边的海军甲板发射平台,这事就教给你了,我还要去搞望远镜呢,这一天天的,忙死了都!”

  “我办事,你放心,妥妥的!”

  “嗯嗯!”

  ……

  最终定型还需要更多的试射和微调,指望汪鹏一个人可忙不过来。看書溂

  现在都三月底了,孙二山那边的玻璃工坊已经开始暖窑,他还要过去坐镇。

  这边就交给王灏,等他再带着工兵营密集实验后,再正式定型,分为陆战单兵式和舰用集群式两种。

  现在的黑火药产量只能算是凑合,大量新兵在进行射击训练

  老嵇的陆军炮兵,徐海峰的海军炮兵,可都是消耗大户,他们一炮轰出去的火药,够燧发枪手打上一天的。

  这都不算啥,玩火药最狠的自然是王灏的武装工兵营,他们用的可是湿法挤压式黑火药柱。

  普通步兵训练时,扔的都是实心训练手榴弹,只有一个月才有一次实弹投弹练习,每人只有一枚的量。

  为的是让他们了解手榴弹爆炸的威力,和杀伤范围。

  而王灏这边的武装工兵,六斤重的炸药盒,甩起来炸,地雷阵,土墙、石墙、木墙、铁门、木门,炸炸炸!

  他们对东江利器黑火药柱炸药,习性和威力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

  这也是汪鹏之所以把“卡秋杀”交给他们实验定型,而不是交给徐海峰他们实验的原因。

  火药和炸药,只是一字之差,但完全是两个层次,威力更是天差地别。

  同样的炸开一道城门,黑火药需要一棺材上千斤的量,一个密封不好还可能变成个大呲花。

  而炸药,只需要几百斤而已,别说门了,墙都给你炸塌了。

  有了这个新玩具,原本工兵营的鸡肋“抛弹器”就正式淘汰,转给特殊作战部门使用。

  在特定的小规模战斗中,它还是能发挥不错的效果,主要是轻便易携。

  ……

  “鹏哥,舟山那边运来的白砂真的不错,我已经试铸了几根搅拌棒,你看看”。

  鹏哥儿接过粗长的玻璃棒,铅玻璃特有的折光效果,让他非常高兴。

  在自然光下几乎没有其他杂色,说明原料真的非常优质。

  就是玻璃棒里的小气泡还是非常明显,这个只有靠及时的搅拌才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不可能消失。

  “不错不错!不要怕废品率,炼出来不合格的再砸碎了重炼,还比用砂子省事,咱们又不缺燃料,不要考虑成本”。

  “我晓得了!”

  “嗯!希望今天第一炉能来个开门红,对了,模具都准备好了吧?”

  “准备好了,连锡池都已经加热了,鹏哥您真是博学”。

  “一般一般,那什么,这浮法玻璃生产,我也只是略知一二,等看看实际效果怎么样”。

  孙二山一家六口,配合默契,老爹盯着窑口,老娘和大姐拉着风箱,听着指挥加大风力,或是维持温度焖烧。

  这个时代没有工业温度计,只能靠老窑工凭借多年的经验观察炉火的颜色。

  他姐夫和弟弟忙着准备模具,和退火,回火的炉子。

  孙二山自己动手,用玻璃棒认真仔细的搅拌坩埚里的玻璃液,大滴大滴的汗水不住的流淌。

  是不是要退下来,端着杯子大口的喝淡盐水补水,鹏哥儿很是感叹,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他就要一切都要从头摸索。

  就好像火箭炮的研发,没有人懂,只能他自己一点点的搞出来。

  “开窑!”

  第一窑炙热的玻璃液被倒入模具,这也是提前制作的凹透镜凸透镜模范,这还是请苏沐川用型砂浇铸的青铜模具,上下两片,带合页的。

  一次性能成型二十片,凸凹各半。

  随着玻璃液倒入模具,上半块模具也及时合上,加上预先准备的生铁块压紧。

  温度很高,肉眼可见的青铜模具都开始变红。

  剩余的玻璃液被倒入长方形的锡池,这是个生铁浇铸的方盒一样的容器,底下有炭火炉保持锡液不凝固。

  炙热的玻璃液倒在锡液之上,自然是漂浮状态,慢慢淌满方盒,自然形成了长方形的平板玻璃。

  当然,背面很平,表面还是不平整,需要后续的研磨。

  各方面事前准备充足,不出意料的一次成功。

  鹏哥儿和玻璃工坊的工匠们齐声喝彩!

  就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