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295章 老猴子家文治、武断派!(资料多、烦可略)
  “撤吧撤吧!也省点粮食!”

  老猴子想想,反正也打不起来了,维持釜山前线徒耗粮饷,这年头太阁家也没多少余粮啊,撤就撤吧!

  大明万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六,小西行长拿着太阁大人批准的撤军令回到釜山前线。

  这事可真不容易,老猴子年纪大了,脾气古怪,喜怒无常,小西也是好不容易才把这撤军令弄到手。

  他把釜山防线的所有将领都叫了过来,宣布太阁殿下的命令,同时开始分派任务。

  某某某第一批先撤,谁谁谁负责第二批撤,谁谁谁负责殿后烧毁堡寨,这可不是打着包袱皮就走人的简单。

  几万人和那么多的物资,光是从釜山运到本岛都是个大工程。

  (这里要说一下,为什么小西行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扯这个瞒天过海、惊世骇俗的弥天大谎。

  其实非常简单,老猴子年纪大了,身体日渐衰弱,尤其是这阵子又开始厌食,真的瘦成猴子了。

  太阁说不准哪天就挂掉,唯一的继承人秀赖尚在襁褓之中,到时候倭国肯定要安排人监国。

  秀吉手下分为文治派和武断派,武断派是秀吉刚起家的时候,追随他的武士,忠诚度肯定没话说,以加藤清正为代表。

  而文治派是秀吉起家之后,投靠他的文臣和相关势力,而这其中当然以石田三成为代表。

  未来监国的人选,必然是从这两人中选出,当然“顾命大臣”肯定不会是一个,起码四五个互相制约。

  那么到时候,这些名额里谁的人多,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更何况幼主重臣的故事,三国演义上写的明明白白。

  哪怕做个曹操,咳咳!不是想人妻啊!

  一旦大权在手,这背后的利益就是金山银海,就是家族鸡犬升天,荣华富贵触手可及。

  这年头没有傻子,如果有也是装傻。

  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龌龊不断,尤其是文治派的主力干将小西行长,和狗加藤早就反目成仇。

  老猴子秀吉对石田三成非常信赖,用脚指头想都能明白,若没有文治派大佬们的配合,

  只靠一个小西行长,怎么可能把老猴子糊弄住这么长时间,这是文治派的整体谋略。

  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想保持实力,应对接下来的乱局,倭人可没有先坐下来谈判的习惯,都是挥舞长刀砍过再说。

  壬辰年大家在李朝的收获都不错,见好就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那个穷乡僻壤,刮地三尺了也刮不出太多东西。

  众人的根基在倭岛,这一点无需多言,至于谎言总有拆穿的一天,谁在乎呢?

  没准老猴子今晚就断气了,谁还在乎什么和谈不和谈的。)

  小西行长得偿所愿,眉开眼笑的指挥釜山前线的人撤退,他高兴了,狗加藤可就不痛快了。

  加藤清正也不是真的无所顾忌,一味蛮干,还记得之前那个叫谭宗仁的使者不?

  当初因为狗加藤揍了李朝的人,他去加藤清正营里交涉时被软禁,引起大明驻军一片哗然。

  其实谭宗仁没事,也没挨打和羞辱,反而过的不错,被加藤清正当成信使,一直和大明驻军总兵刘珽保持联系。

  所以后期倭军和大明驻军很少发生战斗,加藤也不傻,难道不懂捏软柿子的道理?

  所以这时候狗加藤看着药贩子小西,洋洋得意架势,气就不打一处来。

  你不是想要撤军吗?我特么就不走!有招想去、没招死去!

  倭军第一军团不动如山,连太阁军令都敷衍推诿,小西行长哭着喊着的催促,狗加藤更是不屑一顾。

  小西行长也没主意了,只能派人赶紧通知册封使团。

  “这事不赖我,太阁都下令撤军了,狗加藤就不走。等我奏明主上,狠狠教训他一顿。

  把他赶回老家后你们再过来,现在暂时请你们呆在汉城吧”。

  册封使团一听还有这狗屁倒灶的事?这谁还敢去,别再被狗加藤揍一顿可不就丢死人了。

  好吧!那就在汉城等着吧。

  这一等就等了好久,大明这边朝堂一有询问,小西行长也只能捏着鼻子以“风潮不顺”、“宫殿未成”、“礼节未备”等等诸般理由搪塞。

  大明兵部尚书石星,事到如今,已经无法后悔,当初要是听宋应昌的,聚兵把倭寇赶下海,不就早没事了吗?

  现在闹得骑虎难下,他只能死撑活挨,强做镇定,其实内心慌得一批。

  这一拖就是大半年,鹏哥儿都开完了高层会议,带着两千铁骑绕了边墙一圈,剐了王保,救了戚家军。

  两千多人,两千多匹马出去三四个月,回来带着五千将士,一万多匹马回到宽甸。

  徐海峰带着12艘战舰赶到吕宋,帮着王云熙全歼了近七千西班牙人,缴获了23艘敌舰,吕宋国一举名震天下,成了南洋霸主。

  大明使节团还在汉城吃喝玩乐,等着小西行长的消息,这都叫什么事?

  迫于石星的压力,使节团慢慢腾腾的终于抵达釜山,这一看傻眼了,还有这么多倭军,堡寨也没烧,沃特啊油弄啥呢?

  杨副使去找小西行长质询,他的解释也很妥帖:

  “皇帝的三个要求,我们无条件的答应,放心吧,很快就撤完,主要是东西多,海上风浪大,耽误了点时间,莫急莫急啊!”

  杨副使不置可否、将信将疑,但李正使有些不耐烦了,早点忙完回家,这边大脸盘子不好玩。

  稳住使节,小西行长又去找沈惟敬,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商量好下一步的行动。

  倭人善于战术拙于战略,赌性又大,这一点是刻在骨子里的。

  就如鹏哥了解的一样,后世倭国决策者,也是各种奇葩操作,一手好牌能打成二笔。

  文治派的瞒天过海计划,到这时候都可称得上精密,起码文治派的人都撤回来了。

  现在也就是狗加藤的第一军还留在釜山,当然这也是文治派乐观其成的事。

  实话实说,老猴子的状态一直不太好,文治派已经把这事拖到今天,也实属不易,眼看老猴子还没挂,咋办?

  同样骑虎难下的小西行长,也只有捏着鼻子往下走,可越精密的计划,一旦出现变数,就必然可能全盘皆输。

  纸是包不住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