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79章 天子之威,皇权之重
  献俘大典前期准备工作也很繁琐,邢玠总督将露布(公开的捷报檄文)奏报皇帝。

  再由礼部发出正式的告示,通知在京文武百官、勋贵,四月初五身着朝服参会。

  邀请坊(城内)厢(近城)里(乡里)的里正,“德高望重”缙绅人等观礼。

  在大典前一日(四月初四),内官在午门城楼前楹正中布置御座。

  大明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初五,天还没亮,锦衣卫打着灯笼火把,就在午门前御道两侧设仪仗。

  教坊司拿着各式乐器的男女乐官,在东西两侧之处准备合奏大乐,吱呀叮咚的试音声非常悦耳。

  鸿胪寺两名赞礼官,在午门前东西相向而立,一名承制官抵达午门东侧,面西而立,一名宣制官在他对面,面西而立。

  正门前御道东侧已经一张大案几,“露布”被竖起展示其上,一名宣展官一员,两名展示官肃立在旁。

  刑部接俘官在午门前御道东侧稍南,面西而立,接俘将校或手按雁翎刀柄,或手持丈六长枪,整齐列队在御道西侧稍南的位置,面北而立。

  纷纷扰扰间,越来越亮的赤橙色晨曦中,东方已经破晓,墨色一般的天空,如同被稀释一般,由黑转灰渐渐变成亮蓝色。

  大明在京的文武百官,头戴乌纱、身着绯袍、青袍、绿袍正式官服、泾渭分明的开始聚集,午门前黑压压一片“衣冠禽兽”。

  首辅次辅乘轿抵达,当先而行、百官按照品级紧随其后,文东武西分列数排,侍立位于午门楼前御道之南。

  天色越来越亮,坊、厢、里、的里正、缙绅、生员等观礼之人,骑马、骑驴、乘轿、步行等等,开始聚集。

  外围警戒的京营士兵组成的拦阻线旁,赵华正带着衙役忙碌着,验证放行宛平县来的观礼乡绅。

  他不时的看向东方,他知道御道的尽头,鹏哥带着弟兄们盔明甲亮的在做准备,也许也在翘首观望自己的行踪。看書溂

  好想弟兄们啊!

  “县尊”、“恩堂”、“大令”……

  京营兵卒拦阻线外,宛平县的熟人,甚至是一些相熟的店铺掌柜焦急的喊着他。

  “明德公,你那么大年纪也来观礼啊!慢点慢点!”

  “姚掌柜的,后天晚上给我安排两座啊!”

  ……

  能有资格放进去观礼的,都是有头有脸人物,老赵娴熟的和这些衣冠楚楚的熟人打着招呼,并未摆县令大人的架子。

  这让被招呼到的人,倍感有面子,也是更加恭敬三分,皇城根下想站住脚不易。

  别看这些观礼的商贾乡绅好像不起眼,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各种背景。

  赵华这个捐官出身的县令,在宛平县可是真正的父母官,可受好评了。

  这样的大场面,这一辈子能见几回,早些日子就传开了,皇帝钦点“大明活赵云”,辽东鹏将军领三百铁骑午门献俘。

  好家伙!这要能离得近些,看上一眼,可不得吹一辈子。

  往日小报上的“狗加藤”、“小西行长”、“什么秀家”这些倭寇大将,可都活生生抓回来了,据说还能看到倭酋的首级,可了不得。

  “已经回国的那个倭使,叫什么家忠的小鬼子,在咱们京城可是闹了不少笑话,听万花楼的姑娘说,他那话儿,嘻嘻嘻!”

  “扯什么犊子,注意点,别被赶出去,唉唉,声音小点,说说咋回事……”

  ……

  眼看就快到辰时(7点),午门城楼两侧钟鼓之乐大响,午门前人人肃立。

  伴随着庄严的礼乐奏响,万历皇帝朱翊钧在大汉将军护卫下,缓步登上午门正门城楼。

  大明九五之尊,罕见的未着龙袍,而是身着“红绒绦穿齐腰金甲”,头戴宽沿六瓣式金盔,盔上香草金饰压条,六个面上还有金制六甲神。

  在春日暖阳下,金光闪闪,宛如神邸。

  皇帝腰悬描金镶玉天子剑,甲叶铮铮、威风凛凛、缓步坐上高高御座,钟鼓乐止,锦衣将校鸣鞭静场,全场肃穆。

  首辅带头,文武百官、观礼百姓、周边兵卒,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根本看不到皇帝样子,拦阻线外的吃瓜百姓,全部面向皇帝御座方向三拜九叩礼,万众齐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滚滚,犹如波涛,声震四野,这就是华夏天子之威,皇权之重。

  朱翊钧陶醉在这万民跪服,天下一人的庄严氛围里,抬了抬手。

  “平身!”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田义朗声传话,护卫在御座四周的大汉将军朗声又传,城楼下三百六十名执金吾齐声再传。

  好吧!这是人声传话法,效果非常不错,都是练过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文武百官、执勤官兵、观礼乡绅、百姓全部起身再次肃立。

  鸿胪寺赞礼官高声赞唱:

  “进!”

  邢玠出列,代表东征军进献“露布”,两名展示官各持露布两边旗杆跟随其后。

  邢玠面向午门城楼站定,礼乐再响,他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行四拜礼,起身后乐止。

  赞礼官再次赞唱:

  “宣露布”!

  一名宣展官上前代表邢总督,朗声宣读报捷文书,他读一句,三百六十名执金吾齐声重复一句。

  这可是邢玠斟字酌句写的一篇雄文,自己听的非常惬意,不住的抚须微笑,这是他的荣耀时刻。

  宣展官宣读完毕后众人退回就位,两名展示官将露布重新安置于御道之东的大案桌上。

  赞礼官再次赞唱:

  “献俘!”

  “献俘!”

  “献俘!”

  滚滚声浪再次响起,午门两侧金鼓大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官兵军民,甚至皇帝都开始翘首以盼。

  ……

  汪鹏身着御赐明光将甲,描金饰银,兽头鳞片做工精细,这是专用的仪甲,非常华丽,上阵不行,就是装逼款,极尽威武张扬。

  鹏哥儿骑着一匹矫健的白色战马,背后红色披风依旧,晨光下宛如战神降世,威武不凡。

  献俘之声传来,汪鹏大手一挥。

  “出发!”

  三百铁骑,中间押送的是十辆囚车,四十七名倭酋委顿其中,手镣脚铐俱全,如丧考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