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25章 穷途末路,金蝉脱壳
  贾平指挥十六门卡秋杀,只齐射了两次就收工,接下来又是漫长的等待。

  为什么打两轮?其实一轮就差不多够了,这就是东江军的习惯,要就不用,用就用到极致。

  海龙囤上的将官观战的可不少,如果昨天的攻防战,还勉强能在守军的理解能力之内,那么今天的攻击,就将是他们的梦魇。

  还装比不?老子都不用和你照面,就能把你烧成灰扬了,你说你提刀拎枪,张弓握弩的,吓唬你爹呢?

  这么大的火,连石头仿佛都在燃烧,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它自己熄灭,没有活口,一个都没有。

  两个堡垒里面一千多人,全部化为飞灰,飞龙堡中途还爆燃了一次,应该是内部存储的大量桐油被点燃。

  所有人都默默地看着这山坡上的冲天烈焰,也就是一开始有过巨大的惨叫声和哀嚎,油火爆开后,再也没了动静,只有凶残的火焰烧的呼呼声。

  雨停后,知道西征军要开始进攻的杨应龙,正在飞凤关上观战,全程目睹了两座他充满信心的堡垒,被烧的墙倒屋塌。

  他知道自己完了,这样的对手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完全不按套路来,有如此恶毒的武器,居然忍到现在才拿出来。

  杨应龙仿制的龙袍里,早已经尿了一裤兜,原本他想到朝天关督战的,按照套路飞龙关拿下后,敌人才能威胁到朝天关。

  差一点他就自投罗网,跳进火坑了,能不怕吗?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离死亡那么近。

  两股战战的杨应龙几乎不能踱步,让火者(太监)搀扶着上了“肩舆”(类似人抬滑竿)仓促回城。

  临行前再三叮嘱心腹大将杨珠守好飞凤关,实际上他自己都不信能守住,下面两关经久不息,凶残至极的毒火说明了一切。

  杨应龙撤回龙岩囤的总共才三千多人,加上从老巢抽调的两千多守军和青壮,加起来也没六千人。

  现在五个堡寨已经死了两千多人,剩余的三千多守军瑟瑟发抖,战意全无。

  不是弟兄们不尽力,奈何敌军太凶残,一言不合就又炸又烧,这谁受得了?

  这把大火烧了小半个时辰才渐渐熄灭,石木结构的堡垒坍塌的面目全非,里面除了石头和铁块,只有白色黑色灰色的各种灰。

  就连石头也被烧滚烫,炉膛一样周边空气都有些扭曲,负责占领两关的三营战士,辛辛苦苦拉成两排人梯,从下面打水往石墙上浇。

  “呲呲”的水雾蒸腾,鹏哥要看见,一定会说:“卧槽!这不就是露天桑拿房吗?”

  西征军战士也很无奈,这要是不泼水降温,自己人也过不去啊。

  飞凤堡上的守军就这么呆呆的看着,看着打着赤旗的西征军,勉强在飞龙关浇出一条通道。

  然后双排传水又变成单排,一路延伸到朝天关,又是一桶桶的冷水泼在同样变成烘烤炉坍塌大半的石墙上,“呲呲”作响,桑拿继续。

  等贾平不慌不忙带着一个排的战斗工兵来到朝天关,一排管子一亮,朝天关上一阵、惨叫声,喝骂声、兵器碰撞声喧嚣尘上。

  时间不长,几百个脱了杨家军服,光着膀子、赤手空拳,呃,这话不够严谨。

  有的人提着大将杨珠和他亲卫的脑袋,有的举着白旗挥舞,飞凤门守军点头哈腰的主动降了。

  不劳您大驾,那啥火化效果是不错,但小的们还是觉得活着更香。

  ……

  杨应龙回到王宫里就开始换衣服,让自己亲卫把关在地牢的替身押来。

  这可是几年前发现朝廷对他有杀意后,他辛辛苦苦花了不少钱,让亲信找的一个,和他有六七分相似的男人。

  养猪一样养到和自己一样胖的身材,关在不见天日的地牢里,把皮肤阴成“贵族”的白色。

  现在到用上的时候了,他让这个无需知道姓名的替身,换上自己的全套衣服鞋帽,戴上证明他身份的玉佩,金牌,印章等物。

  眼都不眨的,让亲卫把这人吊死在“御书房”的房梁上,麻绳在房梁上吱嘎作响,替身垂死抽搐,屎尿齐出,脸也紫了舌头伸的老长,格外的狰狞恐怖。

  相貌上些许的不同,也会被人当成死后的变型,谁会那么感兴趣,再把恶心的舌头塞回去,看看到底像不像呢?

  一封亲笔手写的悔罪书,在书桌上放好,向皇帝和诸公承认自己的所有罪过,写的那叫一个极其深刻,情真意切。

  请官军尽可以把自己碎尸万段,传首九边,以警示所有对大明不敬之人。

  这些事情杨应龙早就在脑海中模拟过多次,所以做起来反而有条不紊。

  他坐到那面重金购买的风月宝镜前,自己用锋利的剃刀把留了多年的美髯毫不心疼的剃光,又用锦布包好。

  让亲卫帮他穿上普通的杨家禁卫军甲胄,靴子里还加了垫木显得更高,他挂上腰刀,拿了个藤牌,最后检查了一下屋内的情况。

  把替身脚下假装踢倒的凳子,摆的更加像模像样,杨应龙就这么施施然出了御书房。

  有笠帽和藤牌遮挡,又剃掉了胡须,不熟悉的人绝对看不出来这是播州之主。

  他没有带任何家眷,这是金蝉脱壳,反正他在娄山关还有三万大军。

  现在攻城的这些朝廷鹰犬,得到自己的绝笔信和尸体,已经完成了任务。

  整整一个王宫的金银宝贝供他们争抢,无数的美女供他们享用,谁还会愿意再去追杀三万在山林中流窜的播州军。

  甚至连他弟弟和妻弟都可以舍弃,不行就让他儿子主动受降,只要自己能活着就行。

  身临绝地,杨应龙的思路倒是非常清晰,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现在就是从密道逃出这囹圄的最佳时机,谁能想到看似绝地的龙岩囤,祖上居然花了百余年,秘密挖通一条金蝉脱壳的暗道。

  包括能让杨家后代东山再起的一批金银,被筑成金块银砖,埋那座香火稀疏的龙潭寺密室里,这个只有家主才有资格知道。

  这就是七百年“贵族”的底蕴,怎么可能没有完备的计划和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