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81章 鹏哥的金融手段,南儋部州了解一下
  大明从嘉靖朝开始,西夷(主要是西班牙)海量白银涌入大明。

  张太岳的金融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白银当成主要流通货币,而铜钱成了辅币。

  从万历中兴起,民间混乱不堪的散碎银两,已经取代华夏实行数千年的铜本位,白银已经成为法定货币。

  而西夷的金银币早就进入大明,衮衮诸公又不是傻子,如果真傻,为什么会有铜钱,而不是散碎的铜块呢?

  说穿了一点不稀奇,“火耗”了解一下!

  张太岳的“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作为具体执行的地方官员,就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规定的标准银锭上交。

  既然要重铸自然就有了火耗,烧炭不要钱?人工不要钱?本身银两就不纯,提纯后必然会有损耗。

  这钱总不能让办事的官员自己掏腰包贴补吧?脑袋被门挤过才会这样做。

  那么在征收赋税时加征部分“火耗”就很合理吧?老铁没毛病!

  如果“火耗”收多了,咳咳!那也没法退啊,自然作为额外的收入,官吏们也就当辛苦费了。

  这些火耗在个人头上看起来好像并不多,但是举国上下累计起来就是一座银山。

  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收入,谁会往外推?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

  所以鹏哥这两钱五的“铸币税”,算个屁啊!在使用者看来,这就算很良心了,起码很稳定不是。

  “知行币”精美的做工,很大程度上也阻挡了伪造成本,机器压制和浇铸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手感都不一样,光是那一圈防伪细齿就让人望而生畏。

  鹏哥的计划很简单,先用“知行金银币”占领上层的货币标准,强行推进银本位。

  至于铜钱,大明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半数都是民间私铸的,你敢信?民间私铸的万历钱,比官造的质量还好,你敢信?

  官方的铜钱,从铜七铅三的“成祖惯例”慢慢变成铜铅各半,最低的时候甚至铜三铅七,掉地上能摔两瓣,被称为“铅壳”。

  商家和百姓拒收,官府强制推行,官府差点被激愤的民众围攻,尴不尴尬?

  东江的货币一旦正式进入流通渠道,百姓们习惯了这种币值稳定,具备一定的防伪效果的标准货币后,自然会对遍布主要城市的“知行商盟联合钱行”产生信赖感。

  当很多人发现这里居然可以办理大额存款,还不收保管费,提前十天预约就可以提取,也可以收一定的手续费异地提取,有钱人都惊呆了。

  还有这好事?请镖行押运一笔银两的费用,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此,知行钱行这也太敞亮了。

  鹏哥的目的很简单,还是那句话,你的钱在那,你的心就在那,但有一天皇帝宣布知行商盟违法要取缔,你看这些存钱的人答不答应?

  其实这还是表面,鹏哥真正的目的,才不是什么金本位银本位,最终还是纸币,是的!纸币啊!红票子啊!人世间最美的色彩!

  华夏的纸币,比西夷领先上千年,大唐的“飞钱”,大宋的“交子”,大元的“中统钞”,大明的“宝钞”,而欧洲直到1661年才在瑞典出现。

  可惜的是华夏的屡次纸币化,都被掌握权柄的人玩脱线了,谁也不能阻止他们印钞的快感,直到彻底失去信用,变成废纸,擦屁股都嫌恶心。

  鹏哥不急,前期金银币开路,中期纸币混用,后期直接纸币化。

  想保证币值,简单的令人发指,只要你能保证你印出来的纸币,能在你的钱行内换到等值的金银币即可。

  只要这一条没问题,那么纸币自然坚挺,也就是说,东江如果有一个亿的金银币,起码发行个十倍的纸币都没问题。

  只要东江的枪杆子在手,只要鹏哥能稳住大局,东江用纸印的钱,就是钱,值钱!

  这才鹏哥儿最终的套路,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等真到了那一步,谁敢否认鹏哥的权威,谁就是全民之敌,皇帝老子都不行!

  而像走到那一步,首先就要保证东江先有一个亿的金银币,这一点对鹏哥来说,嘿嘿!毛毛雨了!

  ……

  “年后三处金银矿将投入大规模开采,分别是叶赫王城北五十里的叶赫银矿(今四平山门银矿),咸镜道的宜川金银矿、云山金银矿”。

  东江大管家李秋昇如数家珍,他在地图上为老任一一指明具体方位。

  这些贵金属矿区的前期建设基本完成,除了叶赫那边,还需要等开春天气回暖才能施工。

  其他两处都已经开始试采和冶炼,前期产量不会太高,等矿区各方面理顺后,将会源源不断的为东江经济输血。

  这些好消息也让忧心忡忡的任至初,立马眉开眼笑,银行钱荒的痛苦他是最刻骨铭心。

  鹏哥拍了拍老任的肩膀,神秘兮兮的说道:

  “这还没完,你回来之前,我已经给吕宋那边送去一份绝密情报,一个巨大的岛屿在他们南方六千里左右,那就是传说的南瞻部洲,那里有个巨型露天银矿”。

  “南瞻部洲不是东土大唐吗?西游记我看过”。

  任至初有些忍俊不禁的看着鹏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着啊!那是老施同志水平有限,文笔不错,地理知识欠缺,咱们就是东土大唐,这个没毛病,你看啊,大概在这个位置……”

  鹏哥拿起铅笔在白纸上大致的画了个南洋的轮廓,吕宋、柔佛(马六甲)、淡马锡(新加坡)爪哇(印尼)……看書喇

  在南洋待了三年的老任自然熟悉,但是眼看着鹏哥在爪哇下面,又画了鸡卵子一大块,也是目瞪口呆。

  “怎么可能?这地方还有这么一大块土地?”

  “是啊!也算是个大岛,大的不像话的岛,连着周边这些小一号的加在一起,比咱们中土还大”。

  “嘶!”

  “几千年都没听说过这地方啊,也没看岛上人出来,真是不可思议”。

  “嗯!我也是查遍古籍,结合西夷的海图,南洋各国传说,才确认这就是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所记,“四荒”中在南海之外的南大荒”。

  鹏哥毫不脸红,大言不惭、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