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04章 听啊!战斗号角已经吹响
  一封骇人听闻的奏报进京,陈奉诬襄阳知府李商耕、黄州知府赵文炜、荆州推官华钰、荆门知州高则巽、黄州经历车任重等官员煽动民乱。

  就这种捕风捉影,毫无根据的诬陷,居然惹得皇帝勃然大怒。

  各地官员堆成山的弹劾矿吏奏报,他连看都不看,矿吏的奏报第一时间回复。

  皇帝直接下令抓捕华钰、车任重,谪李商耕、赵文炜、高则巽等人的官职,旗帜鲜明的为矿吏站台。

  一时间地方官员人人侧目、愤懑不平、怨气冲天。

  皇帝不但得罪了百姓,连官员也往死里坑,这就很匪夷所思,神经病一样。

  也许他只是想显示一下九五至尊的能量,但后果将是他不能承受的。

  他以为他的权力来自所谓的血统,天授皇权,他就没想过朱重八有个屁的血统。

  后世人常言:“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

  是无数不甘屈服的汉人,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乃至生命交到朱重八手上。

  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号召下,前仆后继的将暴元赶回大漠。

  最初的朱重八有什么血统?一个奋斗吃不饱的放牛娃而已。

  为什么说明亡于万历,就是从此时起,不是特么的什么三大征耗尽国库。

  只要民心军心官心在,一穷二白的连棉袄都配不齐,拿着万国造的勇士们,都能单挑武装到牙齿的十七国,并战而胜之。

  别跟我说小冰河天灾,崇祯大鼠疫,那都是客观原因,只要民心军心官心在,没有克服不了的事情。

  就是大冰河时代降临,也灭绝不了中华民族,我说的!

  蓟镇兵变,失去天下军心,矿吏肆虐失去天下民心,不辨清浊失去天下官心。

  至此官场都是蝇营狗苟之辈,纵使一两个清直之官,也没有好下场。

  这个大明不亡,还有天理吗?

  ……

  矿吏罪恶滔天之时,南方基地忍辱负重,沉默的在做好一切准备。

  南北基地的高层和指挥官们,虽然个个义愤填膺,但命令就是命令,大局为重!

  什么是大局?东江吞并整个辽东就是大局,只要这一步成功了,东江将再上一个台阶。

  并不是指那一点的土地,而是整个辽东关墙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再加上辽东没有纳入东江的百万人口,整个东江总部的实力就是翻倍的增加。

  为了这个重大的行动,只能让南北两处基地收缩防御,并做好易帜起兵的准备。看書喇

  军事和特勤的力量全部蛰伏,暗中蓄力,一旦出手就是石破天惊,要么改天换地,要么兵败撤离。

  要知道南北基地为了保密,只有经过再三考验的人才能纳入组织,了解一些可以了解的信息。

  除了舟山那一片属于半独立的基地,其他的武装力量,用的装备和当地的武装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强化版的戚家军而已,一旦正式易帜,普通战士能不能跟着赤旗走,成为所谓的叛军。

  这个还真没人敢拍着胸脯说一定没问题,人性是复杂的。

  大明两百多年的统治的威慑,可真不是一两顿饱饭,就能让人抛弃一切跟你造反的。

  牙齿不能妄动的时候,就是舌头出力之时!

  东江宣传口“执笔”的战士们,开始正式出击,宣传机器开打开打!

  刘将这位东江的笔杆子,正式踏上风云变幻的舞台,扬名大明,当然人们只知道“戈培”这个名字。

  按照去年八月份,鹏帅对江南宣传阵地的部署,刘将没有按部就班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发展,那不是他的风格。

  按照鹏帅的话讲:“要打就打歼灭战!”

  首先是确定二十四个府城的主编人选,每个城市两人,一个负责外事,一个负责内务,分工协作。

  人员定好立即出发,选址、收购、招人,两不耽误,找齐初期人手后,轮流回杭州总部带薪实习。

  (当然,东江各地自己的产业作为第一选择,实在不合适的再另外选址,招人也是以当地的“阳明学堂”为主,可专职可兼职)

  后方的机器一到,立马投入试运行,不怕浪费,不在乎损耗,要的就是效率和激情。

  一切准备就绪后,今年二月二龙抬头,二十四城同时开业,一时间声势无两,江南轰动。

  有了杭州城的实战经验,二十四城的报社自然不会再走弯路。

  集新闻时事、民生百态、商业信息、传奇故事于一体,印刷精美,纸质优良的报纸一出,就获得满堂彩。

  这种来自后世的小报模式,在大明朝简直就是“时尚时尚最时尚”。

  喔霍!矿吏们来了!打乱了刘将全部的计划,各城的记者们恨的咬牙切齿。

  面对肆无忌惮的“矿狗子”,真御史都无能为力,何况这些“民间御史”。

  怎么办?凉拌!

  刘将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跟柳长官汇报时,得到的是远超他所想的更激进策略。

  “从即日起,二十四城的报纸免费发放,内部员工工资不变,总部承担一切损失!”

  相当于总部每天最少扔出去几百两白花花的银子,一个月就近万两。

  而且各地报社承诺,所有年定的客户,要退款就直接退款,不退款的等报社恢复常态后,原有的剩余月份,翻倍。

  大手笔、大气魄!

  不但内部员工人人精神大振,连着原本年定的客户都拒绝退款,真不是贪图那点银子。

  这是报社的东家豁出去了,听啊!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是谁给你们的权力,良心被狗吃了吗?”

  署名“戈培”的文章,就是大白话,笔锋如刀,直刺要害!

  “某某府新闻报”不再是当地的商业信息,不再有温文尔雅的新出诗篇,不再有哪些惊险搞笑的传奇故事。

  就是一篇篇血泪的控诉,有时间、有地点、只有具体人物会用假名替代,防止被采访人遭到打击报复。

  根本不缺材料,不需要胡编乱造,“记者”们随便在城里转转,都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各家的财产损失,受到的侮辱,甚至屈死的人命,这一桩桩现实发生的惨案,在义愤填膺的“记者”笔下更是令人发指、感同身受。

  原本习惯装鸵鸟的人们,看的手脚冰凉,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