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37章 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
  和纷纷扰扰的大明各地相比,唯有辽东最安静,高淮这个月上交一千两,下个月就来个一千二百两。

  照这样稳稳当当进行下去,高淮今年的收税指标肯定能完成,皇帝只要收到钱,才不会管你怎么收,当然能不出乱子最好。

  辽东巡抚李植不知道得罪了谁,年初就在任听勘基本不问事,巡按王业弘原本拼命弹劾高淮,现在也不言语了。

  抚按二人每月准时准点上个平安疏,总体辽东是好的,偶尔上奏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皇帝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辽东总兵官李如松依然病着,辽东副总兵汪鹏时不时就巡视边墙,就很兢兢业业。

  ……

  老嵇千里迢迢从倭国回家,还没舒坦几天,就被秀才和浩子堵了门,一言不合生拖硬拽塞给他一大堆事情。

  老嵇气的哇哇乱叫,胳膊拗不过大腿,人多欺负人少,没法子,公休假是没了,捏着鼻子加班吧!

  不用说也是鹏哥出的馊主意,他自己坏笑着跑去临河(清),美其名曰“皇命难违”。

  我信你个鬼!其实就是偷懒!实锤了!

  咋回事呢?辽东和运河边重镇临河八竿子打不着啊?还是矿监出的鬼。

  鹏哥真不是去玩的,他刚回辽东,就接到刘运发来的急报,临河自发的民乱闹大了,有闻香教的人在里面捣鬼,山东各地蠢蠢欲动。

  这特么就讨厌了,还有三个月辽东军就要入关,这时候整这一出不是添乱吗?

  山东地处南北交汇之地,赵华、柳维康都有些鞭长莫及,这边并未做大的动作。

  因为最终解决之时,计划的是从旅顺直接出兵,跨海登陆,所以东江在山东各个城市只是以“知行商行”为掩护,安排了部分特勤。

  前期工作是接力运送从山东沿海港口到辽东的移民,后期是以收集当地情报为主。

  东江在山东的实力和其他基地比起来相对较弱,连“阳明学院”都没有成立,这边可是有“孔孟”之乡曲府。

  心学在这边真的站不住脚,鲁党自成一派,和东林若即若离,对阳明学徒当然是厌恶至极,报社啥的更不用说,别自找没趣,这里可是顽固势力的大本营。

  鹏哥压根就没打算在这边玩什么套路,准备到时候直接武力解决。

  后世的临河只是运河边上四线小城市,说实话鹏哥了解的真不多,看过资料才知道,那叫一个卧槽卧槽卧槽!

  临河运河码头号称“天下第一码头”,临河运河钞关号称“天下第一钞关”,专门督理漕运税收。

  临河人牛叉到什么程度?每年征收的税银占大明全国近四分之一,临河一地的税收,是除它之外,整个山东所有城市税收总和十倍还多。

  各地能工巧匠云集临河,纺织、竹木、烧窑、食品扬名天下,尤其是烧窑,像皇城、天坛建筑上都打着临河戳印。

  "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

  为了抢夺这处肥到流油的巨大财源,同属山东矿监的太监马堂、陈增二人聚集手下,直接开打,都动了刀子,闹得不像样。

  这破事怪谁?还不是皇帝眼馋竞选献金,两人全都开价过万,皇帝来了个一女二嫁,反正把钱收了再说。

  真闹大了,皇帝也挂不住脸,安排今年马堂征税临河、陈增征税东昌,明年再换过来。

  你看,皇帝多圣明!

  马堂花了这么大代价拿下临河,能安安稳稳收过路费?会在乎什么细水长流,临泽而渔?

  马堂临河衙署一建,再次招兵买马,网罗当地的地痞流氓、亡命之徒数百人。

  肆意拦截过路船只、任意抽税,凡船、车、房屋、粮食、车马,甚至鸡狗也在征税范围之列,敲骨吸髓。

  到后来打着皇差的名义的“矿吏”就直接动手明抢,光天化日之下“锒铛夺人产”。

  更恶毒的是马堂明码标价,以仆告主,可得三成所得,用这种卑劣伎俩,坐收渔人之利。看書喇

  “中人之家破者大半,税监马堂恣意妄为,纵群小横征,民不堪命”。

  “往年伙商三十八人,毕与沿途税使抽罚折本,今独存两人矣”。

  临河原有缎店33座,今闭门21家;布店73座,今闭门40家,杂货店今闭门41家,辽左布商已经全部撤离。

  哪个商家脑袋被门挤了,还敢待在这个恐怖城市?都特么疯了!

  没受到骚扰的,背后都是有硬靠山的人家,譬如鲁王,譬如孔家等。

  这些地痞流氓也不傻,他们的主子不过是皇帝家奴而已,碰这些大佬那是嫌死的不够快。

  这么一闹,老板都吓跑了,无数的工匠、学徒、小商贩大批大批的失业,生活无着。

  这不是一人两人,是整个城市都停摆了,山东人要就不发火,发起来就是火烧天。

  今年四月,临河城内聚集了上万百姓到马堂衙署前示威,要马扒皮滚出临河。

  群情激奋、吼声如雷!不知死活的马堂“令弁随从署内往外发矢”当场射杀二人,众遂大哗。

  鲜血没有吓退临河百姓,反而激起更大怒火。

  “这勾掉槽滴要俺们的命,弄杀他!”

  “弄杀他!”

  “捏个王鳖羔子!”

  “俺朝嫩粮地!”

  ……

  这外面可是上万人啊!敢动手的起码近千,不消片刻衙门就被硬撞开,跑慢一步的傻比被活活打死37人。

  连着衙署物资全被哄抢一空,最后一把火烧成白地。

  临河守备王炀率家丁二十余人前来救援,怀抱敕印,背起马堂逃出重围,狗太监这才幸免一死。

  (最悲哀的是王炀媚眼抛给瞎子看,马堂手下亲信和王炀有仇,诬陷是他鼓动民乱,最后王炀啥也没捞着,直接被捕入狱)

  暴怒的百姓全城搜捕,原本扬威耀武的地痞流氓大多被抓了出来,打的半死再游街示众,最后全部淹死在运河里,也算是大快人心。

  这火好点,就不好熄了,打杀了狗腿子,赶跑了阉狗,人多手杂的抢了点银子既不够分,更没人傻乎乎拿出来分。

  临河大多数的失业者,依然衣食无着,这时候有心人就在其中煽动更大的动乱。

  首先遭殃的就是之前没被骚扰的商家,没饭吃的人才不会管你背后是个啥玩意,好吧,临河城彻底失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