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70章 大司马府协议定,大明换了话事人
  户部尚书陈蕖,算了算相关的利润,还真是不错,现在就担心这个知行商盟的资本如何,能不能完成这么大笔银钱的筹集。

  汪鹏暗暗得意,这事还真是他钱太多了没处花,不谈各处的挖来的金矿、银矿,就是各处商业的盈利分红这些,各个银库都要堆不下了。

  毕竟东江盘子太小,而且支出的大头军费和内部薪水,基本都是存折上累计的数字。

  这就造成东江银子已经快成灾了,真是幸福的烦恼,如果脑残去疯狂收购,那就是买什么什么涨价,还不如留着银子。

  自己开的钱行,没地方吃息去,任至初跟他抱怨过几次,看着银子生霉这种痛苦太难受了。

  这么一大笔的银子让大明通过以工代赈,通过遍布各地的官吏们之手花出去,适当通胀对经济的刺激力度更强。

  对东江来说,有人肯付利息,哪怕就一成,那也是了不得的一大笔钱啊!

  而且乘势把“私盐”变成“官盐”,能得到大明官方认可的钱行,那就是大明的“明联储”,这才是鹏哥的真实意图。

  (私人银行控制一国很新鲜吗?美联储了解一下,不会有人真认为美元是美国政府发行的吧?)

  控制大明的方法,鹏哥儿随便想想都有几十种,用军队控制这么大的国家是最愚蠢的一种。

  鹏哥要的是什么,他一直很清楚,并且坚定不移的在既定道路上前进。

  最重要的事情谈妥,汪鹏接管大都督府的决定,也得到了内阁的同意,相比真的武力夺权,这样更能让他们接受。

  对于“虚君制”傻子才不同意,“民主集中制”也得到内阁成员一致的认同。

  至少他们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方案,把事情摆到桌面上谈,总比私下里交易好。

  三天后的阅兵,汪鹏也把自己的方案跟内阁成员做了讲解,只需要半天而已,和上次的献俘差不多。

  次辅沈一贯提出,无论如何这事要以皇室的名义举办,不然难填天下悠悠之口难。

  鹏哥顺势提出自己的方案,算算皇帝停灵也差不多了,放在皇宫里慢慢腐烂也恶心,早点入土为安吧。

  礼部尚书余继登掐指一算,后天初十黄道吉日益入土,那就这么办吧,反正众人对万历都膈应的慌。

  初十先皇下葬,十一新皇阅兵,新政新气象嘛!

  你看,不需要鹏哥烦神,文化人总能自圆其说,就很妥帖。

  话谈开了,芥蒂尽散,撤下冷了的菜肴,爽口的蔬菜、下酒的荤菜再次上桌,众人这才开怀畅饮。

  这下半场的酒喝的就爽利了,鹏哥讲了讲了吕宋国平西夷、秋风汗复大宁夺归化、讲了丁盛驱逐建奴平女真……

  这些闻所未闻但真实发生的事情,让内阁大佬们惊叹不已,帝国边患尽去,国内自然高枕无忧。

  鹏哥儿提到西南的水西土司,提到大明交趾布政司,提到当年八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兵威赫赫、四夷跪迎。

  讲到现在气候反常,北地耕种艰难,南方水患严重,东江军拼命的征伐,就是在为大明百姓打下新的粮仓。

  万一国内出现重大灾害天气,不至于眼睁睁看着百姓在饥荒中挣扎。

  不管这些老狐狸信不信,反正鹏哥儿讲的很诚恳,大明百姓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能忍耐的百姓。

  只要施政者真正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就能给你十倍、百倍的回报。

  这番话说的很动情,众人也是唏嘘不已,像邢玠家世代布衣、陈蕖家清贫如霜、萧大亨家卖豆腐为生……

  就连沈一贯家底都不厚,祖上三代都没人当过官,真正能凭一己之力混到人臣顶峰,无不是意志坚定之人。

  实话实说,像万历这种十几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就是想当个幸进之臣也没机会啊!

  连皇帝面都见不着,写拍马屁的奏章都没人看,悲哀不?

  这也是汪鹏不忍武力征伐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大明的官员不全都是坏人,也有自己的济民之心。

  只是碰到个不靠谱爱作死的皇帝,他们能怎么办?这时候东林党根本不成气候,没几个台面上的人物。

  东林几个大佬:方从哲不过就是个国子监祭酒而已,叶向高被沈一贯赶到南京礼部右侍郎,赵南星被罢免在家,孙慎行区区一个翰林院编修……

  所谓的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袁化中、周朝瑞、魏大中、顾大章,全是秀才之身,连个举人都不是。

  所以这个时间段,最起码在中枢这一块,还是能臣占大多数,那就让他们好好干呗!

  众人也讨论了一下皇帝的安排,皇帝画画有天赋,是好事啊,让董其昌多教教,没事搞搞画展,慈善拍卖啥的。

  锦衣卫今后分两块,一块是仪卫,皇家的体面,大汉将军这一类的,一块作为代表皇权的监军,主要处理东江军和地方上的接洽。

  这样大家都有里子有面子,起码从表面上看,东江军依然是大明的军队,上有兵部指导,下有监军监督,谁也说不出话来。

  至于什么南北镇府司这样的特务机关,必须取缔,这一点内阁一致表态同意。

  什么东厂西厂的,以后就是个称号,魏公公把皇城内部管好就行。

  今后也不需要什么上朝下朝,文华殿就是内阁办公专用殿,首辅在此办公,接待各部官员的汇报。

  六部在自己部门上班,不用有事没事往首辅那边跑,每十天召集内阁开一次常务会议就行。

  鹏哥这个提议也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眼看天气就要冷了,天没亮就跌跌爬爬去皇城,然后望着太阳落山,啥也没干,还累的不轻。

  今后是内阁负责制,各管一块,对别的部门可以提意见,但是别指手画脚,更不要乱插手。

  最后就是个关键的问题,原本驻军卫所,还承担地方上的低烈度军事行动,譬如剿灭山匪、水匪啥的。

  这一点鹏哥拍胸脯表态,没问题,下一步东江军接管卫所之后,第一步就是清理这些渣滓,明正典刑,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邢玠府上的这一席酒宴,也算是各得所需,皆大欢喜,一个从此截然不同的大明,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

  有打油诗为证:

  鹏帅强势入京城,

  内阁大佬很头疼。

  大司马府协议定,

  大明换了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