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有些惊讶地看着曹超。

  本以为这年轻的道士只是有点法力罢了,却没想到这人居然说自己还懂治国。

  他倒要看看对方有个什么说法。

  只见曹超背负双手,缓缓念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韩宇闻言,沉吟半晌后,忽然眼前一亮。

  “道长所言,莫非是说治国时要简化政令,一动不如一静?”

  “非也。”

  缓缓摇头,曹超轻声说道,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政令?

  “治国之道,在于守中。

  “过严则松,过宽则紧,民力疲惫则休养生息,国富民安则开疆拓土。

  “不以己愿而行事,不被权贵所要挟,不以道德所束缚,唯有坚持守中一道,方能天下太平。”

  韩宇听罢目露精光,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显然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套理论。

  不过仔细一想,却又无比地切合实际。

  七国存续已有数百年,你方唱罢我登场,要是有什么万世之策,那还需要卫鞅、吴起、李俚来干嘛?

  于是忍不住问道,

  “若以韩国为例,道长以为该如何行事?”

  “韩国嘛。”

  嘴角弯起一个微不可查的弧度,曹超故作高深地顿了顿。

  刚才那番话其实是他有意试探,想看看这位韩国四公子是否真的有野心。

  结果三言两语就被他试出来了。

  刚才韩宇所问的问题,已经不是站在一位公子的位置发问,而是站在韩国统治者的位置上在思考问题了。

  此人果然是个野心勃勃之辈。

  我喜欢!

  没有继续吊对方的胃口,曹超轻声说道,

  “韩国虽然身处四战之地,更是直面秦人的兵锋,看似岌岌可危,但以贫道看来,却是大有可为。”

  韩宇闻言,眼前一亮。

  韩国积弱已久,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会看好韩国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于是对待曹超的态度也不由变得恭敬了几分。

  “还请道长细细说来。”

  曹超转身,注视着韩宇,轻声说道。

  “韩国正是处于四战之地,是故没有一个国家希望韩国被灭。

  “汉国不允许秦人灭韩,魏、赵更不允许韩国被灭。

  “所以只要韩国能利用好这层关系,搞好与汉、魏、赵三国的关系,则无需担忧秦国的威胁,此其一也。”

  “其次是韩国地处要道,无论水网还是陆路都是沟通南北、横贯东西的要冲。

  要是韩国能重商,则短期间内便可富甲天下。”

  “另外韩国虽然在七国之中土地最少,然而土地肥沃,人口最是密集。

  “只是多为权贵豪强所藏匿,未能有效利用起来。

  “只要解决了权贵豪强过于集中的问题,韩国的国力将会立马上一个台阶。”

  曹超开始有条不紊地讲解了起来,韩宇则竖起耳朵认真地倾听。

  就连呼吸都可以压到最低,生怕打扰到了对方的思想。

  同时心里生出一个想法。

  此人绝对是大才!

  我必须要得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