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农王>第九百四十七章 百姓乐
  李冲元为何一定要抓住冯家人,而不惜追击了三年。

  而且,更是在茫茫大海以及陌生之地追击不停。

  没别的主要原因。

  李冲元与陈娟她们追着冯家人不放,其因有二。

  一是李冲元在琼岛种植的高产粮食成果,基本都被冯家人给弄走了。

  二是向十七被冯家人带走了。

  带走的,除了向十七,还有李冲元留在琼岛的所有人。

  所以,这就是李冲元为什么愿意花三年的时间,而不停脚,发誓要把冯家人给抓住。

  自己的人,谁也不能出问题。

  李冲元这可是向老夫人保证过的,并且答应老夫人,再也不会出现如在长江堵船类似的事情。

  当年。

  长江堵船之事,李冲元损失了两名向家将士。

  而这两名向家人,除了让李渊大怒之外,更是让老夫人痛心疾首不已。

  李冲元留在琼岛的向家人,那可有着好几十人。

  几十人被冯家人给抓了去,李冲元又怎么可能会不追击。

  追到死,也得把冯家人给追上。

  当李冲元的船队回到琼岛,回到了自己的种植基地码头,看见基地内的大仓库建了起来,就连码头也都扩宽不少,心中笑了。

  自己离开三年。

  三年时间看似不长,但也不短。

  三年的时间,自己的种植基地大变了样。

  居所更是一片连着一片,大库房也是有着一座连着一座。

  一看,李冲元就知道,行八还真是一个营造种植基地的好手。

  当初把这里交给行八来打理,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啊。

  早已得知宁远水来了大船的行八,领着被李冲元留下的上百向家人纷纷奔向码头。

  有人手里拿着刀剑。

  有人还背着大弓。

  更有一些种植农人也被叫了过来,手里的锄头成了他们的武器。

  当他们见宁远水的大船,来到种植基地码头,所有人收了武器。

  大船乃是明轮船。

  小郎君回来了,小郎君回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瞬间,这种植基地内就响起了欢呼声。

  一句小郎君回来了,足以说明,种植基地的人是多么的盼望李冲元的回归。

  下得船来。

  李冲元重重的拍了拍行八的肩膀,最后,一一拍了拍留守在琼岛所有向家人,这算是李冲元对他们的一种歉疚。

  自己当初可是说了,让他们好好管理种植基地,自己数月即归后再来作打算。

  可李冲元这一走就是三年,哪里是什么数月。

  行八见到李冲元终于是回来了后,兴奋不已,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一般,“小郎君,那边,这里,好,不好......”

  “行八,你到底想说什么。”李冲元听糊涂了。

  待行八兴奋终于是缓了一些后,伸手指了指宁远县城方向,“小郎君,前年,圣上派了人驻守在宁远县。如果不是圣上派人驻守在这里,咱们的种植基地,说不定被朝中的人给弄没了。”

  “我看谁敢!”李冲元听完行八的解释后,这才明白行八为何语无伦次到这般了。

  自己离开三年,李冲元已好奇,当下的岭南又是什么样的结构了,“岭南如何了?”

  “回小郎君,岭南已被朝中收编,李道宗被圣上派至岭南驻守,岭南各地的人谁也不敢造次。而冯家逃跑一事,圣上更是派了人查清楚了冯家的一些事情。到是忘问了小郎君,冯家人抓住了吗?”行八回应后,也好奇冯家人有没有被抓住。

  李冲元点了点头,“冯家人如数抓获。不过,唉!!!”

  “小郎君为何叹气?难道......”行八好似明白了。

  一众的向家人紧张了。

  李冲元不想往下说,往一侧让了让后,向着船上挥了挥手。

  不多时。

  船上抱下数十個盒子下船。

  一众向家将士纷纷注目而视。

  是的。

  李冲元追击冯家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冯家人抓了自己的人,而且还是向家人,逼得李冲元不得不追击冯家人。

  虽说,最后李冲元抓了冯家人,也宰了不少冯家人。

  可依然也没有救回被冯家抓住的向家人。

  就连到最后,李冲元他们截住再次逃跑的冯家时,向十七还在李冲元的跟前,被冯家人给杀了。

  当时。

  李冲元见向十七被冯家杀了之时,那是怒火一起,直接下令宰杀冯家人。

  甚至。

  当时李冲元一怒之下,下令宰了所有冯家人。

  不过。

  在唐力他们的劝阻之下,亦在向家将士的劝阻之下,留下了冯家的主要人物,说是要送到京城,交由老夫人发落。

  每一个盒子里,都装着一个向家人的骨灰。

  李冲元当时还在想着,自己该如何向自己阿娘交待。

  可事实已成,李冲元也救不回向十七他们。

  本来的欢呼声,成了无声。

  去东大陆不曾死,却是死在了冯家人手上,这或许就是命。

  隔了数日。

  李冲元了解过种植基地之事后,再一次的把种植基地的事情交给行八,而他自己,却是带着死去的向十七他们,准备返回长安。

  离京三年,没有任何消息的李冲元,不得不回京。

  就在这几日里。

  被李世民派至宁远驻守的一个郎将告诉李冲元,李世民这三年来,每隔两个月,就会传信到琼岛,打问李冲元的情况。

  而且。

  李冲元还听说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吐蕃国纠了西域一些小国,好似又要侵袭大唐。

  对于这事,李冲元到是不担心。

  吐蕃国就算是再强大,他也强大不到能攻下大唐。

  李冲元担心的是,吐蕃国欲再借发兵之由,逼迫李世民和亲。

  装载了不少的高产粮食,李冲元离开了琼岛。

  李冲元他们一离开。

  行八立马带着人,开始整理腾出来的库房。

  李冲元这一次带走的高产粮,虽不是很多,但也清空了两个库房。

  这三年里。

  行八见李冲元未归,自己拿主意,建了十余个大库房。

  每个大库房中,都装满了这三年里所收获的高产粮食。

  而难以保存的,比如西红柿,行八只留了大量的种子之后,就不再种植,直接种植易保存的。

  比如花生,葵花籽,还有晒干的干辣椒。

  当然,还有玉米。

  至于种子什么的,那也保存了不少。

  而李冲元这一次带走的,基本都是今年所收获的高产粮食,当然花生带走的最多。

  李冲元走之时,留下话来。

  会在自己到京后,所有的船只会继续前来琼岛装载这些高产粮食,运往西沙岛。

  李冲元的计划,乃是要在明年开春之前,大量推广这些高产粮食。

  而琼岛,会将全域推广。

  二十天后。

  李冲元回到了长安。

  当李冲元的船队来到长安灞水码头后,心情难鸣。

  而当李冲元的船队出现在长安灞水之时,早已有人去向李世民禀报了。

  李冲元下得船来,王礼的马车也到了,“李侍中,你终于是回来了。”

  “王总管,别来无恙啊。”李冲元三年未见王礼,王礼都显得有些老多了。

  一通寒喧过后,李冲元上了王礼的马车,往着长安奔去。

  马车上。

  李冲元询问了这三年里的事情。

  岑文本在两年前就因病故去了。

  高士廉也死了。

  自己伯父李孝恭,也在今年中去了。

  魏征也在去年就离开了人世。

  李靖也在一个月前死了。

  宋国公萧瑀,去年也没了。

  死去的人不少。

  李世民的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死得已经没多少人了。

  左仆射换成了唐俭,右仆射也换成了刘弘基,尉迟敬德被李世民给弄回朝中,授了中书令。

  甚至。

  听王礼说,李世民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当李冲元听闻自己伯父李孝恭故去了,心中感怀不已,泪水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不过,好在李冲元听闻李渊依然建在,这到是让李冲元又欢喜了一些。

  三年的时间变化很大。

  变得让李冲元都忘了自己三年未归。

  入得宫,见得李世民。

  李世民老了很多,而且还伴随着重咳。

  在宫中待了一个多时辰后,李冲元出得宫来,见自己阿娘早已在宫外等候多时。

  老夫人一见李冲元后,那是抱头就痛哭不已。

  回了家,没待多长时间,李冲元去了李庄。

  自己三年未归,李冲元再怎么着,也得去给李渊请安问礼。

  况且。

  自己的一妻一妾都在李庄,而且子女都在李庄,李冲元不可能不去李庄。

  在本家,老夫人说了。

  李冲元当年所娶的妻子朱英,为李冲元生了一女儿,这让李冲元听后欢喜异常,恨不得飞到李庄。

  到了李庄,李冲元见李渊的头发白了,精神也没有以往好了,心中甚是难过,“叔公,侄孙回来了,回来给叔公尽孝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李渊摸了摸李冲元的脑袋,很是感怀。

  也许是因为李渊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也越是不能离人了,更或者说越念亲情了,李渊少有做出摸人脑袋的行为。

  朱英的身后,躲着一个小女娃。

  小火儿也都四岁余了。

  小火儿在其母亲的催促之下,给李冲元这个父亲行了礼。

  到是自己的女儿,见到李冲元后,很是害怕与紧张。

  也是。

  自打娶了朱英后,李冲元就离开了长安,去了琼岛,而一去就是三年。

  两岁多的小家伙,路都才走得稍稍稳当一些,又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且李冲元下巴的胡须也多了,脸上更是晒黑了不少,一见之下,有些害怕紧张也正常。

  数日相处之下。

  儿女与着李冲元到也开始熟络了起来,更是开始每天都喜欢跟着自己的父亲这里转转,那里兜兜。

  过了年。

  李冲元上朝。

  “圣上,臣当年从东大陆弄回来的高产粮食,已积蓄了不少,今年,臣欲开始推广,还请圣上恩准。”上朝第一日,国事议完后,李冲元直接向李世民提了自己的计划。

  李世民闻声后,大喜道:“准,准,准。朕等了些许年了,终于是可以等到这一日了。咳~~咳~~”

  三个准,足以说明,李世民是多期待李冲元的高产粮食。

  众朝官们更是期望不已。

  而程咬金更是恨不得李冲元赶紧大发高产粮食,哪怕卖,他将不惜重金买高产粮食来种植。

  可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整个朝堂上的一众朝官大臣们傻了眼了。

  “圣上,臣所积蓄的高产粮食种植,看似多,但目前臣计划在琼岛全域种植,以及在西乡全县推广种植之外,臣计划在岭南诸地,选择性开始推广种植。当然,在苏州,臣也会选择推广种植,还有在营州一带,会选一县推广种植。至于鄠县,臣也计划会全县推广种植。”李冲元把心中早已拟好的计划,向李世民报了。

  李世民点头,“可。此事宜快不宜迟。”

  “是,圣上。”李冲元应下。

  一报一应之下,把一众朝官大臣们给晾在了一边似的。

  李冲元的这个计划,其实在去年李冲元回京之日,就已是向李世民提过了。

  今日只不过是走一个流程罢了。

  众朝官大臣们想反对,可却是无言反对。

  难道要反对李冲元推广高产粮食吗?还是反对李冲元在李冲元所选定的地方种植?

  他们没这个脸反对,更是怕他们一反对,就会有人砸他们的门了。

  骂名,他们不敢留。

  第二天。

  朝廷颁布了告示。

  当告示一出,天下百姓皆欢呼不已。

  终于。

  传闻中的高产粮食要出现了,这让一直期盼高产粮食的百姓们,无不在等待着这个好日子。

  可当他们仔细观了告示之后,欢喜虽在,但却是没再像之前听闻的消息那么欢喜了。

  高产粮食推广种植,暂时还落不到所有的大唐农人百姓身上。

  不过,告示上也说了。

  明年大唐将有一半农人百姓将得到高产粮食的种子,而到后年,全大唐的农人百姓,都将得到高产粮食的种子。

  而最欢喜的百姓,无不是李冲元所选定的那些区域了。

  甚至。

  临近长安的鄠县,也不知道是自发的,还是有人组织的,上万百姓捧着一块巨匾,来到了长安城。

  这让李世民听闻此事之后,连一直不见好的重咳,都轻缓了不少,“我大唐的百姓,最是感恩的。好啊,好啊。一旦高产粮食推广开来,我大唐将不再为肚子而奔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