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022章 大明的两面性(1)
  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改变,才配称之为改变,那种在悄无声息下所带来的改变,才是后劲儿更足的。

  对现阶段的大明来讲,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更不需要什么举世瞩目,只要是顺应时局下的变动,再将时间线拉长一些,那到了特定的时间,就能窥探到改变的成效。

  “赵卿,你真觉得在京城之外的区域,大规模的筹建适宜居住的地方,这个想法可行吗?”

  天启皇帝坐在车驾上,神情间带着些许迟疑,说道:“倘若真要叫顺天府衙筹建起来,到时定居的那些百姓,规模一旦起来了,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吵闹着要让朝廷筹建更大范围的城墙,那样的话反而会叫朝廷陷入被动。”

  对于外城改造的事宜,天启皇帝是很满意的,连带着孙传庭在提出内城逐步改造时,天启皇帝并没有任何反对,相反是很支持的。

  毕竟在见到外城改造后的种种变化,天启皇帝也希望整个京城上下,都像外城那般井然有序,且拥有众多便利的设施。

  不过在京城之外的区域,筹建起适宜人居住的区域,天启皇帝还是有着些许顾忌的,毕竟没有城墙的庇护,到时是否会引起新的问题,这都是不好去说的。

  本身京城营建的城墙,范围就已经够为广阔了,倘若再营建一圈城墙,这对于朝廷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陛下,您就无需过多担心这些了。”

  赵志伟面露笑意道:“姑且不提,在京城之外的区域,规划并筹建起相应的区域,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相应的规模。看書喇

  咱们就说,五年之后的大明,是否再需要所谓城墙的庇佑,那种老旧思想,都是不好说的事情。

  就现有这种发展势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五年后的大明,至少在北方将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赵志伟心里比谁都清楚,制约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就是城高墙厚的城墙所致,在冷兵器时代下,城墙的确能起到庇护城池的作用。

  可到了热兵器时代下,耗时耗力且花费巨大的城墙,所起到的庇护作用,并不是那般明显的了。

  眼下的大明军队,正在悄无声息中,逐步的替换并开始大规模列装,以线膛燧发枪为主的火器了。

  赵志伟心里相信五年的时间,足够让大明拥有更先进的火器、火炮技术,也能叫大明奠定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

  “看来在赵卿的心里,已经勾勒出五年后的大明,将会是怎样的存在了。”天启皇帝露出微笑道。

  “其实在我的心里也很想看看,大明按照这种刚柔并济的发展势头,官面上步步为营,民面上暗中发力,将会给大明带上怎样的道路。

  大明先前的确除掉不少家贼硕鼠,不过那庞大的士绅地主群体,依旧遍布整个大明,尤其是江南一带,就更是这般了。

  赵卿这种铲除一部分,团结一部分,打压一部分的策略,的确给我大明带来了一个新思路。”

  大明说到底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地主群体,所构建成的金字塔统治机器,站在塔尖的大明皇帝,就是大明最大的地主,次一等的便是勋贵、官绅群体,一层套一层,组成了大明稳固的统治生态。

  想要解放生产力,实现大明工业本土化,那需要做的事情,需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如何在当前这种并不稳定的环境下,能转化出一批脱产的工人阶层,并叫他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这就极为考验设计师的能力了。

  毕竟处在小冰河时期下,大明随时都会爆发新的问题,若堆积的问题还没解决,又出现众多新的问题,那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从顺天府衙返回乾清宫,天启皇帝就先前所定的那些事情,跟赵志伟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赵卿,我算是发现了,就算内帑拥有的银子再多,可要是外朝国库所征收赋税情况,不能得到相应的改善,那根本就是不够用的。”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看向赵志伟说道:“单单是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拿着海量的银子,来吸引那些手里攥着银子,叫他们在北直隶、辽东筹建产业工厂,以此盘活大明的流通。看書溂

  现在多灾多难的北方,正在按照我们的方式,一点点的改变,可是江南呢?依旧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每每提到这些,我这心里就很是愤怒。”

  赵志伟能明白天启皇帝说这些,到底藏着怎样的意思,说起来,江南地在经过开发后,到了大明这一朝,那可以说是极为富庶的存在。

  江南那边的官绅、地主,过的就是纸醉金迷的生活,在他们的意识里,从来都没有过为国分忧的打算。

  面对多灾多难的北方诸省,朝廷在江南征收的赋税,却呈现连年递减的态势,而且所提的那些个理由,还都是在游戏规则之内的。

  想当初万历皇帝为了开辟财源,叫举步维艰的大明财政,能够得到相应的缓解,派出了大量的镇守太监,去征收矿税。

  可是换取来的成果,却是寥寥无几的,甚至还叫万历皇帝背上骂名,最根本的一点,便是万历皇帝触碰到某些人的核心利益了。

  “陛下,其实你不必这般生气。”

  赵志伟神情淡然道:“咱们现在做的事情,所铺设开的那些摊子,有不少都能实现盈亏自理,甚至能赚取相应的银子。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以一个平常心的态度,来逐步的做出调整,叫所做的那些事情,都朝着我们所预想的方向进展。

  等到了合适的时机,等大明有了相应的改变,那到时朝廷再提出赋税改革,增设商税等各项事宜,就算是遇到再多的问题,朝廷这边也是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状况。

  而不是说贸然提出什么变动,所闹出的状况,超出了朝廷的掌控之内,这带来的恶劣影响就太坏太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