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091章 朝局变幻(1)
  “元辅,你觉得最近这段时间,陛下所做决断,是否跟燕国公有着关联?”刘鸿训眉头紧皱,看向黄立极讲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自燕国公免去兵部尚书后,燕国公府就闭门谢客了,可我总有一种直觉,燕国公并未老实待在府邸内。

  从京营的种种变动,到九门提督一职的设立,都带着很强的意愿,陛下近些时日并未出宫,又怎能这般精准的把握住呢?”

  黄立极轻叹一声,眉宇间带着忧色,道:“说实话,本辅也有这样的感受,但这并非我等所能去妄加评断的。

  毕竟在燕国公府外,驻扎着陛下亲派的锦衣卫,倘若燕国公并不在京城的话,那必然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对燕国公的信任,绝非想朝中某些大臣所想的那般,就这样轻易能消散的,这点刘公应该清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燕国公先前所做的那些事情,是陛下碍于身份不能挑明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

  身为内阁的首辅,黄立极对近些年朝廷的改变,大明治下的一些变化,尤其是北直隶、辽东两地,那可谓是感受更为深切。

  先前朝廷收支失衡,很多时候还要向内帑争取银子,以此渡过眼前的危机,可渐渐的这种趋势改变了。

  尤其是最近两年的时间,本需调拨大量钱粮才能维稳的辽东,已无需向朝廷索要钱粮,就能自行解决治下问题,而摊派辽饷也很久没做了。

  “唉,当前这朝局啊,真可谓是一言难尽啊。”

  刘鸿训听闻此言,轻叹道:“陛下独断乾坤的频率,真真是太多了,这使得我们内阁很是被动。

  科道那边的言官御史,就像是疯了一般,不断向通政司呈递规劝奏疏,甚至弹劾新继任的九门提督。

  虽说设立九门提督,对京城守备事形成统一,有着极好的作用,但陛下为何要叫倪国忠出任呢?

  尽管陛下对外什么都没说,但明眼人谁不能看出来,这是力挺燕国公的一种讯号呢?朝中……”

  讲到这里的时候,刘鸿训便停了下来,眉宇间透着许多无奈的神色,眼前所处的朝局,可要比魏忠贤涉足外朝时还要复杂。

  天启皇帝所立九门提督一职,先前在大明是没有先例的,纵使有类似的官职,那也是由内官出任的。

  在朝中不少大臣的眼里,这特设的九门提督,权力未免太大了一些,不仅将京营守备京城各门的权力收了,还将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其麾下,全面负责京城上下的守备、巡视等各项事宜。

  而五城巡城御史公署,则独立在九门提督之外,只负责监察各自辖区内,五城兵马司是否履行自领职责。

  “现在讲这些已无任何意义。”

  黄立极沉吟片刻道:“不过站在朝廷的层面,本辅觉得陛下此举,是有利于大局稳定的。

  京城守备独归九门提督负责,三大营分驻到丰台、通州等地,两者相互制约,对京畿一带的安稳,起到了很重的作用。

  唯一导致当前朝局不定的,是陛下委任的九门提督,是原天津卫指挥使倪国忠,其与燕国公的关系匪浅。

  刘公,朝中那些人想闹就叫他们闹吧,咱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即可,眼下有不少地方,又出现了灾情……”

  最近朝廷出现的一些变动,但凡是有政治嗅觉的大臣,都能揣摩出天子的意图,就是想制约文官群体的势力。

  什么事情都由文官把持着的势头,正在一点点的被破开,大明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正在被一点点打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苗头,使得不少大臣感到不安,天启皇帝过多倚重武将群体,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就近期京城这边的变动,不光黄立极、刘鸿训他们私下议论,在其他大臣那边,也都是议论不休的,甚至不少是情绪激动的。

  “周公,您可知道那倪国忠,抵京后做的事情?”温体仁皱着眉头,看向陷入沉思的周延儒,说道。

  “这倪国忠抵达京城后,没直接去拜见陛下,就借着神枢营所分拨出的兵马,彻底掌握了京城各门的守备,甚至免去了不少守将的官职。

  且做这些的时候,还派人命五城兵马司的人,赶去九门提督衙署述职,一个先前从没来过京城任职的天津卫指挥使,做事竟这般迅速,对京城之事掌握这般精准,要说这背后没什么,下官是绝不相信的。”

  周延儒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温体仁所讲的这些,他又怎么能听不懂其他意思,但那又能怎样呢?

  “你应该也清楚一点。”

  收敛心神的周延儒,放下手中茶盏,对温体仁说道:“自陛下明确此事后,以科道为首的不少大臣,都纷纷行规劝之举。

  甚至一些言官御史,都聚在午门那边,向陛下表明他们的心意,但是陛下对此却充耳不闻。

  眼下问题棘手在什么地方?

  那不就是赵志伟免职赋闲后,就自锁在燕国公府内,外面还有锦衣卫,这使得朝中的很多大臣,不能以此来反对吗?”

  “周公,本官觉得那赵志伟,可能根本就不在燕国公府。”

  温体仁上前说道:“这未免也太巧了吧,他离任兵部尚书没多久,陛下就做出不少突兀的举动。

  种种动作之下,打的外朝这边是措手不及。

  那些被陛下派到燕国公府外的锦衣卫,明显就是在打掩护啊,毕竟锦衣卫指挥使赵志锐,可是赵志伟的堂兄弟啊。”

  “这正是陛下的高明之处啊。”

  周延儒轻叹一声道:“先前朝中倒赵风潮正盛,迫于大局稳定的前提,才有赵志伟离任兵部尚书之举。

  可熊廷弼却接任兵部尚书,甚至那些赵派官员,都在兵部得到升迁,你难道没有发现,近期兵部的人,做事非常的激进吗?

  或许这从一开始的时候,便是陛下想要达成的目的,已经京城这边啊,局势算是彻底稳住了。”

看書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