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097章 命运(1)
  阴雨绵绵,乌云遮蔽了天空,原本繁荣的街道变得萧瑟不少,赵志伟悠然的躺在躺椅上,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自离任兵部尚书,悄然离开京城走访视察,他便辗转多地,发现了不少问题,也解决了不少问题,难得此时能这般悠闲。

  不必考虑朝堂,不必考虑其他,这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叫赵志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世人皆言皇帝好,掌天下生死大权,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但这些仅仅只是表象,背后藏着多少辛酸、劳累、算计等等,恐只有处在那个位置的才清楚吧。

  “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躺着的赵志伟感慨了一句,这叫身旁坐着的赵平,露出一抹笑意,多长时间了,他没见到自家国公爷,这般放松,这般开心了。

  “国公爷,您这躺的时辰也不短了。”

  赵平面露笑意道:“要不要末将给您拿点美酒,来几个时令小菜,喝上两口?多长时间了,末将还没见您这般高兴过。”

  “美酒佳酿,一人喝多没意思。”

  赵志伟坐起身来,嘴角微扬道:“算算时间,本公晾那帮家伙也不短了,子和,随本公去运河边走走。

  另外派人准备些酒菜,再把他们都叫去。”

  “喏!”

  自赵志锐离开河西务,赵志伟并没有离开此地,有那么一些人,还需要他敲打以后,帮其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大明治下频生灾害,这势必会造成土地兼并严重,激化大明阶级的矛盾。

  在这种大环境下,赵志伟并没有想过直接改变这一趋势,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个人意志无法逆转这种群体性趋势。

  毕竟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与其挖空心思做这些无用功,为何不从提高生产力,转变生产模式等领域下手?

  这样能达到的效果,岂不更好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明所处的境遇,和英吉利经历的‘羊吃人’风潮,是何其相似的存在?

  倘若能引导好这一趋势,先借助大明有失控趋势的‘地吃人’风潮,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区域,筹建起一个稳固的基本盘,逐步的壮大新阶层,叫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碰撞,倒逼着大明向新的方向迈进,这所造成的伤害才是最小的。

  或许是在这一过程中,介入的资本会剥削脱产群体,可跟死上几千万,乃至更多的人口相比,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政策调整,通过新政变法,逐步约束起来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和想法,赵志伟才会这般看重,北直隶、辽东两地治下,现有筹建起的原始工业,才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调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以及时将他们纠正过来。

  ……

  “老李,你说咱们究竟是何德何能,叫咱大明高高在上的燕国公,亲自派人,千里迢迢的从山陕两地聚在一起?”

  张献忠眉头微蹙,走在队伍的后面,对看着还算顺眼的李自成说道:“我私底下可都摸清楚了,就咱们这些人,都是燕国公点名要找的。

  老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人家燕国公何等身份地位,怎么想着要找咱们呢?事情透着古怪啊。”

  李自成神色不变,目光坚毅的向前走着,说道:“现在说这些东西,难道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你也知道,就燕国公府下的亲卫,各个都是身手了得,倘若人家燕国公,真想宰了咱们的话,你死都不知道埋在什么地方。

  我之前就是个穷驿卒,烂命一条,若是能入了燕国公的法眼,说不定就能改命了,难道你不想吗?”

  张献忠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李自成讲的话糙理不糙,要是能傍上燕国公这条粗大腿,那改变命运是没说的。

  不说封侯拜相吧,能混上个将军当当,日后锦衣归乡,那想想也是不错的事情。

  瞅着眼前那帮体格健硕的家伙,张献忠的眸中闪烁着精芒,心里生出斗志,等会见到燕国公,那可要好好表现一番。

  ……

  “国公爷,您为何那般看重,那些从山陕两地聚来的家伙?”

  赵平端起酒盏一饮而尽,讲出了心里的不解:“虽说那十几个人,身手都还算了得,不过个个却都性情桀骜,要么就是为人狡诈。

  就末将所知道的情况,他们有不少都背负了命案,若将他们招揽进军中,只怕……”

  赵志伟笑了,看向赵平说道:“本公什么时候讲过,要将他们招揽进军中了?你这家伙没少背着本公做事啊。”

  “末将这不是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嘛。”

  赵平讪讪挠头道:“既然国公爷,没打算将他们招揽进军中,那您费那么多功夫,将他们聚在一起,是何打算呢?”

  “等他们来了,你不就全都知道了?”赵志伟微微一笑道,不过随后却板起脸来,皱眉看向赵平,斥道:“你这厮,本公方才都连喝三大碗了,你才喝一碗,是欺负本公方才没注意到你是吧?”

  被自家国公爷这般一说,赵平讪讪笑了起来。

  “末将这不是不敢在您面前放肆嘛。”

  “放屁,那本公府上珍藏的佳酿,咋少那么多,你可没少背着本公偷喝,别跟我来这一套。”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赵平还能说啥,只能乖乖的倒酒补上,而赵志伟则心情不错的等候着他挑选的流寇天团。

  近两年山陕两地灾情频出,虽说朝廷迁移走不少破产的百姓和流民,将他们分流到北直隶、辽东两地,安置进兴建的产业工厂,安置到兴起的大工程中,但是在赵志伟的心里,却始终没忘过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

  倘若能将这些人,巧妙的利用起来,叫他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对其现阶段所推动的工业新政,将会产生不小的助力,这也是赵志伟将他们聚在一起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