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109章 辽东,要走在更前沿(1)
  处在时代的浪潮下,很多时候就要做出一个个抉择,这样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在相对正确的方向前行。

  赵志伟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完人,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能在自己的大道上,做出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并且带来的影响是好的,那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哪怕遇到再多的艰难险阻,也要迎头奉上。

  “启明,老夫真没想到你会来辽东。”孙承宗一身布衣,走在这荒野小道上,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感慨道:“说实话,自除掉那批家贼硕鼠后,老夫就觉得压力激增,眼下的辽东啊,是老夫先前所从没有想到过的。”

  “孙师,我能理解您这种感受。”

  赵志伟微微点头,眉头微蹙道:“从离开京城,一路走访,一路视察,别的地方我不好评判,但北直隶、辽东两地,在现有兴旺的势头下,却藏着众多的暗涌啊。

  若是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相应的解决,只怕大明分崩离析的命运,就将会在我们眼前发生,这恐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孙承宗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回想起前两日他们交谈的场景,在他的内心深处,涌现出些许的无力感。看書溂

  大明在走一条全新的路,这是从很早之前,孙承宗就已经联想到的事情,但这条路的尽头,到底会给大明带来什么,却是他所从没敢去想的事情。

  新旧思想所碰撞出的火花,到底会形成怎样的势头,身为大明读书人一员的孙承宗,也不敢去多想的事情。

  “启明,其实你知道吗?”

  孙承宗缓步向前走着,想了想,决定说出自己内心深处藏着的一些想法,“在很早以前的时候,老夫并不是很认可你的一些所作所为,比如执掌锦衣卫期间。看書喇

  尽管说在那段时间,你的确揪出了很多家贼硕鼠,替我大明社稷铲除了不少毒瘤,可却并非读书人所能做的。

  那个时候,辽南完成撤卫设府,刚刚有了一些起色,老夫心里就担心一点,你会沉迷于权势之中。

  如果说……”

  讲到这里的时候,孙承宗却轻叹一声,久久没将心底所想的那些讲出来,因为他知道他先前所想,是错误的。

  “孙师,您是担心我造大明的反吧?”

  赵志伟神态自若,微微一笑道:“倘若我没有遇到陛下,没有得到陛下的那种无条件的信任,您有这样的担心,也并非是多余的。

  人活于世,最重要的要遵循本心,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实回想起来,我这一路走来的路,看到的风景,是精彩的,是值得回忆的,可是对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更多的却是痛苦的。”

  当权势达到一定的层次,就站在王朝统治的角度来看,本就是妥妥的造反派,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可生活在这人世间,你并非是真空独存的,终究是会有各种牵绊,来左右着你内心深处那一丝野望。

  若对赵志伟来讲,他所面对的大明天子,不是开明的天启皇帝,而是猜忌心重的崇祯皇帝,那根本就无需多考虑其他,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处在大明这样的环境下,赵志伟的内心是孤独的,无独有偶,天启皇帝的内心也是孤独的。

  一个是现实中的皇帝,一个是精神上的皇帝,就因为命运的牵扯,造就了当前这种特殊的局面。

  “那启明要筹建捕奴团一事,也是觉得正确的事情吗?”

  孙承宗眉头紧皱,神情严肃的看向赵志伟,站在他的立场上,这件事情是有悖他所坚守的圣贤之道。

  大明身为上朝天国,怎能行强盗之事,要用教化之心,将大明的正道威仪,传遍四海八荒才对。

  “我觉得是正确的。”

  赵志伟停下脚步,眼神坚定道:“大明,处在一个特殊的浪潮下,在内部矛盾没完全解决前,守旧派势力庞大的背景下。

  若想叫我大明实现中兴,就必须得到一切所需资源,来推动现有改变起来的地域,叫他们变得更强,成为我大明社稷的根底。

  孙师,我知道您是一位有原则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光遵循本心,也要去考虑所处的现实。”

  此次赵志伟前来辽东视察走访,发现了很多小的问题和隐患,若是对这些存在的不加以纠正的话,那是会叫他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

  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必须得到孙承宗无条件的支持,毕竟在没重创建奴,收复整个辽东前,孙承宗这个辽东督师就不能离任。

  “呵呵~”

  孙承宗沉思许久,忍不住摇头笑了起来,这一刻,在他的内心深处,涌现出种种的情绪出来。

  “罢了,罢了,跟个人荣辱相比,老夫更想看到一个新大明。”孙承宗神情变得坚定起来,掷地有声的说道:“大明存在着哪些问题,老夫心里是明白的,其实比老夫更透彻的,还有很多很多。

  但人活于世,又怎么会不受世间的羁绊呢?

  先前在朝一党独大的东林党,有不少都算是学问了得之辈,可是他们呢,却被自己的私心所迷失双眼,不愿去看人间疾苦。

  既然陛下和启明,想要替大明走一条新路,实现大明的中兴,那老夫就不能置身事外,不去主动担当些什么。

  现在老夫算想明白这些了,说起来老夫还要感谢启明啊…”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一批甘于奉献,愿意牺牲自己,背负骂名,也要去做认为对的事情。

  相比较于所在阶层的骂名、质疑、诋毁,他们更在意的是万千黎庶,不想叫所谓的人间疾苦,成为一种只能承受,就客观存在却不愿改变的一众风气。

  如果说人人都不去做这件事情,那生活在底层的群体,就只能承受不公平的盘剥,世世代代浑浑噩噩的活着。

  这是一种不对的事情,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是对的事情,那就要勇敢的披荆斩棘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