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164章 责任制
  权力这种东西,没有人是不喜欢的,一旦某种势力群体把持住,享受着权力所带来的种种特权,再想叫他们丢手,放弃既得利益,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朕也期待着那一日的到来。”

  天启皇帝神情严肃道:“等白莲余孽被铲除干净,便从三大营和龙骑军,各抽调五千精锐,充当整编山东新军的骨干。

  另外在山陕两地治下,周遇吉所领精锐,全面替换太原、榆林、宁夏、固原、甘肃各个边镇,并整编山陕两地新军。

  朕要通过这场平叛,来改变大明北疆的军事格局,期间敢有不从者,那便叫他们蹦跶出来吧,省的一个个断续折腾事情了。”

  这期间经历这么多的事情,叫天启皇帝明白一个道理,大明旧有的军队,已经腐朽堕落掉了,想依靠他们支持工业新政,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便执行优胜劣汰的办法,让忠于大明的将领上位,创建出一支支强军来。

  三大营和大明龙骑军,这些年一直都在进行整饬定编,纵使是底层将士,随便拎出来一人,出任底层武官是没任何问题的。

  “赵卿,我现在算是真正明白,你当初为何创设京营教导队,并坚持叫三大营和龙骑军整饬定编了。”

  天启皇帝心情颇为振奋,指着眼前的地舆图道:“在多数戍守各地的统兵将领,忠奸不明,能力不定的前提下,叫京营出身的将领,统率着麾下精锐之士,全面替换所定这么大范围的军队驻防。

  前期纵使是会出现乱子,但是皆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至于说会叫大明再生出乱子。

  试想一下,各地组建起的军队,将全面接管地方驻防,我大明治下的卫所,将全面转为预备役,一个清晰明确的递增框架便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局势日益明朗下来,在逐步完善大明军政的划分界限,国朝对各地的掌控力度,无疑将会大大增强啊。”

  先前天启皇帝就想整改北疆军队,但是却被赵志伟劝说下来,在中低层将领不充足的前提下,一地一地的进行整改,迟早会生出一些兵变的。

  然随着三大营和龙骑军规模定下,战力真正保持下来后,能控制住整体大局后,那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陛下,若真想谋成这一部署,就必须要叫朝中的文官群体,都陷入到应接不暇的境遇下才行。”

  赵志伟神情正色,对天启皇帝说道:“毕竟当前这一整改计划,只有陛下和臣知道,其他人还不知道这些部署。

  一旦该计划步入到执行阶段,必然会叫各地出现不少波动,毕竟新军全面接替大明北疆军权,肯定会叫不少人不满的。

  倘若朝堂上的那帮大臣,知晓这一情况后,存心想在暗中阻挠此事发生,定然也会用各种手段和办法,来进行阻挠的。

  毕竟该计划一旦成功,诸如驿传改制、锦衣卫增设地方衙署等,都将会紧随其后执行起来,届时国朝对地方的实际掌控,无疑将会增强很多。”

  天启皇帝沉默了,看着眼前的地舆图,目光落在了九边重镇上,他明白赵志伟所讲的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明治下的地方有权贵、士绅、地主阶层,他们牢牢把持地方的各项话语权,以此来享受各项既得利益的获益。

  而在大明的边镇要地,同样也有一批特殊的群体,那便是将门势力,跟被覆灭掉的辽东将门,是属于同一性质的。

  能形成这样的一种结果,那定然是朝堂与地方的相互串联,在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利益输送,是不得而知的事情。

  “赵卿,你可有什么良策?”

  天启皇帝沉吟许久,皱眉道:“整改计划必须执行,不管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必须要坚决贯彻。

  朕不希望再看到先前的糟心事发生。

  名义上喊着为了大明,为了社稷,可实际上干的那些勾当,却是背叛大明,想谋权篡位的事情。”

  先前的大明存在太多顽瘴痼疾,若是没有一个强势的群体崛起,便想谋划什么工业新政,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地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秩序的安定,而军队就是震慑一切宵小的根本,天启皇帝很清楚这一逻辑。

  为什么在辽东那片世人眼里的苦寒之地,能坚决的贯彻各项工业发展,并为工业新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根本的一点,不正是有军队拱卫边陲,给辽东内部营建一个稳定秩序,这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责任制。”

  赵志伟眼神坚定道:“先前在我大明为官,只要不是做出谋逆,或者造成民乱、叛乱的事情,纵使是在任期间出现问题,无非就是丢掉乌纱帽,被贬去官职归乡了。

  这便是我大明存在众多顽瘴痼疾的根节。

  靠着一句刑不上士大夫,叫多少人心里没了忌惮,纵使是掀起党争又如何,无非就是丢掉官职罢了。

  但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名利他们全都得到了,若是真的铲除这一不合理的东西,陛下觉得所谓的文官群体,还会嚣张下去吗?”

  天启皇帝脸色微变,他清楚的知道,赵志伟所提责任制到底是什么含义,真要是执行这一政策,那将会在大明官场掀起怎样的震荡。

  “妙啊!”

  思索许久的天启皇帝,抚掌大笑道:“赵卿,你所提这一良策,真真是太好了,一旦推出责任制,必将会在朝中掀起风波。

  对那帮文官来讲,他们绝不希望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刀。

  我们可以先将责任制,全面在朝堂上贯彻下来,就借着洪承畴一事来做,这样趁着平叛未定,先将朝堂的局搅浑再说。

  这样等整改计划推行之际,朝中的这帮大臣,一个个都自顾不暇,谁还有精力去管朝堂之外的事情啊。”

  责任制就像是一把利刃,斩断了大明先前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利益网,叫人人心中都始终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