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182章 大明真的变天了(2)
  “元辅啊,到这一刻,我才算全都明白过来了。”

  刘鸿训神情凝重,言语间带着感慨道:“其实早在整饬五军营开始,陛下和燕国公,只怕就谋划好了这一切。

  当初我大明治下所设众多卫所,名义上是归五军都督府直辖,但是实际却被兵部所控辖着。

  只是在很多时候,有关卫所这边的诸多事务,兵部都是不予处置的,这使得我大明卫所事崩坏。

  现在枢密院控权了,五军都督府收权了,兵部放权了,加之三大营和龙骑军,所分出的精锐之师,我大明北疆各地的军事格局,算彻底改变了。”

  “是啊。”

  黄立极撩了撩袍袖,点头道:“先前本辅尚有诸多看不懂的地方,但是现在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大明治下开始兴建作坊,杀了一批批家贼硕鼠,铲除建奴谴派至大明的暗桩,积极对外展开联系。

  更为重要的一点,以内帑为首的内帑收入,在燕国公的协助下,每年至少有以千万两计的来源。

  故而就算外朝这边的反对声再大,再怎么抵制这件事情,天子也敢强势推动,且会以中旨的形式推动。

  此前形成的文贵武贱的格局,也将随着枢密院的强势崛起,在我大明治下彻底消散,回归到最初的格局下。”

  其实有关大明先前所存部分弊政,有不少有识之士是清楚的,但身处在同一阶层下,又没有充足的银子,许多事情是无力改变的。

  一代一代又一代,在这么长时间的积攒下,于万历朝激化的党争氛围下,算是将一个烂摊子,全都丢到天启皇帝手里了。

  没有强有力的皇权支撑,想扭转大明所存的顽瘴痼疾,那断然是没有可能的,而这些年赵志伟所做的事情,便是补足这一短板。

  “只是这样一来,对我大明究竟时好时坏,谁都看不透彻啊。”

  刘鸿训感慨道:“武臣群体再度崛起,英国公的确是一代奇才,是我大明的肱股,但是仅靠内帑支撑,这样的局面又能维系多久……”

  只是这话说到一半,刘鸿训突然停了下来,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黄立极同样也是露出震惊,二人相视一眼。

  “莫不是…陛下和燕国公,其实一直都在谋划新政?!”

  黄立极双手微颤,看着刘鸿训说道:“先前北直隶和辽东两地,所形成的种种改变,那可不是小的变化啊。

  而且这些年间,北直隶、辽东两地所征赋税,每年都是不断递增的,若是上述两地的改变,真要推行到整个大明,那大明的财政就彻底改变了啊。

  明白了,肯定是这样的。

  枢密院强势崛起,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叫新军镇守大明北疆各地,便是给推动新政谋划的根基啊。”

  “没错!”

  刘鸿训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激动道:“我们姑且抛下南方诸省不谈,这由三大营和龙骑军,所分驻镇守的北疆各地,地方秩序必然会被国朝所震慑住。

  毕竟上述强军的厉害,早在这次平叛中彰显出来,届时在枢密院的安排下,各地组建起新军镇守,甚至所辖卫所事全面整饬,那局面就真的不一样了。

  倘若真是这样的话,纵使陛下和燕国公,在此之后真要推动新政,那受到的制约和阻力,根本就不在陛下的眼里。”

  能在大明朝堂为官,且还是在内阁这边,黄立极也好,刘鸿训也罢,可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先前赵志伟从没提过新政之事,毕竟那时候的根基还不算浑厚,真要宣讲出来,必会被守旧派强烈反对。

  再者说贯彻执行工业新政的群体,规模相对来说是很少的,仅靠赵志伟他们这些人在朝推动,肯定是不够的。

  但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

  “了得,了得啊。”

  黄立极瞪大眼睛,微微摇头道:“真真是没有想到,陛下和燕国公,这般能沉得住气,为了谋划的事情,竟忍耐了这么长时间。

  倘若我们所猜想的这些是真的,那不单单是文武格局的变动,甚至是对整个大明的变动啊。

  只怕等到北疆各地军事格局,被枢密院一一调整过来后,以内阁为首的众多衙署,也将经历一场变动啊。”

  “没错,我们先前都忽略了锦衣卫。”

  刘鸿训点头道:“在这次的平叛中,以赵志锐为首的锦衣卫,那可是为国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啊。

  若是我猜的不错,伴随着各地新军组建之际,先前在北直隶、辽东、山陕等地,所开设起的地方堂司衙门,也将进一步贯彻下来。

  真要是那样的话,先前那些为非作歹、目无法纪的贪官污吏,只怕将会大批落网,这可真是一盘大棋啊……”

  相比较于崔呈秀、杨鹤、周延儒这些明确分派系的官员,黄立极、刘鸿训他们,并没有筹建所谓的派系,也没加入到所谓的派系。

  所以在某些事情的感悟上,他们不像崔呈秀他们那般,先站在自己的跟脚上,来考虑问题。

  “大明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若是能靠一场新政,能解决那些问题,这的确是我大明之福啊。”

  黄立极神情正色道:“刘公,先前那种党同伐异的时代,终将会成为过去,我们真的能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看書溂

  今日所交谈的这些,绝不能传扬出去,先等枢密院这边的谋划落成,等陛下传召我等后在谋其他吧。”

  “好。”

  刘鸿训点头道:“若是真的这样,老夫愿助陛下一臂之力,解决大明存在的各种顽瘴痼疾。

  遥想当初所处的氛围,所形成的风气,老夫就很是无奈。

  现在好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若是有必要的话,我们也要在旁帮燕国公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大明有公心的大臣,还是有的,大明能传承到今日,并非是只有贪官污吏,还有一些良臣,只是奈何当初所处的环境,使得他们不能帮大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