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189章 求同存异(1)
  大明若想实现逆天改命,推动工业革命,真正解决吏治腐败、阶级尖锐、土地兼并等诸多问题,就必须重新构建顶层权力结构。

  内阁与枢密院的并立,对逆转大明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可谓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展。

  “诸君,当前陛下的所作所为,未免有些过于偏心了。”

  施凤来神情凝重,扫视着文华殿内的众人,伸手道:“眼下这枢密院,策划组建北疆各地治下的新军,全面落实整饬卫所事。

  是以铲除白莲余孽的名义展开。

  为了国朝安定,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内阁和户部这边,根据国库的实际情况,还有先前既定的各项开支,根本就划拨不了这么多钱粮。

  但当前枢密院这边,丝毫没因此事而停滞下来,由此可见,陛下从内帑调拨了相应钱粮,来解决枢密院的实际需求。”

  黄立极、崔呈秀、刘鸿训等内阁大臣,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对施凤来所讲之言,皆有着各自的想法。

  “施阁老说的没错。”冯铨皱眉道:“国朝不单单有枢密院,还有我们内阁,更有都察院、六部等衙署。”

  “这段时间,国朝所遇问题众多,尤其是白莲反叛一事,导致漕运受到极大影响,沿途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

  倘若陛下的内帑充沛,就不仅要解决枢密院所需,也要解决内阁所需啊,毕竟民以食为天。

  当前我大明不少地方贫瘠,若是导致流民遍地,那纵使在我大明北疆各地,皆组建起新军,那真的能确保地方安定吗?”

  当前强势崛起的枢密院,对朝堂上的不少大臣,那心里都是不满的,都是激亢的。

  尤其是天启皇帝的态度,只要是有关枢密院的,那都是有求必应,针对这一情况,那无疑又增强了这些矛盾。看書溂

  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当前所形成的这些格局,与此前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根本就不算什么。

  不过本该掌握在文官群体的权柄,突然间就被划拉走了,一直被压制的勋戚群体,又开始悄然崛起,这叫不少人心里觉得不好,感受到很强的危机意识。

  “你们所表达的意思,本辅听明白了。”

  黄立极双眼微眯,看着施凤来他们,说道:“现阶段这枢密院在解决问题,那我们内阁这边,也不能这般停滞不前。

  毕竟当前所行责任制,已全面在朝堂上明确下来,陛下对此的态度很强硬,是不容更改的。

  但另一方面国库的情况,又是不容乐观的,内阁这边有很多已定政策,迟迟没有办法推动下来。

  若真是发生什么事情,到头来还是要找到我们内阁头上,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本辅觉得我们内阁这边,可联名写一份奏疏,呈递到陛下那边才行。”

  虽说对赵志伟所谋枢密院的种种,黄立极和刘鸿训他们,心里是非常赞同的,是愿意帮着解决一些问题的。

  但涉及到枢密院和内阁两个衙署间,黄立极他们首先要保障自身所需,这样才能更好的协助解决些问题。

  “元辅只说对了一部分。”崔呈秀此时上前道:“内阁这边的一些需求,陛下的内帑也要帮助解决。”

  “毕竟内阁和枢密院,都是国朝的重要所在,是稳定国朝秩序的,是想叫国朝更好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

  除此之外,针对枢密院这种高效的运转,本辅觉得我们内阁这边,也要相应的做出些调整。

  正如枢密院那边,他们各司其职之下,针对所分管的事宜,拟定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呈递到司礼监批红,贯彻落实。

  内阁这边,也要具备相同的权责,先前内阁这边,只具备票拟的权力,这跟枢密院相比是落后的,是被动的。

  既然枢密院有的,那我内阁这边也要有,不然如何肩负起相应的职权,更好的辅佐陛下治理好天下?”

  通过当前一次次的交锋,以崔呈秀为首的不少大臣,心里都明白了,想扳倒特设的枢密院,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枢密院所具备的权责,内阁也必须拥有,唯有这样,才能保住他们的权柄。

  黄立极、刘鸿训听明白了,施凤来、冯铨、崔呈秀他们,先后讲这么多,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阁的权柄。

  目的是将先前被动的票拟之权,朝着更主动的票拟之权迈进。

  若此事能成的话,那日后内阁这边,不单单要根据都察院、六部等各个衙署,所呈递到通政司的奏疏,经司礼监经过分筛后,发到他们内阁这边的奏疏进行票拟。

  针对国朝的一些治理,或者别的领域的调整,他们内阁也要主动策划,以奏疏的形式,直接呈递到司礼监,叫天子御览批红。

  “崔次辅的提议很好!”

  刘鸿训细细思量后,点头赞许道:“这的确能叫内阁这边,更好的辅佐陛下,治理好国朝。

  比如黄河治理,漕运运转等等,倘若这些都能提前做出相应措施,在没有爆发灾情前,通过相应的落实整改,的确能解决不少存在的隐患。”

  与崔呈秀他们所想的不同,刘鸿训所说的这些,是站在治理天下的角度,来加强内阁相应权柄的。

  但是对崔呈秀他们来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他们的权势。

  “附议!”

  “附议!”

  面对一众内阁大臣,纷纷开口附议,身为内阁首辅的黄立极,便说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内阁这边,就联名写一封奏疏,呈递到御前。

  现阶段大明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展,我们内阁这样,应该帮助国朝,帮助陛下,解决更多的问题才行。”

  一项好的制度,用在有公心的大臣身上,那就是好的制度,但若是用在有私心的大臣身上,那便会成为谋权夺利的工具。

  大明想要真正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路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