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19章 云谲波诡
  “这是第几封了?”

  武英殿内,冷然的声音回荡,赵志伟举着手里的公函,王在晋、熊廷弼等一众人,神情凝重的站着。

  “第七封了。”

  王在晋开口道:“最近这几日,我枢密院这边,收到来自山西,陕西,河南的新军,呈递的公函,言治下匪情严峻。

  尤其是山陕一带,自周遇吉、曹文诏他们,就任都司,谴部接管九边重镇以来,就不断出现这样的情况。

  真是没有想到,在我大明的治下,竟然会有这么多暴民,做这等打家劫舍、危害地方的勾当。”

  “哼!只怕事情没那么简单吧。”

  熊廷弼冷哼道:“为何在北直隶、辽东两地,就没发生过这种事情,说到底,还是地方上的有些人,觉得自己权势没了,想以此跟朝廷叫板,跟枢密院叫板。

  山陕两地,这些年被朝廷迁移走多少灾民,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说活不下去,被迫去当贼寇的!”

  此时的武英殿内,气氛压抑到了极致,在北疆各地组建新军,整饬卫所事之际,发生这样的事情,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

  尤其是国朝这边,北直隶和辽东两地,都在做一些新的东西,当前的大明,正形成积极进取的态势,却闹出这样的事情。

  事实上对大明治下的地方,存在着匪寇之事,赵志伟是知道的,国人武德充沛,不是所有人都是顺民。

  只不过在谋变的那些年间,北直隶和辽东两地,随着各地强军的形成,产业工厂的日益增多,这也使得上述之地的匪情,都在自主意识下清除掉了。

  对赵志伟来说,在推行工业新政的前夕,山陕、河南等地闹出这档子事情,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隐患。

  倘若连地方上的安定和秩序,都没有办法去确保的话,那如何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去推动地方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铁轨直道和公路的铺设,倘若遭遇地方匪寇侵袭,那影响到的就不仅是进度了,更影响国朝的脸面!

  “飞白公,你说的有些夸张了。”

  周延儒神情淡然,瞅着熊廷弼说道:“这些说不定就是个例,不过是地方新军的主帅,想从我枢密院这边,争取更多的支持罢了。

  先前兵部那边,不也多次遇到过这种情况?

  所以依着本辅的意思,完全没必要这般在意,区区的地方匪情,若都不能解决的话,那国朝要他们何用?”

  “就是!”

  杨鹤傲然道:“当初国朝在平定白莲反叛时,他们表现出多强的实力,那危害更大的白莲都能解决,现在地方上的一些匪情,就解决不了了?

  依着本辅来看啊,定是他们想要更多的粮饷,好叫他们在扩编新军,整饬卫所事时,能减轻各自的压力罢了。”

  虽说现阶段大明的朝堂上,在天启皇帝的坚持下,已全面推动责任制,这使得朝局向着新的态势转移。

  但是大层面的争斗没了,不代表着小层面或暗处的争斗,也就会跟着消失了。

  尤其是对周延儒、杨鹤他们,自被调进枢密院后,虽说就任的职务很唬人,但实际掌控的权柄却很少,这叫他们心里很是不满。

  权力这种东西,凭什么你们能拥有,我们就不能拥有?

  天底下可没这样的道理。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使!

  “两位,本王希望你们能明白一个前提。”

  赵志伟神情冷然,看着周延儒他们,说道:“镇压白莲反叛,是我国朝的三大营和龙骑军,以绝对的兵力压制,从四面合围白莲叛军。

  区区散兵游勇般的白莲叛军,又怎会是我国朝精锐的对手。

  但是现阶段谴派到山陕、河南等地的精锐,是需要接管各地驻防的,是需要掌控各地边镇要隘的,还对此招募了相应的新卒,以完成地方新军扩编之事。

  这件事情是小事情吗?

  在我大明的治下,竟藏着这么多匪寇,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你们的态度,难道就是坐视不管吗?

  真要是这些匪寇起了势,再造成地方反叛,这样才高兴吗?”

  若只是某地治下出现匪情,赵志伟还觉得比较客观,毕竟等到各地新军组建起来,枢密院就要下达清除所在匪情之令。

  赵志伟不管先前的大明,是怎么样的,但是从枢密院崛起之后,大明的治下就不能再有匪情。

  现在是北疆各地这样。

  等大明新军能彻底掌握整个大明,那便要围绕整个大明,展开一次全方位的清除行动了。

  对赵志伟来说,此时此刻,所闹出的这种动静,明显就是不正常的,这背后必然有地方势力掺和,想用这种方式,来破坏枢密院的既定谋划部署。

  倘若枢密院这次对此视而不见,那赵志伟就可以预见性的知道,大明北疆各地的匪情,只会愈发的严重,甚至演变成各地的叛乱。

  当肆虐在地方的匪寇,只是某些特权派的白手套,对地方安定造成严重威胁,那就会诱发更多的人,参与到肆虐的匪寇中。

  “辽东王说的没错!”

  熊廷弼态度坚决道:“这并非是偶发的事情,而是个有组织、有预谋的事情,或许各地的联系不多,但是面对相同的事情,必然会做出相同的举措。

  所以本辅的意见,是在三大营和龙骑军中,各抽调精锐混编成数支平叛大军,赶赴山陕、河南等地,彻底镇压本地匪情!杀光那些祸乱地方的匪寇!”

  作为鹰派的代表,熊廷弼的态度,向来都是强硬的,都是铁血的,敢在枢密院调控北疆各地军事格局之际,折腾出这样的事情,在熊廷弼的眼里,那就是挑衅,那就是宣战。

  听闻熊廷弼所讲之言,王在晋眉头微蹙起来,周延儒、杨鹤脸色微变,而在场的其他人露出各异的神情。

  显然对于抽调三大营和龙骑军一事,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不过他们都没有说话,他们要看赵志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