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26章 大明文脉(1)
  铛!铛!

  清脆的钟响声,飘荡在启明学院的四周,这叫临街而走的人群,都下意识看向启明学院方向。

  在京城的人,无人不知近些年来崛起的启明学院,已成京城内官学的耀眼明珠,这里的学子,多来自北直隶和辽东。

  和传统官学不同,启明学院的学子,多是从开设的工业学堂,一步步竞争上来的,所学远比传统官学要多。

  “妹夫,你可知大明的读书人,多喜评议朝政吗?”

  穿着一身儒袍的天启皇帝,走在这启明学院的临街大道,朝着一处茶摊走去,笑道:“走,我们到那里去歇歇脚。”

  相同打扮的赵志伟,并肩随天启皇帝而去,跟着的魏忠贤、田尔耕几人,则沉默的随行在后。

  “几位客官,这里请。”

  茶摊掌柜面露笑意,伸手相迎,在将天启皇帝、赵志伟几人,引到茶桌处,便熟练的端着茶碗,提着铜茶壶,给他眼里的几位贵人斟茶。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

  赵志伟看着冒热气的茶水,皱眉说道:“虽说在我大明的治下,从来没亮明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历代天子御极天下,统治大明,所做皆是这般行事的。

  我大明的官,说好当也好当,说难当也难当。

  对出身家境优渥、有家学传承的士绅、大地主群体,他们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出身寒门的那些人,他们多靠全家的供养,所谓读书人的风气和坚守,可谓是一样都不能少。

  大明所奉行的科举制度,尤其是那八股取士,造就了科举与做官紧密挂钩后,便从一开始就堵住了以农家为首的诸多底层人啊。”

  针对天启皇帝,赵志伟并没有直接的回答,而是从另一个思路上,将这一话题的背景讲明。

  端坐着的魏忠贤、田尔耕几人,露出了些许的认可,毕竟他们掌握权柄前,要么是地痞无赖,要么就是落魄子弟。

  “妹夫说的不错。”

  天启皇帝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说道:“当大明的晋升渠道,固定在以士绅、大小地主等特权群体上,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风气。

  靠着这样的养望,靠着赢取他们认同的‘民’新,只要能在科举上高中,那就能仕途亨通。

  这也是朝中的党争,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当然就算做的再多,党争这种东西,也不可能会被彻底清楚,毕竟人心复杂,喜抱团取暖。”

  作为大明的天子,天启皇帝在那位置坐的久了,对整个大明上下,有着一套自己的了解和认知。

  齐楚浙党,东林党,阉党这些派系粉墨登场,又黯然下台,背后代表着怎样的利益诉求。

  天启皇帝的心里比谁都清楚。

  “当大明的官,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跳板,仅靠学四书五经,刷八股文,就能在科举上高中,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这便成了一种问题。”

  赵志伟看着不远处进出的学子,神情淡然道:“做官难道就不需要相应的知识吗?姑且不提在京为官的这些群体,单说在地方为官的庞大群体。

  农事上的耕种收获,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浇水,何时收获,这些都是需要相应知识的。

  而这又牵扯到了水利灌溉,肥料制作等,那怎样在治下修筑水利设施,兴建肥料工厂等等。

  真要一一延展开来去讲,想要去做好一个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地的父母官。”

  “是啊,大明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天启皇帝双眼微眯道:“叫一帮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先前只知道闭门造车,只知道读死书的人,就因高中了,便授予相应的官职,哪怕有一年半载的观政学习期,那又能学会多少呢?

  这次要推行工业新政,必须扩大读书人的群体,要叫万千黎庶的子弟,都能到大明的学堂中启蒙开智。

  并且针对做官这一块儿,先前的那套八股取士必须取缔,要分领域的分批进行考试,以叫不同领域的衙署,能得到相应的人才。

  过去那套靠读几本四书五经和圣贤典籍,就能一脚迈进大明官员队伍中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魏忠贤、田尔耕几人,骤然听闻这样的话,那一个个皆露出惊愕的神情,倘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大明先前的天,真真是彻底变了啊。

  这样的事情要是真做出来,像南方那种学风浓厚的地域,只怕将会迎来一次全面的反抗和阻挠啊。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赵志伟端起茶碗,笑着大口喝了起来,随后道:“贪多嚼不烂,也会呛着自己,能在五年内,将此事逐步落实下来,才是国朝要做的事情。

  前期国朝要做的事情,是赋予那些吏员出身的底层官吏,真正的国朝认可,这样多线推动下,才能扭转这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旧观念。”

  观念这种东西,是非常可怕的,是根深蒂固的,不是短时间内,做一些事情,说一些新思想,就能彻底扭转的。

  毕竟历朝历代,都奉行一项核心制度和思想,所有人都认可这一体系,想轻易的砸破打碎,并不容易。

  “沙沙……”

  而这个时候,赵志锐匆匆走来,本警觉的魏忠贤、田尔耕几人,见来人是赵志锐,故放松了下来。

  见到天启皇帝后,赵志锐微微欠身道:“皇…黄公子…以复社为首的多数文人,开始在启明学院这边,还有京城各坊的繁华地带,做他们的事情了,并且不少的报社,都发派相应的刊物了。”

  “这是要造势了啊。”

  天启皇帝闻言,轻笑道:“耍来耍去,还是那三板斧,走,歇息的差不多了,我们也去见识一下吧。”

  言罢,天启皇帝笑着站起身来,准备好好看看,这次围绕南方北上的复社,孔家,朝中部分大臣,北方旧派读书人,多方联手下闹出的阵仗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