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9章 捷报频传(2)
  “先说辽东!”

  天启皇帝边走边说道:“孙师他们推行的税改,真是够高明的,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事,与辽东先前各项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

  赵卿对辽东情况最为了解。

  多数兴办起来的产业工厂,就是北直隶这边,先前尝到甜头的那批人,在你的各种引导下,加之铁路局、公路局的先后创设,大批涌进的。

  此前的辽东,在各个领域都是需大于供,为保障收复疆域的稳定,辽东督师府扶持航海业,这使得民间造船业逐步兴盛起来。”

  “陛下说的没错。”

  赵志伟点头道:“对大明多数的群体来讲,辽东是苦寒之地,是危险之地,所以想要发展,就必须有别于传统步调。

  在辽派将门被连根拔起后,涌进辽东的各方势力,就成了替代他们的群体,但却有别于辽派将门。

  前者是为了利益不惜出卖国朝。

  后者仅是想利益最大化,或许会暗中阻挠国朝政策,但却没有胆量出卖国朝。

  毕竟锦衣卫也不是什么摆设。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在推动摊丁入亩等各类税改,孙师他们,面对这些新群体的暗中阻挠和掣肘,从战略和战术层面,都定了相应的策略吧?”

  赵志伟这一路走来,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干掉的家贼硕鼠,那已然是多到数不清的地步。

  靠着所抄那些累世积攒的家财,逐步通过谋划的一应部署,不断吸引新的群体涉足,间接的持续推动,原始工业体系的筹建和发展。

  “的确是这样的。”

  天启皇帝点头道:“孙师他们,在总的战略层面,巧妙拉动底层百姓,避免他们被有心人利用。

  毕竟辽东真正的主体,是广大的底层百姓群体,不少根本性税改,能否推行下来,还要看他们能否接受。

  这一点工业学堂的学子群体,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将各项税改政策,尤其是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用大白话的方式,叫更多的百姓知道,并真正理解是什么意思。”

  赵志伟脸上露出笑意,拿起铜酒壶喝了一口,他最想看到的一种现象,终于在辽东那边出现了。

  启蒙开智,其实是工业新政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需要大批读书认字,懂得思考的群体,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作用。

  若依旧是文盲遍地的大明,那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遭遇瓶颈,或者野蛮发展的弯路,这是赵志伟所不愿看到的。

  “而在战术层面,孙师他们所用手段,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天启皇帝笑着继续道:“甚至有些手段,我在看了以后,都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但这却是最有效的整治措施。

  等稍候那些呈递的密奏,司礼监拿来武英殿这边,赵卿你再好好看看,就全都明白了。

  总的来说,辽东在这样一折腾后,非但没有衰退,或者陷入长期混乱,相反以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为首的各类税改,开始在辽东各府稳步落实。

  按照孙师的预计,最迟半年的时间,这些个税改策略,就能彻底扎下根来,甚至还带动海关方面的关税完善。”

  “那对国朝来讲,真真是一个好消息啊。”

  赵志伟微微一笑道:“辽东所推动的那些税改,在落实和抗争之中,必然积攒了不少的经验,也锻炼了一批优秀人才。

  或许我大明各地的情况不一,但是有辽东试行的经验,对落实到北疆各地,亦有着极大的参考作用。”

  所谓的新政推行,从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去解决先前积攒的各类弊政和毒瘤。

  唯有遏制住享受特权的群体,不叫他们无序、贪婪的发展,将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再分给中低层群体,才能朝着好的方向进展。

  “赵卿说的没错。”

  天启皇帝说道:“不止是辽东一地,在其他地方,其他领域,所取得的那些成果,都是想通的道理。

  定点试行某项政策,的确是极佳的手段。

  纵使该项政策,在试行阶段暴露出再多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国朝,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能积攒相应的经验。

  一旦该项政策成熟了以后,就能逐步推广开来,在这期间再解决问题,积攒经验,那相应人才的群体,也会逐步的增多。”

  小农经济下的封建体制,太喜欢去做一刀切的事情。

  不管是否适用于现实,然只要跟所喊口号贴合,哪怕最后明知劳民伤财,也必须给他推行开来。

  听着天启皇帝和赵志伟所谈,跟在身后的魏忠贤,露出太多的疑惑,显然对这一层面的事情,他根本就无法理解。

  “陛下,这些积攒了相应经验的政策,若真能在北疆各地推行开,我先前算过一笔账。”

  赵志伟停下脚步,伸手道:“仅仅是在北疆各地,国朝征收的各类赋税,加上开设海关的关税,就能突破两千万两的关卡。

  当然想实现这一层面,至少要两年的时间去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谋划的币制改革,也可逐步明确并推行开。”

  “若是那样的话,那国朝的财政就更富庶了。”

  天启皇帝神情坚定,朗声道:“赵卿,眼下各方时机已到,那没说的了,该亮明工业新政的大旗了。

  后日,我要召开大朝,赵卿你也准备一下,我们联起手来,把这项事业给它在大明真正落实下来。”

  等待了这么长时间,于天启皇帝来说,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搞起来了。

  先前出于种种考虑下,没有彻底亮明,那仅仅是时机还不够成熟,现在时机成熟了,天启皇帝是一刻也不想多等。

  赵志伟预见性的能想象到,等后日的大朝召开,他和天启皇帝所谋划的事情,要彻底亮明后,将会给国朝,给整个大明,带来怎样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