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32章 反弹(2)
  “赵卿…你先看看这些奏疏吧。”

  天启皇帝站起身来,指着魏忠贤所捧奏疏,沉声道:“像这些…都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朝堂各部的,也有地方上的。

  纵使是辽东和北直隶两地,也都闹腾出不少的事情。

  尤其是股票所、债券所、票号这些金融领域,真是算叫朕开了眼了。”

  赵志伟走到龙案旁,拿起一封奏疏,便认真翻阅起来,至于天启皇帝,则朝着悬挂的地舆图前走去,就当前所了解到的情况,在图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工业新政这盘大棋,在正式落子后,天启皇帝就将各处汇总的情况,都详细进行各类标注,确保一切都了然于胸。

  “哗…哗…”

  “沙…沙…”

  在这偌大的东暖阁内,除了翻动奏疏发出的声音,还有书写便签的声音外,再没有其他声音了。

  魏忠贤就这般静静的候着。

  服侍在天子身边这些年,魏忠贤太清楚这两位的脾性了,忙碌的时候,最烦的就是被人打扰。

  不知道过了多久,赵志伟看完了这些奏疏,露出深思的神情,朝着天启皇帝走了过去。

  “当前内阁这边,所要推动的各项良策部署,从表面上来看,一个个都是极力追捧的,甚至是绝对支持的。”

  赵志伟眉头微皱,看着眼前的地舆图,开口说道:“但涉及到实际的情况,一个个却在暗中掣肘。

  这就好比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在一些关键地方撒下去,死死的缠绕在一起,叫上下不能通畅推进。”

  “没错,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天启皇帝点头道:“虽说在这些年,维新派官吏的规模,呈连年递增的态势,且亮明新政大旗后,他们也都得到应有的擢升。

  但是从整体态势来看,这维新派的官员规模,依旧是远比不过守旧派的官员,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地方上,这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和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相比,科举制盛行这么多年,赵志伟所缔造的新思想学科,虽说在几次思潮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是培养人才这件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说到底还是大明太大了。

  以至于规模看上去不小的维新派官员,在撒到整个北疆各地后,尤其是一些关键位置上后,显得却是有些单薄。

  “说到底…这些都是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赵志伟想了想,皱眉道:“就像大明皇家银行,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种种事情,虽说在初期略显被动,甚至遭受到各种反弹和算计。

  但借着股票所一事,对票号业的整顿力度,可以说是极为成功的,尤其是四大国办银行的先后创设,这可在我大明引起不小的轰动啊。”

  “轰动的确是产生了。”

  天启皇帝轻叹道:“可股票所的情况,却是持续走低的态势,现在我就很是担心,一旦股票所这边,继续保持这样的现状,那是否会影响到铁路建设?

  赵卿啊,有些时候我都想不明白,跟我们所抗衡的敌人,具体都是谁,一个个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

  回想起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尤其是大明北疆各地,所呈现出的整体态势,天启皇帝的心情就不是特别好。

  明明推动的新政大旗,是能叫大明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可是为什么却有这么多人,偏要闹出众多的风波来。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理解。”

  赵志伟想了想,淡笑道:“都是利益使然罢了,其实很多的守旧派群体,或者个人,他们并不能理解,这种超出他们认知的变动。

  他们所想要的很简单,就是安定,就是萧规曹随,就是牢牢攥着既得利益,好传承给下一代。

  在他们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家国大义,他们所想的就是自己的宗族传承。

  甚至他们并不是很理解。

  大明在新政的变革下,逐步变得强盛起来,重新构建新的制度体系。

  若他们能顺应而为的话,虽说先前损失了不少利益,但日后却能谋取到更多的利益。

  就是想不明白这些,适应习惯了先前的种种,所以在出现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时,他们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抗拒,就是阻挠。”看書溂

  生活在这人世间,其实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原本享受无数特权和便利的群体,突然不叫他们继续享受了。

  想要维系所谓的荣光,就要靠拼,靠闯,这对思稳的守旧派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凭什么啊!

  我们累世积攒的底蕴,突然间被削弱这么多,甚至先前他们所瞧不起的群体,凭借种种的变动,具备改变命运,甚至追赶他们的基础,这算怎么回事?

  “这还是北疆各地治下,都组建起相应的新军,以镇守住各地。”

  天启皇帝眼神冷厉,沉声道:“若非是这样的话,那还真不知道,该会有多少的人,会打着替天行道,或清君侧的名号,要折腾出更多的风波来。

  闹腾出这么多的事情,表现出这么多的反弹势头,就证明一点,先前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对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倒是想要看看,这一个个的手段,还有那些,若只是这些老旧的手段,那我还真是瞧不起他们啊。”

  受工业新政的影响,大明北疆各地的改变,都有着相助的变化。

  身为大明的天子,天启皇帝心里比谁都要清楚,仅仅通过赋税改变这一项,就能看出新政的推动,究竟是好是坏。

  先前面对各种问题,空虚的国库根本无法支撑国朝运转,甚至为解决问题,不得不去拆东墙补西墙。

  那个时候的天启皇帝,可谓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治理这庞大的疆域,并非常人所想象的那般简单。br>
  可现在态势却不一样了。

  若是敢保持住这样的发展势头,只需要五年的时间,在天启皇帝的预想中,必将经历一次天翻地覆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