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69章 北巡(2)
  蒸汽火车的问世,改变的不止是交通方式。

  更多的却是思想层面的改变。

  过去那套思想体系,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大明。

  此举叫大明的精英群体,明白在未知的领域中,还有着无数种可能。

  “虎头…父皇和姑父他们,真的是太厉害了。”

  趴在车窗的朱慈炅,看着外面的景物,难掩激动的说道:“从通州赶到山海关这边,竟然只用不到两天的时间。

  刚才火车停靠抚宁站时,我听到随驾参谋团的人讲。

  咱们到了山海关时,会在那里休整一夜。

  虎头,你说这么厉害的东西。

  要是在咱大明治下,全都铺设起来的话,那将会是怎样的改变啊!”

  “这个嘛…”

  赵德安想了想,开口道:“简单些来说,过去耗时耗力的赶赴一地,就彻底的一去不复返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朝的集权,将达到空前的高度。

  毕竟蒸汽火车这种神器,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模式。

  就像此次的平叛建奴事,若是没有蒸汽火车,纵使舅父要御驾亲征,那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想赶赴到辽前一带,是断无可能的。

  且期间的钱粮消耗,乃至是其他方面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对国朝的负担而言,是极大极大的。

  但现在相同的军队规模,相同的调运各类军需,所产生的消耗被大大压低,筹备战争的时间,也缩短很多很多。”

  跟随天启皇帝他们,旁听准备平叛事的前期筹备,虽说很多东西,朱慈炅他们是没有听懂的。

  但涉及到一些他们认知内的东西,那还是能够理解和感悟的。

  “哈哈……这两个小家伙,懂得还真不少啊。”

  御驾休憩的车厢内,响起爽朗的笑声,本谈论的朱慈炅和赵德安,惊喜的扭过头去。

  却发现天启皇帝和赵志伟,面露笑意,出现在车厢内。

  “父皇!”

  “父亲!”

  两个小家伙喊叫着,便朝着天启皇帝和赵志伟跑去。

  “看来你们两个,此行感悟了不少啊。”摸着赵德安的脑袋,赵志伟微微一笑道:“不错,没有枉费我和陛下的一番心思。”

  “这两个小家伙,要比我们那个时候,不知好多少啊。”拍着朱慈炅的肩膀,天启皇帝笑道:“现在的大明,是我们的时代,但以后却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呵呵……”

  平叛建奴事,对于整个大明军队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适应。

  如何在新事物出现后,有效的利用起来,以达到方便战争的目的,亦是天启皇帝此番御驾亲征的原因。

  “姑父,这次咱们大明,调动这么多的军队,只是简单的平叛建奴反叛吗?对建奴窃据的部分半岛之地,大明要不要乘胜收复回来?”

  “舅父,这次您御驾亲征,会去往第一线吗?我们能跟着一块儿去吗?先前听到的那些战争筹备……”

  两个小家伙,激动的站着,对坐下来的天启皇帝和赵志伟,便手舞足蹈的讲出各自心里的疑惑。

  “哈哈~”

  天启皇帝和赵志伟相视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

  作为大明的新生代,没有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是二人都觉得欣慰的地方。

  毕竟现在的大明,在他们的手中,已然有中兴、崛起之势了,工业新政的种种,也都开始生根发芽了。

  但是未来的大明怎样,就不是他们所能觉得的了,就看朱慈炅、赵德安这些新生代,是否能挑起大梁了。

  “你们的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不能回答。”

  天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要靠你们的认知,还有这一路所看和所学,去探讨出来。

  学生朱慈炅,学生赵德安!

  现在朕以大明皇帝的身份,会同大明辽东王,向你们下达一项指令。

  从即日起,将自己所听、所想、所学,都谨记在心,并且在平叛战结束前,共同研讨出一份,关于辽东战后重建计划。”

  “学生等领命!”

  在赵志伟的注视下,朱慈炅、赵德安,神情坚定,拱手作揖道。

  “哈哈……”

  晃动的车厢内,再度响起爽朗的笑声。

  “皇爷,王爷。”就在此时,魏忠贤从车门处走进来,微微欠身道:“御驾所呈专列,即将抵达山海关。”

  “嗯,知道了。”

  天启皇帝摆手道:“魏伴伴,传旨下去吧,命各部有序进驻山海关,安营扎寨,休整一夜,再换乘辽东线专列,赶赴广宁一带。”

  “喏!”

  当前大明铺设的铁路,所分设的铁路局,是以地域作为区分的,以此来确保各地铁路有效运转和调度。

  没有强有力的信息,作为支撑载体,想实现全域的调度,是断然没有可能的。

  大明距离那样的时代,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或许一百年,或许两百年,当代人就要做好当代事。

  “末将等,拜见校长!拜见首席!”

  “末将等,拜见陛下!拜见辽东王!”

  在有序的山海关站,将星璀璨的将校团,一个个挺拔而立,向走下火车的天启皇帝和赵志伟,行礼道。

  “嗯。”

  天启皇帝微微点头示意。

  作为大明的新军,凡是进京营教导队,见到天启皇帝可尊称为校长,见到赵志伟可尊称为首席。

  至于各地开设的讲武堂,唯有前五期的进修学员,才能有这样的殊荣,此后进修的学员,唯有最优异的那一小撮,才能得此殊荣。

  能成为天子门生,那是一生的荣耀!

  “哒,哒~”

  在一帮将校的簇拥下,天启皇帝和赵志伟向前走着,看着眼前改变极大的山海关,那心里可谓是感慨颇深。

  山海关。

  作为曾经大明抵御建奴的前线要镇,担负着极重的职责和使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处要镇却颇有鸡肋之意了。

  不过对随行的朱慈炅、赵德安两个小家伙,他们却好奇的看着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尤其是对随驾的那帮将校团,神情间流露出的灼热,更叫他们感到震撼和好奇。

  他们的父辈,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啊。

  直觉告诉他们,纵使遇到任何危险,就沿途所见到的那些将校,或者各地新军,都会义无反顾的去赴死!

  “曹变蛟,山海关所调精锐之师,都准备的怎样了?”

  去往御驾驻地的途中,赵志伟神情正色道:“另外…设在山海关的分属机构,应征调遣的人员,是否协助补充到位?”

  作为关内转运辽前的枢纽,山海关这个地理位置,是极为特殊和重要的,所以枢密院平叛前指,在此设立有相应的分属机构,以衔接好各项业务所需。

  大明发动的平叛建奴事,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是摸索和完善新型战争的宝贵经验。

  对期间的各项筹备,乃至是各地军规军纪严查,包括征战期间,是否存在贪污情况,天启皇帝和赵志伟,都谋定了各项部署。

  贪婪是人的本性。

  “首席,皆已筹备妥当,两万众随驾精锐之师,已前出到沙河驿一带。”山海关总兵官曹变蛟,微微欠身,恭敬的说道。

  “按照前指的指令,他们会乘坐第三批次的专列,赶赴广宁一带,并按照既定部署,奔赴到海州一带。

  至于协调人员,山海关这边皆已落实下来,绝不影响帝国平叛建奴事!”

  “嗯。”

  赵志伟点点头应道。

  “……”

  本行进的队伍,此时停了下来。

  “留守山海关的一应人员,要切实保障好后方的安定。”

  天启皇帝停下脚步,拉着疑惑的朱慈炅,看着眼前的众将校,说道:“虽说你们未能参与平叛事,但身上所肩负的职责,却一点不必前线参战人员弱。

  记住,帝国发动的战争,是每个人都要肩负好各自职责,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

  仗…以后少不了你们打的,建奴,只是过去的一个钉子,先前帝国出于种种原因,才没拔掉他。

  现在!帝国要崛起了,草原,包括草原以西的广阔疆域,都是你们未来的征程!”

  “愿为大明赴死!”

  “愿为社稷赴死!!”

  振聋发聩的怒吼声,骤然响起,叫随行的朱慈炅和赵德安,感到恐惧,在那些将校的眼里,他们看到了狼性,看到了凶光!

  这…就是帝国的军人吗?

  这就是他们父辈的魅力吗?

  想这样强悍的将校,这般发自内心的尊崇他们,那绝对不是虚假的。

  “行啦,一个个都这般强硬,以后还能遇到对手吗?”赵志伟笑着说道:“先做好各自的本职,帝国的武运昌盛,以后就靠你们了。”

  “喏!”

  以曹变蛟为首的众将校,纷纷挺胸应道。

  先前在他们的心里,多少还有些想不通,毕竟是大明的平叛之战,可他们的多数人,却不能参与其中。

  但是听完他们效忠的大明天子,还有他们敬仰的大明战神,所讲的那些话后,一个个全都安定下来了。

  平叛战固然重要,但他们身上肩负的职责更重要,更何况日后的大明,只要开疆扩土,就有他们捞到仗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