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113章 凯旋归朝(1)
  广宁。

  蒸汽火车的鸣笛声,撕破了平静。

  车站站台上,聚集着大量的人群,负责警戒的上直亲卫军和锦衣卫,负责送驾的各级官员武将。

  “两位卿家,辽东的一应事宜,军、政的千斤重担,朕就交付给你们了。”

  在无数道灼热目光的注视下,天启皇帝神情正色,拉着赵兴斌、刘兴祚的手,说道:“之后的辽东,乃至是东北全域,能否发展起来,就看你们的了。

  朕希望两位卿家,能将辽东建设好,为大明的中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赵兴斌重重点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全力以赴,治理好辽东的。”

  “请陛下放心。”刘兴祚紧随其后,正色道:“末将定不会辜负陛下期许,做好本职工作的。”

  作为辽东之地的军政一把手,赵兴斌也好,刘兴祚也罢,都是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

  建奴平叛事结束,一应的体系框架,皆被天启皇帝和赵志伟搭建起来,科尔沁、奴儿干、半岛等地,后续的征战事,已无需他们在辽前坐镇。

  和先前的辽东相比,当下的辽东,已构建起完善的秩序。看書溂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赵志伟面露笑意,开口道:“二叔,刘帅,辽东这边的事宜,虽说大的层面,皆已稳定下来。

  但诸多小的层面,还需你们尽快完善,不管是各项良策的推进,还是军队的调整部署,都需好好履行。

  等御驾离开广宁,启程归京后,你们便赶赴沈阳主持大局吧。”

  赵兴斌、刘兴祚相视一眼,在天启皇帝的注视下,郑重的点头示意,那坚毅的神情,闪烁着精芒的眼眸,无不代表着他们的决心。

  “诸卿…你们皆是大明的肱股和栋梁,国朝将你们提拔上来,要多多为国朝分忧,多多为朕分忧,发展好辽东,建设好辽东。”

  看着所聚的一众官吏和武将,天启皇帝摆手道:“朕会在京城,等着辽东的好消息,别叫朕失望!”

  言罢,天启皇帝一甩袍袖,便转身朝御驾车厢走去,赵志伟领着两个小家伙,在无数道灼热的目光下,亦登上了车厢。

  “万岁!”

  “万岁!”

  “忠于大明!”

  “忠于社稷!”

  御驾车厢外,响起阵阵山呼声,大批上直亲卫军和锦衣卫,在各级将校和锦衣卫高官的指挥下,登上车厢。

  “呜……”

  “哐当!哐当…”

  本停止不动的蒸汽火车,在无数人的注视下,缓缓启动,开始驶离站台,赵兴斌、刘兴祚带队的文武队伍,跟着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火车徐徐提速,以奔腾之势离开广宁站台,朝着山海关方向开始驰骋!

  “辽东军政定下调子,之后的辽东,乃至是帝国的东北全域,必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看着窗外的景物,坐着的天启皇帝,感慨道:“昔日这个国朝的心腹之患,以下克上的建奴,终在你我之手解决,日后大明在北疆之地,再无强敌!”

  “是啊。”

  赵志伟点头道:“有辽东承宣布政使司,有辽东新军,亦有左军都督府,我相信不管是辽东,还是东北全域,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先前随驾的大批英杰,多数皆留到了辽东,留到了东北全域,有他们的存在,辽东也好,东北全域也罢,都不会再有任何问题。”

  自离京启程赶赴辽东,主持平叛事,天启皇帝和赵志伟,在辽前待了半年多的时间,先前诸多不合理的安排,皆悉数得到了调整。

  现在辽东这个地界,不管是地方官府的构建,还是军队方面的构建,都被梳理出来了,一个上通下达的体系,已然明确。

  “父皇,姑父,国朝发动平叛战,灭掉以下克上的建奴,难道国朝不授予恩赏吗?”坐着的朱慈炅,眉头微蹙,讲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嗯?

  天启皇帝和赵志伟相视一眼,露出笑容,看向两个小家伙。

  “没错。”

  赵德安亦点头说道:“先前舅父和父亲,就不止一次的提出,国朝秩序稳定的前提,是一视同仁,是赏罚分明。

  为何这次声势浩大的平叛事,却没有进行恩赏呢?”

  此次随驾出征的特殊经历,叫朱慈炅、赵德安的眼界被打开,对待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更深了。

  “炅哥儿、安哥儿,不提一应的恩赏事宜,不代表我们会忘记此事。”

  天启皇帝面露微笑,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国朝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就是明确的恩赏制度。

  但是怎么恩赏,哪些人该重赏,哪些人该轻赏,这是一门极深的学问,要兼顾到整个大局。

  唯有叫所有人,接受国朝的恩赏时,都心甘情愿的接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此次大明发动的平叛事,可谓是国朝近些年来第一盛事,一批立下功勋的官员武将,必然是要敕封爵位的。

  伯爵、侯爵。

  是世袭罔替,还是承袭三代,亦或承袭一代,这需要均衡考虑。

  毕竟现阶段的科尔沁、奴儿干、半岛等地,依旧有大批的将士,在参与征战,为大明开疆扩土。

  “恩赏制度是国朝的核心所在。”

  赵志伟微微一笑道:“此次参与平叛事的群体,很多,要怎样恩赏,要怎样评功,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br>
  哪些人要授予爵位,哪些人要擢升官职,包括一应的赏赐,都要站在全局来考虑。

  要知道,这次国朝能取得大胜,不仅是奋战在辽前的英杰,在后方亦有大批的英杰,厚此薄彼的事情,绝不能做。

  这会给国朝的安定,埋下隐患。

  更不要说,国朝对外发动的战事,并未结束,那批为大明开疆扩土的英杰,是否也要兼顾到后续他们所取得的战功?”

  听着这些超出他们理解的话语,朱慈炅也好,赵德安也罢,皆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没有想到,恩赏也是这般麻烦的事情。

  想叫大明的英杰,在各自的位置上,一如既往的为国朝分忧,为国朝发展,那各项因素都必须要考虑到位,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