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99章 天津迎来了新生
  “皇爷,要不要对这些人,再单独审讯一番?”

  魏忠贤走上前,面露几分忧色的说道:“一次杀掉这么多地方官员,这在大明是很少有的。

  只怕朝中会……”

  “不必麻烦,一帮蛀虫而已!”

  天启皇帝挥手打断,神情冷然道:“朕此次在天津遇袭,就算他们对内情并不清楚,但他们也是参与其中了。

  以《大诰》所列,谋害天子,是要株连九族的,朕只杀他们,已然是法外开恩了!

  至于那些没参与其中的,此前天津的治下发生水患,可他们身为大明的官吏,却毫不作为。

  甚至还在暗中拖累赵卿,一心想借势除掉赵卿,这样的官吏不杀,何以正我大明法纪!

  赵卿,把这些罪官的家眷,全部缉拿,派人押送回京,交由田尔耕他们处置!”

  “臣领旨!”

  赵志伟当即垂首应道,天启皇帝所做的这些,赵志伟心中明白,这是在帮助自己,扫平天津直隶州的所有绊脚石。

  大明的权力斗争就是这般惨烈,成王败寇,想要不被党争所累,那就必须要掌握更多的权势,以确保不会遭受他人算计。

  “算算时间,出战的新军,已然解决那帮鞑子了。”

  天启皇帝双眼微眯,沉声道:“魏伴伴,等此次返回京城后,东厂会同锦衣卫,谴派人手奔赴山西。

  给朕把以范家为首的八大晋商,全部都缉拿归案,抄没家财,朕倒是想要看看,这帮蛀虫的嚣张气焰,能否在大明继续下去!”

  “老奴领旨!”

  魏忠贤当即垂首应道。

  这次天启皇帝遭遇行刺之事,虽说过程是惊险了一些,但总的结果是好的,天津内部的隐患被一扫而空,八大晋商也将会被铲除掉。

  “陛下,若想彻底铲除掉八大晋商,锦衣卫、东厂那边不能走漏风声。”赵志伟此时走上前说道。

  “这八大晋商能悄无声息的,将建奴从山西那边安排进来,那想必在山西罗织了不小的势力。

  甚至可借此机会顺藤摸瓜,将这些年被建奴笼络的叛将、叛官一举铲除掉,以肃我大明不正之风!”

  相比较天津内部隐患被一扫而空,拔除掉八大晋商的势力,赵志伟总觉得魏忠贤、田尔耕他们,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毕竟在这些年间,范永斗、王登库他们,能够往返关内外做生意,且越做越大,那毕竟是牵扯到了很多人。

  倘若在此期间走漏一点风声,只怕想连根拔起八大晋商的势力,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

  “魏伴伴,田尔耕,你们也听到赵卿所讲。”

  天启皇帝神情严肃的说道:“怎么做,不用再叫朕重审了吧?朕不希望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任何突发情况!”

  “老奴遵旨!”

  “臣遵旨!”

  魏忠贤、田尔耕当即垂首应道,不过这内心深处,也多少对赵志伟生出不满,毕竟此次在天津的风头,全都叫赵志伟给抢走了。

  合着脏活累活,都是他们给干了,好处全叫你赵志伟一人得了。

  就算在此之前,他们之间跟振兴商会,捆绑着一些利益,然这并不妨碍,魏忠贤他们心中生出不满。

  人心总是复杂的。

  “赵卿,天津空缺的这些官员,你尽早你一个章程,直接叫他们赴任,随后再向朝廷上个奏疏。”

  天启皇帝神情好了不少,看向赵志伟说道:“朕希望天津直隶州,能在赵卿的治理下,尽早恢复元气,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赵志伟当即垂首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尽职尽责,领着天津的众官员,将天津天津直隶州治理好的。

  不过陛下,臣想为我天津直隶州,向陛下求两位良才,出任天津同知,还请陛下能够恩准。”

  “说来听听。”

  天启皇帝笑道:“赵卿啊赵卿,为了你们天津直隶州,你还真是够煞费苦心的,到底是什么良才,能叫赵卿这般看重?”

  赵志伟神情正色道:“天津直隶州发展的好与坏,关系到我大明社稷的一些国本,尤其是会影响到辽东那边的布局,所以臣必须要担起这份担子。

  臣想向陛下所求良才,一位是户科给事中陈奇瑜,一位是户部员外郎卢象升。

  臣先前也是听孙督师麾下,现任复州知府孙元化提过,说二人有大才,只因他们的性情耿直,不愿与朝中的一些大臣同流合污,故而就受到一些打压。”

  经历了天津这次闹出的风波后,赵志伟心中也清楚,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这都是靠不住的。

  想要让新政推行下去,就必须要趁着眼前不定的局势,提前培养出一批信奉新政理念的官员,要么就拉拢一部分有才能的良官。

  陈奇瑜、卢象升二人,这都是明末的大才。

  哪怕是不能将他们彻底收为己用,但若能用天津推动的新政,来影响二人的思维,这也算给自己所行之事保驾护航。

  “朕允了。”

  天启皇帝思索片刻,点头道:“不过赵卿,该做的事情,朕都为你做了,那天津这边,也要为朝廷分些忧。

  以后辽南这边的供应,就靠你天津这边,还有登莱那边解决了,希望赵卿不要叫朕失望。”

  “臣领旨!”

  赵志伟当即垂首应道。

  天启皇帝这般信任赵志伟,给予天津直隶州这样的支持,那也是想要让赵志伟,帮助自己分担一些压力。

  毕竟在这段时间内,大明各地也是存在着各种问题,朝廷不可能只为了一地,而忽略其他地方。

  天启皇帝重用孙承宗,重用赵志伟,那就是心里相信,有这些大明肱股在,能够真正帮自己解决问题。

  在用人这方面,天启皇帝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相信了,那肯定就不会再猜忌什么。

  天津在这段时间闹出这么多风波,经过赵志伟的筹谋,还有天启皇帝的出手,除掉了那些潜在的隐患后,也算真正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