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11章 减负的大明(2)
  “赵卿,你可算是过来了。”

  天启皇帝面露笑意,对过来的赵志伟,伸手示意道:“赵卿你来,朕有些问题,需赵卿来解惑,咱们对着战争沙盘来说。”

  “臣领旨!”

  赵志伟抱拳应道,随后便跟随天启皇帝,来到摆放战争沙盘的地方,看着上面所标注的一应参照。

  “赵卿你看,眼下削减关内三协防务一事,还有北直隶治下卫所整饬,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天启皇帝拿着指挥棒,指着眼前的战争沙盘,对赵志伟说道:“此举为朝廷军费开支,减少了很多钱粮支出。

  此举于朝虽好,但有些担忧朕一直都没放下,若建虏绕开辽东,奇袭蓟镇、永平两协之地的话,朝廷该如何做出反应?

  毕竟削减后的关内三协,其麾下兵额削减,所留兵卒驻守防线尚可,但若来犯之敌过多,则必将成为新的隐患。”

  作为什么都懂一些的天子,天启皇帝对军事一道,还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尤其是大明在辽东收复辽西、辽南两地后,私下对建奴可没少了解。

  再者说,有皇太极这个收服的奴才,天启皇帝每每想起什么,都会密召皇太极进宫,了解自己所想知的情况。

  “陛下,其实这一点无需担心。”

  赵志伟面露笑意,拿起一旁所放小旗,走进临近蓟镇、永平两协所在,边插便说道:“臣所做驿传改制,可在遵化、三屯营、建昌营等地,皆开辟了新的驿站。

  所以若真有建奴侵犯,最多一日,前线紧急战况,便可飞马送达京城,这也为朝廷调兵遣将,抢出了不少的时间。”

  其实从田吉他们,提出要削减关内三协防务时,赵志伟就针对这一情况,做出了相应的预警措施。

  毕竟此事做出来以后,在蓟密永三协之地,所驻守的兵马都会汰弱留强,此举使得朝廷负担降低,但相应的对外机动性也就变差了。

  所以一旦遭遇外敌入侵之事,上述之地只能以扼守防线为主,等待京城这边,或者辽东那边的大军驰援。

  “赵卿,我们做一种假设啊。”

  天启皇帝听闻此言后,拿着指挥棒便说道:“若建奴侵犯上述之地,而辽东之地,短时间内无法派兵驰援。

  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压力就倾斜到京城这边,就算你战报传递速度快,能一日之内便抵达京城。

  但京城若调遣强军,驰援到遵化、三屯营等地,那可是相隔三百余里路程,大军出动下,这行军速度可没那么快啊。

  且涉及到各类军需转运,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行军难度,这样一来的话,战局岂不是就对我大明不利了?”

  能帮助朝廷减负,天启皇帝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相应的危机,他必须要考虑到位,一旦真出现这种意外,那对大明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作为大明的门户所在,若京畿一带被建奴打进来了,这对大明来讲,无疑是会引起巨大轰动的。

  倘若只是为了每年节省两百多万两军饷,还有众多的军粮,就叫大明处在这样的危机下,那天启皇帝情愿不节省这笔开支。

  “这个问题臣有想过。”

  赵志伟沉思片刻后,看向天启皇帝说道:“解决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增加蓟密永三协所驻大军,麾下配属火器的比例,做到若遇大股外敌入侵,可依托防线抵御之,给朝廷调遣兵马创造时间。”

  “这一点朕也想到了。”

  天启皇帝点头说道:“先前被炸的王恭厂,在被赵卿重建起来后,相应锻造火铳、震天雷的产线,也都运转起来了。

  除了供应京营所需外,朕会再从内帑调拨一笔银子,用于给蓟密永三协兵马,锻造出一批火铳、震天雷等火器。”

  在该扣的时候,天启皇帝简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但该花银子的时候,天启皇帝出手一向大方。

  毕竟蓟密永三协之地,是拱卫京畿侧翼的要地,真要是叫建奴打进来了,那对大明的影响太大了。

  哪怕这只是一种可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天启皇帝也必须要将其抹除掉,绝不能让其成为现实。

  赵志伟接着又继续说道:“而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整修从通州为起点,途经三河,蓟州,遵化为节点的直道。

  并且臣所讲的这条直道,跟世人所认知的直道,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若这条直道能修建起来,只要马匹配给充足,不仅是转运军需,甚至是转运军队,那都能大大缩短行军时间。

  另外,在非战时期间,这条直道还能有效增强所连之地,叫地方之间的出行更为方便。”

  “哦?”

  天启皇帝听闻此言,不免心中生疑,到底是什么样的直道,能有这样的效果,天启皇帝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这些。

  “赵卿啊,你就别在这里打弯弯绕了。”

  思索下来,天启皇帝笑着说道:“明知道朕是那种急性格,你还要在这里故弄玄虚,这真是想急死朕啊。

  魏伴伴,拿两盏茶过来。”

  “老奴遵旨!”

  魏忠贤闻言,忙拱手应道,随后便指挥随行宦官,去准备茶水。

  赵志伟没来之前,天启皇帝一直都心忧京畿布防,生怕出现自己害怕的事情,到时给大明来一个猝不及防。

  可随着赵志伟讲明应对之策,还有相应解决办法后,天启皇帝的心情,明显也跟着变好了不少。

  对这些个变化,魏忠贤可都是看在眼里,这使得其在心中不免感慨,整个大明,除了赵志伟能这般影响自家皇爷外,再无一人能这样了。

  “陛下,遇事可不能急躁,急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接过宦官所递茶水,赵志伟笑着说道:“咱们所言的是军国大事,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到大明社稷。

  若是急能解决问题的话,那臣先前所遇到的一众问题,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单单靠急躁就全解决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