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从寒门新郎开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秀山火起
  莫先生将张信两人引进了院里,却似乎没有什么讲解的心气,一句“张先生自己看吧”,就不做声了。

  张信转了几圈,发现房子不错。身边的侯三也不愧是地头蛇,把房子的来历介绍的清清楚楚的。这房子有三层楼,十二间房,外院离院墙最近的有七八米,宽敞处有十二三米,房子是45年的时候新建的,但是房子建成后,日军投降北平光复,房子主人是汉奸下狱没几天就挂了。

  46年的时候,蓝党接受北平大员中的一位将其改建。刚改建完,这位大员就落马了,房子随后被军方的一位将领弄到了手,转到了他侄子莫先生的名下。

  说起来,房子名义上的主人莫先生其实是个看房子的,也没住在里面。47年年底,这位莫将军的部队被PLA全歼,自己临阵脱逃,2月的时候,他就被华北剿总给枪毙了。房子的前后三任主人都没个好下场,北平的高官、富商都觉得膈应,都没兴趣收下这所房子,就想着卖了这房子,大家分钱了事。

  而那个黑衫男子“九元”就是代表各方面出头做事的白手套。

  “九元”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因为“都嫌弃这房子膈应”的话就是他直接说的。

  “家里的家具都是新的,张先生进来就可用,莫先生前几天才找人打扫过,干净的很。房子是我们这边卖的,上边的爷们说过话,这四九城里买了这房子的户主除非天大的事,其他官面上的事都无需理会。”这也是九元说的话,看来并不是不想人买下这房子。

  “价格如何?”张信觉得房子很满意,楼上楼下足有六七百个平方,院子也有六七百平方的样子,花圃虽然是空的,但几棵梧桐树看上去也入眼,带点洗漱用品和被褥就能直接入住。

  九元和侯三都没做声,把目光投向了莫先生。

  莫先生似乎有很大的不甘,但是在九元面前也不敢有什么多话,强忍着不满说:“不收法币的。”

  看似是答非所问,其实是莫先生对张信的一种下意识的拒绝。

  “银元?黄鱼?还是其他什么?”张信没对莫先生,而是直接问九元。

  “最好是大黄鱼,”九元从莫先生身上收回了威胁的眼神,开始主动回答张信的问题,他已经看出来张信确实有购买的意图,至于张信有没有实际购买的实力,就要切实的谈一谈了。

  不论是银元还是黄金,张信是根本没有配得上这套房子的购买力的。他一共才八根大黄鱼,他估计这套房子怎么也要五十根大黄鱼,大约两万到三万美元之间的样子。如果是继续卖微雕经文饰品,起码还要分开卖五个以上,而且结果绝对会是把五六家地头蛇当铺得罪到死。

  “除了银元和大黄鱼呢?”张信笑着看向九元,一点心虚的影子都没有。

  九元楞了一下,反应倒也快,马上直接把莫先生和侯三都赶到客厅去了,然后才有些期待的说:“美元还是药品?那更好,古董不收!要是烟土的话,要看是哪来的。”

  “呵呵,那粮食呢?”

  “粮食!?”九元眼睛猛地瞪大,“什么样的粮食?”

  “大米,零碎一点的大米,”张信比划了一下,“没掺任何东西的纯大米。”

  九元有些无法管理住自己的表情。

  现在北平最贵的是什么?金子?药品还是珠宝?TMD是粮食!法币发行了600万亿,早就实际崩溃了,现在北平市政府的公务员的工资都是直接发米面,但是就是因为米面价格一日三变,居高不下,导致公务员们都很久没发工资了。特么的,现在一百法币就能买四粒米!

  “这样的大米,您出多少?多久能交?”

  一百法币四粒大米的说法,张信早在街面上听说过了。张信本来就打算用粮食来买房,来之前他试验过,他能带动周边半径十米内的非生命体穿越,北平前门大街上突兀出现的数百捆茅草就是他实验的后果。

  他查过资料,如今10亿法币购买力只相当于3400美元,而且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是美元而不是法币。

  10亿法币表面上能买4亿粒米,按2021年的大米算,大约是2500公斤;而10亿法币约等于3400美元,这套房子他给出的估价是35000美元左右。换而言之就是100亿法币,25000公斤大米(25吨)。其实考虑到1948年的大米和2021年大米的颗粒大小区别,来自2021年的25吨大米绝对要比1948年的25吨大米超值许多。

  而2021年1688批发网上零碎大米的价格是多少?100吨以上2400元每吨。张信以自己小卖部的名义从鲁地一家公司定了一百吨,50KG一包简包装,合计24万元RMB,大约后天到货。

  “这样纯白大米25吨,”张信从衣兜里摸出几个米粒来,放在了九元的手心。这是和对方销售代表视频后,张信才确定的货品颗粒的实际大小,然后从大超市里买了半斤样品回来。

  九元的眼神开始发红,“都是这样的大米?!!”

  “没错。”

  “不掺沙子和石头?麦麸呢?”九元盯着手里的米粒挪不开眼睛。

  “纯大米,什么都不掺的那种,说句略大的话,不淘米直接下锅都行。”

  “好.....。您稍等,我去打个电话。”九元转身就往客厅里的电话走去,拨出一个电话,低着头和对面的人汇报着什么。

  估计对面的人在商量,九元恭恭敬敬的拿着话筒等了五六分钟的样子,那边的答复给过来了。

  “张先生,上面的人说没问题。”

  “那三日后,我们一手.....”

  “28吨!”九元有些忐忑的打断了张信,他面色隐隐有些潮红,“张先生,28吨,多付6000斤大米,您这宅子周边道上的事,以后我们三九社包圆了。”

  三九社,怕是这北平旧时代里的黑涩会了,也是某些大人物的白手套。

  张信略一思考,便答应了下来。旧社会毕竟不比大天朝,多花六千斤大米,买家宅个平安也是好的。

  九元见事情谈妥,心中大喜,帮里一百多弟兄家里如今泰半都断了顿,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这六千斤粮食,兄弟们每人最少也能分到个二十斤,起码能混个把月饱饭。此消彼长之下,吃过饱饭的人手脚也有力气些,说不得又能弄下一些地盘来。

  莫先生和侯三都被叫了过来,在九元一连串的催促下,莫先生无奈的拿出了早就拟好的两份契约。接着九元指挥莫先生把契约空白处的金额处改成了大米若干。

  签完契约,九元客客气气的将张信两人一路送到了路口,叫过两辆黄包车,还垫付了车费法币。这次,张信终于看到了具体车费,十万元法币,每人五万车费,蓝党海量印钞造就的“豪车”啊!车夫似乎有些怕九元,都不大敢收他的钱,后来他瞪了眼,那两车夫才急急忙忙的收下了。

  一路无话,下了车,侯三笑着过来给张信好生作了个揖。原来他从这桩买卖里,得了足三百斤的大米,这可是如今四九城里有钱、找门路都买不到的好东西,他和他娘今年的口粮基本都够了。

  一百吨大米运过来,需要一个仓库在囤积,张信便又给了侯三一个找仓库的差事,侯三脸上再次笑开了花。

  李老伢蹲在路边,眯着眼睛看着侯三和在跟侯三吩咐事情的人。

  那一身比洋人还洋人的打扮,让李老伢不敢正眼盯着对方看,生怕引起对方的注意,只敢侧着身子偷眯眯的看着。

  侯三这是找着贵人啦?!这兔崽子莫不是背着牙行做了牙行的事!?李老伢昏黄的眼珠使劲的转了几圈,心里有了主意。说不得,之后一段时间的吃食就要着落在侯三身上了。

  不然给他一棍子捅到牙行去,给他打个半死都是轻的,家破人亡才是正路数。

  李老伢父辈是鄂省人,他自己在四九城熬大,四十多岁的老无赖一个,平日里偷摸拐骗一样不落,街坊邻居没一个不戳他脊梁骨的。

  张信没注意路边窥视的李老伢,李老伢也没胆子跟着他,倒是偷偷摸摸的跟在了侯三的后面。

  一个小孩甩着鼻涕从一个巷子里冲了出来,扬手就是一块泥土打在了李老伢的身上,还大喊着:“侯三叔,李老伢他跟你尾巴!”

  李老伢看着侯三转身恶狠狠的看着他,眼睛骨碌一转,啊呀一声躺在了地上:“打坏人了,打死人了,没人管么!?”

  周边路人听到是他的声音,没一个往跟前凑的,倒是直接把门拉上的倒有好几户。

  侯三狠狠的呸了李老伢一口,拉着那孩子大步走了。

  张信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穿了回去,不一会就提着一口袋老面条回来了。这老面条是小卖铺不远处老陈家自己做的,也没商标,三块钱一大包,估么有一斤半的样子。

  照着百度来的资料,果然他在人多的路口没等多久,几个带着小帽的男子就跟上来了。

  “先生,换银元不?”

  最终六十斤上好的白面条,换做了张信手中的四块银元。(实在是查不到解放战争时期银元购买力,只好参照他人论述的一块银元几十斤粗粮的设定了。)

  身上有了银元,他又回去了一趟,在自己店里抓了几包零食,还带了一只洗好的大苹果。他边咬着苹果一边往不熟悉的街道上走,忽然听到远方传来了一阵阵喧哗声,貌似是在游行。

  这可得看看!

  二战之后,鹰酱政府对日国采取了扶植政策。国民政府在白头鹰支持下,任用前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为军事顾问,激起华夏人民的民族义愤。1948年6月8日,水木大学教授朱自清表示宁肯饿死,不领米国(出于写作需要,一般将MG写作米国、鹰酱或白头鹰)救济粮。朱自清、金岳霖、张奚若、吴晗等北平各大学教授百余人联名发表宣言,抗议米国扶植日国,并拒绝领取“米援”面粉。6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反米扶日大游行。

  “同学,一起来呐喊吧!?”

  看游行正看的起劲,正在啃苹果的张信看着伸到眼前的一根小旗帜,一时愣住了。

  “我已经毕业了,”张信好悬才没说出这句敷衍的话。

  手里拿着两根游行旗帜的短发女生一脸促狭的看着他,似乎对张某表现的太过明显的看热闹的样子表示了极度的不满。

  青年们都在行动,教授们都在抗争,你一边看热闹!?还有这么大的苹果吃!

  被几百双眼睛盯着的张信自然不可能来个凭空消失,眼前这位货真价实的“姑奶奶”也不好打发。只得一手抓过小旗帜,跟在了这位“姑奶奶”身后。

  “反对米国政府扶持日国!”

  “反对国民政府聘用战犯!!”

  “宁可饿死,也不领米国救济粮!!!”

  张信身高178,在人群中算是高个子,声音也最是洪亮,上蹿下跳,相当引人瞩目。就是手里挥舞着的那半个大苹果与“饿死不领米国救济粮”的口号反差太大了些。

  “诶,同学,”齐肩短发的女生发现自己一路的呼声都被身后那个大个子的嚎叫压制住后,干脆不死劲的呼喊了,乘着张信嚎叫间歇咬苹果的时候,转身好奇的询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中国人民共和国湘南科技大学!

  咳咳咳,这要我是说真话呢,还是说假话呢?说假话呢,伤人;说真话,估计更伤人,不定还会被群殴。

  “湘~~(蚊子低频)南~~科~~技(低)大学,”张信含糊一通准备混过去。

  “南卡大学?米国回来的?!”女生的同伴头发略卷,居然从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听到了南、大、学几个字眼,只是把科技的科听成了卡,再省略掉几个“不那么关键的字”,就把南卡大学给捎上了。

  “米国回来的,难怪一身这么洋气?”短发女生一脸奇怪的表情看着他。

  七八个男生顿时“不怀好意”的看了过来,米国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