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都市情感>全家穿越后,顶流爸妈咸鱼崽>第112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汪宁渊想,我当然知道你是这样的人。

  在汪宁渊看来,前世自己妈妈开的咖啡店和卖的养生产品其实未必会失败,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宁昭燕才不得不放弃的。

  自己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像你爸一样上班的话谁来照顾你啊”。

  汪宁渊从小就受到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在她的学习过程里面,只有她是从一年级到高三,每次上学都有父母来送。

  小学的时候汪宁渊非常羡慕那些能自己上学自己放学的孩子,觉得他们能和同龄人一起成群结队,一起到学校旁的小卖部买辣条、棒棒糖、薯片,这非常幸福。

  初中时由于上班顺路,哪怕上班时间是8:30,汪乾鸯也会决定早点起来,陪女儿去上学,整得他每日7:40就到单位,被迫把单位食堂的叔叔阿姨们认识了个遍。如果那时候有“内卷”这个词,那卷王一定非他莫属!

  不过初中的放学在初一的下学期后汪宁渊就自己走了。她本以为放学就是一群朋友们打打闹闹,然后像动画片中的那样,每到一个路口人都少一点,相互挥手道别。可事实上,从学校到自己的家,身边穿着同样校服的人无数,可她是一个人。

  一个人背着书包低头走路,耳朵里插着耳机,播放着英语单词,从“abandon”开始。mp3和家钥匙放在校服右边的口袋里,每次回去的时候mp3总是被她握着发烫。

  其实耳机里的声音她都没怎么听进去,汪宁渊的初中满脑子里只有看过的童话中千奇百怪的世界。虽然每次去书店买那些封面治愈的童话总会被书店老板报以奇怪的眼神,可那时的汪宁渊就是喜欢。

  高中的她已经开始看名著了,但也不再买书。每天中午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翻看着一本本有些积灰的小说,厚厚的一本,有华夏的,也有外国的。她像逃避现实般钻进了那些名著里,为名著中主角的起起落落或伤心或开心。然后也能接受自己与大多数同学的与众不同——略显孤僻的性格,以及永远是有父母接的放学。

  她开始学会分享生活,虽然只是那一周内所看过的名著的内容,但当她看到汪乾鸯和宁昭燕眼中的欣慰时觉得一切都值得。

  是的,汪宁渊花了将近十年,懂得了父母对她的爱。然后孩子笨拙地表达自己的爱,看着自己隐晦表达爱的方式被父母报以善意的嘲笑。

  汪宁渊的嘴其实很巧,她初中的时候是学校辩论队的一辩,可面对父母时,每当她想说出“我爱你”,最后却笨拙地改成“今天我们吃什么”。

  “妈,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呗,我又不是真的四岁小屁孩儿,我好着呢。”汪宁渊对宁昭燕笑着说,用轻松的,不在意的语气说,“你都照顾我十八年了,还不够啊。”

  “再照顾你18年也不够。”宁昭燕笑嘻嘻,说得非常果断。可母女俩一个是真轻松,一个是假轻松。

  “但我觉得够啦。”汪宁渊继续笑,她心中一颤,既为母亲的果断而开心,又为自己又要被管而害怕,“妈,这次你并不需要因为我而放弃你自己的生活。”

  宁昭燕惊奇:“我这次当然没想过放弃!你怎么会这么想?”

  “这次”。汪宁渊注意到了小细节,心里咯噔一下,有些难受,但表面上还带着微笑——这是基操哦~

  汪乾鸯轻咳一声,宁昭燕就停下了继续想说的话。

  “你希望我们未来怎么样?”汪乾鸯转移话题。

  “有钱。”汪宁渊想都没想,就说出这类话。

  “......”宁昭燕沉默了,试探地问,“那爸爸妈妈不是明星也可以?”

  “是不是明星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们好好的就最好了。”

  “如果我们是明星的话等你上学后不就倍儿有面子吗?”汪乾鸯幻想着未来女儿像当年宁昭燕一样,大姐大得身边围绕一群人,就觉得好玩。

  “你们是明星又不是我是明星,关我啥事?”汪宁渊没想明白里面的逻辑,不优雅地翻了个白眼。

  “我们的就是你的。”宁昭燕又用上了前世讲了几百遍的话。

  “你们是你们,我是我。”汪宁渊讲出了前世不敢讲的话,“妈,当你把生活的重心挪到他人身上的时候,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我未来是否能成功,那是我的事。”

  “你这就是抬杠。”宁昭燕反应很快,找到了可以反击的点,“按你说的话,我们的是我们的,可我们养你长大花的是我们的钱,这又怎么说?”

  “理论上,从我出生,到我年满18周岁,是有权利接受你们的钱。”汪宁渊使用法律援助,“而未来等你们老后,你们有权利支配你们所有的财产,而我有义务去为你们养老。”

  “那人情呢?你从小到大,拿过红包,爸爸妈妈也给过其他小朋友们过红包,这些人情并不是钱能算的。”

  社会中有三个东西很难避开,亲情往来,人情往来,金钱往来。

  汪宁渊卡壳了一下:“你们不觉得这种往来有时候真得有些过分了?”

  明明是不熟悉的七大姑八大姨,每年逢年过节时才见一面,可见面了就得笑礼相迎,接受对方各种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意的盘问。

  一句“我们之间有血缘关系”,一句“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就把人与人之间系上了一根若有若无的线。

  好在穿越后,汪乾鸯和宁昭燕都是孤儿,完美地避开了这些问题。

  “大家都是这样,你还小,所以不需要接触,可等你真正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你就会明白了。”宁昭燕不知道怎么说才能打破女儿对社会对理想化观点,于心,她觉得让女儿保留着一份天真挺好。

  “要这样虚伪的活着我才不要成家呢。”汪宁渊改变了之前的看法,“你们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们的。”

  宁昭燕:我并不是想让你说这个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