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第242章 三不原则
  第二百四十二章

  吴正义一战从贞观六年九月初五,打到贞观七年六月初一。

  八个月时间,他带领三万多火器部队转战两万五千余里,大小战斗打了一百多场,不但在灭东突厥的战场上打满了全场,还把西突厥搞的五劳七伤,简直不要太猛。

  关键是丫的下手也太狠了。

  他率领的先锋军在战场上可以精确统计到的杀敌数量超过了一百一十二万,光是可汗、小可汗、丞相、将军、各部头人、西域小国国王、东西突厥上层权贵加起来就被他搞死了五千多人。

  相比李靖那一路上不到十万的歼敌人数,吴正义部更像是此战的主宰,而李靖等人都是打酱油的。

  超乎人们想象的杀敌人数让敌人胆寒的同时,也把自己人吓得够呛。

  历史上上一个创造百万杀的人还是秦国的白起!

  一时间,血手人屠,当代杀神,铁血屠夫等名号都套在了他的头上。

  面对这样一个不把人命当回事的主,其他人还真提不起什么心思来。

  大唐各界,百姓和武将们对吴正义的战功是津津乐道,上层的人却是对其战绩少有谈论,最多就是私下里骂他两句残忍嗜杀之类的,不会摆到台面上来说。

  御史言官们在此事上达成一致:

  我们看不到,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想看到,我们不想知道。

  “四不原则”也逐渐成为朝堂上的共识,没人提,没人说。

  兵部在李世民授意下,把吴正义部的实际歼敌人数直接除以五来正式归档,对外宣传时也是刻意抹除了吴正义连烧三座城的事实,只说是“破城”。

  两个突厥加在一起才有多少人口?

  吴正义三万多人就干掉了两国接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个数据太可怕,最好永远隐藏下去。

  朝堂上下如此忌讳,令狐德棻自然更不敢惹这个煞星。

  吴正义抽时间给两个孩子送去了迟到的生日礼物——一匹汗血马的小马驹和一只松狮犬幼崽。

  小马驹是他从李世民的马厩里抢来的宝贝疙瘩,心疼的李世民差点爆血管。

  松狮犬则是萧皇后送给吴忧的礼物。

  九月初六是个好日子,秋高气爽,祭天大典在太庙正式举行。

  素了九天的各位大将出现在世人面前,精神状态显得非常好,唯有吴正义一个站在那里打哈欠。

  他这一个接一个的哈欠威力十足,成功把众位等待赏赐的大将们给带偏了。

  众所周知,打哈欠这东西会有人传人的现象。

  吴正义打一两个哈欠还好,接连不断的打,意志再坚定的人都扛不住。

  先是李靖和尉迟恭被传染,然后是程咬金、程明震、苏定方......

  前排的武将们挨个打了个遍,然后就是一直憋气的房玄龄,他一带头,文官们也憋不住了,继续人传人。

  皇帝在高台上慷慨激昂的宣读祭天文稿,旁光不经意间瞥见身边的太子打了个哈欠,心中立即升起不满。

  再然后,他看到自己另外两个娃也在打哈欠......

  “哈......唔!”

  他也没忍住,长长的打了个哈欠。

  他有些慌,旁光搜索,发现没人注意自己出了糗,忙接着宣读文稿。

  好不容易诵读完文稿,令狐德棻宣布封赏开始。

  方德上台,他身后跟着三个内侍,托着满满三托盘的封赏旨意。

  第一个接受封赏的是李靖。

  作为灭突厥之战的最高指挥,他的功绩无人可以质疑,就算是吴正义的功绩也掩盖不了他的贡献。

  李世民封李靖为卫国公,授实封八百户,良田千亩,丝绢一千匹,赐宫中乘车,赠“军神”号。

  李靖听到自己的爵位提升,食邑增加,心里很高兴,可是当他听到赠自己“军神”号的时候,他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抽过去。

  他暗骂道:“这特娘的已经不是捧杀了好不好?老夫还没死呢,赠的什么号?”

  不过皇帝给了自己荣誉,自己要是不接着就有些不懂事了。

  他硬着头皮接下来旨意,向皇帝道谢。

  李世民心中唏嘘。

  吴正义和一群年轻将领猛地一塌糊涂,李靖这样的老人即将退居二线,他便把能给的荣誉全给了出来,却是忽略了李靖的想法。

  第二个接受封赏的是尉迟恭,作为李世民最铁的铁杆亲信,他获封鄂国公,其他赏赐只比李靖少了一个赠号。

  接下来是李孝恭和李道宗这两个宗亲。

  李孝恭封河间郡王,食邑六百户,良田八百亩,丝绢八百匹。

  李道宗提前好几年获封江夏郡王,食邑和其他奖赏与李孝恭相当。

  之后被封赏的是程咬金,改封卢国公,食邑加三百户,升任兵部尚书,火器营大统领。

  接下来受封的都是老将和老臣,因为李渊要兑现当年的承诺,灭了突厥之后将当初吴正义假借他们的名义赚的那些钱折算军工。

  所以很多没有参与到前线作战的人也得到了封赏。

  魏征都打了退休申请,但是得知自己被加封为郑国公,立刻来了精神,觉得自己还能再战几年。

  杜如晦改封莱国公,任中书令。

  李世民登基后,中书令就一直悬空,因为李世民本身就担任过这个官职,其他人便不敢争了,李世民也没有再设中书令的打算,不过李世民现在想通了,想要完善三省职能,便恢复了此职。

  杜如晦受宠若惊,大礼拜谢。

  房玄龄加封光禄大夫,赐其长子房遗直国子监博士。

  长孙无忌替代杜如晦,成为尚书左仆射,成功登上相位。

  李大亮封舞阳县公,迁千牛卫大将军。

  侯君集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对吐谷浑的防御作战中又是功劳不断,哪怕是在吴正义和李承乾的影响下,李世民变得不太喜欢他,仍然给他加封了光禄大夫和兵部尚书衔,还给了他三百户的食邑。

  张亮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划水严重,不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封左骁卫大将军。

  张公瑾在陇右屯田,成绩斐然,给唐军灭突厥之战提供了很多后勤物资和人员补充,获封邹国公。

  如牛进达、秦琼、长孙顺德、常何等武勋也得到了封赏。

  文臣方面,除了魏征、房杜和长孙无忌,其他人的封赏相当的有喜感。

  因为受封的文臣里,只有王珪、韦挺和窦宪还在朝堂上,其他人要么已经辞官,要么就是被流放到了南洋。

  李世民没有让这些人回来的打算,直接花钱买清净,给二十七个不在朝的官员每人一百亩免税田,外加一千贯的赏钱和一百匹绢,算是对他们贡献的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