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第563章 开辟北方战线与绞肉机
  第五百六十三章

  第三道防线只用了两天时间便被唐军完全拿下。

  这次的战斗中,唐军的损失比较大,足有千余人阵亡。

  吴正义给前线士兵装备了防弹衣和防弹头盔,在轻武器交火中占了绝对优势。

  可是面对敌人的炮火,防弹衣的防护效果便失效了大半。

  单兵防护装备就是单兵防护装备,对于重火力的防御实在是有心无力。

  阵亡士兵大部分都是倒在了联军的炮火之中。

  另外唐军还有近五千人受伤,重伤超过两千。

  损失不可谓不大。

  但是和战果相比,这些损失算不得什么。

  半个月的战斗中,除了有不到三万联军退到了防线后的山地地区,三十多万大军基本被全歼。

  这部分军队是三国联盟的精锐,别看他们动员了超过五百万的大军,但是其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不到三百万,其他的都是后勤部队。

  三十万大军的损失足够三国联盟肉疼好久了。

  关键是唐军此战打开了进入亚平宁的通道,防线后数百里的平原将畅通无阻。

  至于说山地里的联军,就要唐军慢慢啃了。

  亚平宁西部的山区丘陵注定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不过唐军显然不愿意在这里耽误太长的嗯时间。

  机械化重装部队在步兵夺取防线之后,立刻进入平原地区,将联军设立在这里的据点一一拔掉。

  十多万唐军留下与敌人在丘陵山地死磕,二十多万大军调头北上,越过巴尔干山脉,进入到了多瑙河流域。

  罗马尼亚地区将成为北部战线的起点。

  罗马尼亚地区并没有太强大的联军力量存在,更多的是大食人建立的城市和村庄。

  对于这些地区的大食人,唐军的原则很简单。

  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

  作为先遣队的唐军第六军第二师,他们越过巴尔干地区便遭到了大量大食游击队的不停攻击和骚扰。

  消息反馈道蔡虹那里,蔡虹只说了一句话:“所有向我们发动攻击的人都可以视为敌人!”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注定了这些地区大食人的结局。

  ......

  “报告,袭击我们的小股武装躲进了前面的那个村子。”

  “我们的翻译前去喊话,被对方用火枪击伤!”

  第二师三团二营营长听到侦察兵的汇报,脸色立刻就黑了。

  他命令道:“执行指挥部的命令,消灭一切敢于向我军发动攻击的敌人!”

  “告诉各连火力排,他们不投降,那就炸到他们投降为止!”看書喇

  “是!”

  传令兵立刻将营长的命令传达下去。

  “娘的,可算是能放开手脚打了,这几天被这些苍蝇闹得觉都睡不好!”

  “可不是嘛,老子今天早上让人打了一枪,要不是有防弹衣,早就挂了,老子非得好好教训一下他们不可!”

  “火力排的兄弟,用帮忙抗炮弹不?不为别的,我就是看那个村子不顺眼!”

  “这是耳塞,带好了,小心震聋你!”

  第二师的官兵这几天可谓是不堪其扰。

  那些疯狂的大食人端着前装滑膛枪和弓箭就敢偷袭他们。

  虽然这些敌人给部队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是却让从上到下的官兵憋了一肚子火。

  唐军的军纪要求不能进攻民用设施和平民。

  他们也不把这些游击队放在眼里,把他们打散就算是完活了。

  可是这些家伙就像是夏天茅坑里的苍蝇,不咬人他恶心人。

  不断的袭扰让唐军士兵烦不胜烦。

  当地的大食人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冷枪冷箭的打完就跑,不熟悉地形的唐军想追都追不上。

  不过侦察机发现,这些大食的游击队竟然利用了唐军不攻击民用设施和平民的特点。

  晚上的时候出来搞偷袭,白天的时候回到附近的村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放羊种地的百姓。

  但是碍于军纪,唐军士兵们狠的牙根痒痒却是无可奈何。

  现在好了,上面下令清除一切敢于攻击他们的敌人,那还等什么?

  “轰轰轰!”

  “砰砰砰!”

  二营所属的大小三十多门火炮将炮口对准那个藏匿着大批大食游击队的村子发起了炮击。

  一千多发炮弹将整个村庄炸成了一片残垣断壁。

  大食虽然近些年在技术上又来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底层平民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好转。

  城市里是钢筋水泥和石头建筑,但是在乡村,大部分的民居还是简陋的木屋,甚至是茅草屋。

  在炮火下,这些房屋很快被引燃。

  村子里的人跑得快的还能逃得一命,跑得慢和住在村子中部的人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不是葬身火海,就是被炮弹送去见他们的神了。

  不到两个小时,一个聚集了上千人的大村子就只剩下了一片白地。

  幸存的大食人这才意识到,这是战争,不是过家家,唐军是真敢杀人的!

  其他唐军部队见第二营动了手,他们也不客气,纷纷开始对隐藏在城镇和乡村的大食武装动手了。

  战火全面出现在了大食的东北部地区。

  要说大食人的洗脑能力确实强大,依靠信仰着实是培养了大批敌视外族的铁杆信徒。

  唐军打的越是凶狠,大食人投入的武装人员数量就越多。

  唐军连续半个月的作战行动都没能吓住大食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抵抗当中。

  他们没办法,为了保证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不受威胁,减少自身的损失,将所有的大食人聚集地当成了攻击目标,不再遵守原来的规定。

  到六月第,整个大食东北部地区被唐军占领,不过这个时候,能统计到的当地大食人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万人。

  剩下的这些人口中,女人和孩子就占了七层。

  大食人表现出来的疯狂远胜于几十年前的那场大战。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长期的信仰洗脑让他们变得极端,带给他们的便只有沉痛的教训。

  在北线唐军占领了大片大食土地的同时,那边的唐军也没有闲着。

  大食在唐军越过巴尔干的时候,他们就放弃了那里的人口和徒弟,将数十万大军调到了巴尔干西部的山区。

  他们的想法和唐军一样,需要一个稳固的战场拖住对方。

  既然人工修建的防线没用,那就利用天然的地形来作战。

  唐军再强大,装备再好,也不可能把战车开进山沟里。

  唐军士兵的单兵素质再好,也要在山里来回跑。

  这样一来唐军的装备和火力优势便被抵消掉了很大一部分。

  时间一长,说不定真的能拖到大唐朝廷受不了的时候。

  唐军在这里与联军死磕,目的也很简单。

  尽可能的把敌人的主力精锐牵制在这里,给重装集团和其他方向进攻的友军营造更好的嗯作战环境。

  至于说装备的优势的抵消......

  大唐就只能呵呵了。

  大食人想的有点多。

  从一开始,唐军的换装就没有把受地形影响大的重装备当作是一线部队的主要火力。

  那些分散于各营连排的榴弹发射器,迫击炮,山炮,无后坐力炮还有107火箭炮才是前线步兵的主要火力构成单元。

  这些武器的设计就是为了方便随部队快速移动。

  在巴尔干西部的山区,这些重火力可以说是人能到的地方,它们就能到。

  山区的战斗一开始,联军就在被唐军压着打。

  唐军在防线攻防战中的练兵和牺牲没有白费。

  高强度的轮换作战让基层的士兵见平时训练的战术得以实践。

  实战经验搭配合理的战术,让唐军越打越顺手。

  加上装备上的优势,在山地环境中的破碎战场上,唐军面对联军有着绝对的优势。

  别忘了,不只是大唐几十年没有打过大战了,三国联盟同样很久没有经历过大战了。

  随着老一辈的将领老去,在战争经验上战争双方的中低层军官之间几乎没有差别。

  除了装备上的差距,双方的大军基本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不同的是,唐军可以凭借巨大的技术优势压着联军,边打边涨经验。

  联军一方却是做不到。

  因为参加过大战的那三十多万未能保留下来,与唐军在山区作战的联军依然是新兵蛋子。

  而唐军一方却是拥有一支多达二十余万参与过实战的部队。

  战场上,新兵和见过血也得老兵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某位军事大佬说过。

  什么是好兵?

  判断的标准很简单。

  在战场上握得住枪,能按照命令去执行就是好兵。

  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标准对于新兵来说,除非是天赋异禀,不然都很难达到。

  只有经过多次的实战,能存活下来的士兵才能达到。

  百战老兵为什么厉害?

  就是因为他习惯了战场上的情况,能准确执行命令。

  新兵蛋子面对见过血的老兵,可能还没有照面便怂了。

  唐军远称不上是百战老兵,但是对付没有任何经验的联军新兵,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神兵天降了。

  唐军班排之间的配合在防线攻防战中便被理顺,这便是在装备之外最大的优势。

  在单兵武器方面,唐军的武器更先进,但是联军士兵的装备并不是太落后。

  至少从设计上讲,双方的单兵武器并没有明显的代差。

  只不过是一个射速更快,一个射速更慢。

  双方使用的手榴弹、刺刀、迫击炮等更是在同一水平上。

  武器的差距并非不能弥补。

  在双方的山区作战进入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实际上双方的战术差别也被缩小了。

  唐军的伤亡比例有了明显的增加。

  对应的,联军的伤亡比例增加的更多。

  这样的结果看起来有些矛盾。

  可能会有人认为是联军的战斗力增强了,唐军的战斗力降低了。

  可是这样的结果是双方兵力严重失衡导致的结果。

  大食三国陆续向山区战场投入了超过六十万的部队,而唐军自始至终都没有增加兵力。

  双方的兵力差距在开战不到半月的时间便达到了惊人的六比一。

  双方的战损比却是更加惊人的二十一比一。

  唐军在山区战的前一个月,人员损失接近一万,而联军的人员损失达到了二十多万!

  但是拥有强力单兵护具和高效战地医疗系统的唐军只有不到两千人阵亡,其他伤员绝大部分会在休养几天之后再次投入作战。

  联军虽然不缺武器后勤,但是其落后的防护装备和战场救护,让受伤的士兵死亡率一直保持在惊人的百分之七十。

  可以说联军损失的二十多万人,大部分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后方的战地医院,甚至是死在了接受救治的路上。

  唐军损失小,恢复快,联军损失大,恢复慢,战争的天平便一直保持着平衡。

  山区之战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每天都有上万人在连绵的山地丘陵中失去生命。

  不夸张地说,联军士兵的鲜血几乎染红了这片山区的每一寸土地。

  山区的战场已经是满目疮痍。

  很多关键节点的高地被炸平,大片的林地变成了白地,被卷入战场的动植物倒了大霉。

  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却没有看到唐军失去继续作战的劲头,联军高层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底层的士兵士气也越来越差。

  不过三国高层还在咬牙坚持,不但没有撤退,反而是继续向山区战场增兵。

  已经连续不断的打了一个多月,前线的军队急需休整。

  让前线的部队先撤下来,便是三国向联军最大的妥协。

  山区的战斗必须继续下去,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同样的,唐军也增兵了。

  从东部调过来二十万唐军来到了战场,唐军的兵力猛增到了三十万。

  只是唐军不是想要继续和联军磨下去,而是开始了一次规模更大的作战计划。

  二十万唐军涌入山区战场的同时,自开战以来便没有任何动作的皇家海军和双海道的三十万唐军终于有了动作。

  五月二十七日,开战后的两个多月,双海道的所有沿海港口变得繁忙无比。

  上千艘大小船只,两百多艘战舰同时出港启航。

  与此同时,大唐美洲海外舰队的四十余艘战舰越过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进入了维京联合王国海域。

  一场针对三国联军海上力量的绞杀行动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