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第585章 猛虎下山
  第五百八十五章

  “滋滋滋!”

  “滋滋滋!”

  几台打印机不断吐出一串串连在一起的热敏纸。

  大约十分钟后,最后一台打印机也停下来滋滋声。

  老者道:“出票完毕,现场投票箱启封!”

  “唱票开始!”

  大殿中间的票箱被打开,送到一个唱票员身前。

  那些打印出来的票被分到其他唱票员身前。

  监督员检查过票面,纷纷举手:

  “一号正常!”

  “二号正常!”

  “三号......”

  监督员确认票面无异,将票交到唱票员手里。

  负责板书记录的人做好了准备。

  “洪成,赞成!”

  “向南,赞成!”

  “屈突丰林,赞成!”

  “李海通,弃权!”

  “祁正浩,赞成!”

  “郑国富,反对!”

  “第二豪杰,赞成!”

  “阿史那厚源,赞成!”

  “金三林,赞成!”

  “鞠林琴素,赞成!”

  “默罕迪尔娜,赞成!”

  “......”

  一个个投票人的名字和他们选择回荡在大殿前。

  几块黑板上很快便写上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正’字。

  一千四百多张票,耗费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唱票完毕。

  老者宣布道:“重检!”

  五相与辅臣上前,检查唱过的票面。

  又是十几分钟过去,众人纷纷宣布票面无异。

  老者道:“票面封存!”

  所有票面被装进一个箱子里,贴上了封条。

  老者又宣布道:“所有投票程序符合规定,现在开始计票!”

  计票就很简单了,所有的正字加在一起,算三个总数就能出结果。

  三分钟后,计票结果交到老者手中。

  老者戴上老花镜,轻轻嗓子:“结果出来了。”

  “此次投票共计收集到有效投票一千四百零九票。”

  “其中,赞成票一千一百一十九票。”

  “反对票两百八十一票。”

  “弃权票九票。”

  “所有票决流程符合规则,本次票决真实有效。”

  “计票结果,赞成票到达总票数的百分之七十九点四一。”

  “本人代表皇帝陛下,枢密院五相,及各部阁长官,票决监督组宣布,迁都事宜通过。”

  “此票决结果受到大唐律法保护,即日起开始执行!”

  “啪啪啪!”

  大殿前响起热烈的掌声。

  只不过有人是真的高兴,有的人是强颜欢笑。

  当然,也有人默默的转身离开。

  票决结果只是第一步。

  想迁都,哪有那么容易?

  票决结果出炉的第一时间便通过广播传遍了大唐各地。

  迁都,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

  都城的迁移透漏着很多的信息。

  最明显的就是代表着经济重心的转移。

  票决决定迁都,无论是迁到哪里,都意味着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不再是大唐经济两极的一极了。

  观众的数千万人口会受到影响,本地和外部的资本会外流,教育、医疗资源同样回从关中转移出去。

  对长安乃至大半个关中的百姓而言,迁都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但是对于大唐其他地方的人来说,迁都释放出的就是妥妥的利好消息。

  票诀之前,不少大城市就已经蠢蠢欲动了,想要争夺新都的地位。

  洛阳、幽州、长沙、江夏、金陵、杭州、广州、芙蓉城、碎叶城等大城,谁不想新都落户他们的地头上?

  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建设条件等等方向出发,这些大城都有着成为大唐新都的条件。

  再说了,国都选在哪里,又不是只看基础,还要考虑到管理和辐射能力,只有好的条件可不行。

  这就排除了杭州、广州、幽州三座大城。

  另外碎叶城和辽东城,一个人口承载能力低,一个位置偏北,天寒地冻,也希望不大。

  剩下的就是水陆交通便利的江夏、长沙、金陵和一直作为唐人心中东都而存在的洛阳这四位大哥了。

  不过进入决赛圈的四位大哥还没有高兴两天,朝廷就直接宣布要在襄南盆地建立一座新城当做都城,名字就叫新都。

  四位大哥傻眼了。

  信心满满的准备竞争,结果却败在了一块荒地手里。

  这哪能受得了?

  四地的大佬迅速达成一致:先干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四地再去竞争。

  很快,他们就组团给朝廷和皇帝发报,陈述在鸟不拉屎的襄南盆地建立新都的利弊。

  主要就是说那块地什么都没有,在那里建新城就是浪费资源。br>
  四位大哥一挑头,那些原本就反对迁都的人也参与进来,从各方面论证新都建设和选址的不合理,围得就是把水搅混,让迁都计划搁置或是破产。

  有胆子大的还想煽动长安和关中百姓反对皇帝的决定。

  结果他们刚开始行动,就被抓了个现行。

  监察院可是最烦这些想要用民意绑架朝廷的操作。

  事实上,大唐朝堂上下,包括皇帝在内,对这种事情都是零容忍。

  在朝堂上你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大家意见不同就好好沟通,就是骂皇帝、骂枢密院都没事,但背地里煽动百姓,那就是不讲武德了,触犯了所有人的底线。

  不搞你搞谁?

  监察院重拳出击,其他想搞小动作的人立马转变策略,进入朝堂搅混水。

  皇帝御书房和枢密院的五相办公室被数不清的奏疏淹没。

  反对派气势汹汹而来,枢密院和皇帝却是不动如山,一点反应都没有。

  大家看不懂了。

  朝堂乱成了一锅粥,皇帝和枢密院就不出面管管?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为什么皇帝和枢密院不发声了。

  因为......一个更猛的存在正在一路北上,一副要杀穿大唐南北的气势挡都挡不住。

  平时窝在琼崖侯府很少出门的琼崖侯吴俊出山了!

  这次他打出了自吴正义以后再也没人动用过的国侯仪仗。

  一面大大的、还染着黑褐色污迹的“吴”字大旗插在他的车上。

  汽车在海峡登岸,一路顺着高速北上。

  每到一个城市,吴俊就进城去拜访当地的最高长官。

  他只对那些人留下两句话便告辞离开:

  “平安公主是我国侯府的媳妇!”

  “新都的建设费用吴家出一半,算是吴家给皇家的彩礼!”

  这两句话的威力丝毫不亚于当年吴正义北上时带的那个箱子。

  吴俊所过之处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

  他前脚离开,当地就会向朝廷发报,表示支持朝廷建立新都的决定。

  有不少富裕的地方还表示愿意为新都的建立出钱出力。

  整个过程相当的魔幻,把远在长安的人都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