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大周成帝君,我能百倍返还>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周细盐
  但是,周清林制作食盐的方法是经过千百年锤炼之后完善的,比他们的效率高了很多倍不说,对场面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

  整个临海县,符合周清林要求的制盐场所其实不在少数。

  所以,盐场的问题对周清林来说不算问题。

  当然了,这些世家大族虽然不知道周清林的情况,即使觉得罗城的分析很有道理,也没有放松对周清林的警惕。

  他们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先让临海的人监视周清林的盐场。

  周清林的盐场如果没有制作出食盐,一切都好说,一旦周清林的盐场制作出了食盐,他们就必须想办法毁灭了周清林的盐场。

  就这样,周清林的盐场附近突然多出了一些探子,企图打探盐场里面的消息。

  周清林当然也明白这些探子来自各大世家大族,他发现这些探子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

  而后他就下令锦衣卫出动,将这些探子全部斩杀了。

  世家大族们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一凛,也暗中收敛了一下自己的动作,不再明目张胆的打探周清林盐场的情况。

  而此时,在盐场内,周清林看着已经制作出来的食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因为条件有限,周清林制作出来的食盐自然比不上后世的那种食盐,能做到洁白如雪,但和这个时代的其他食盐比起来,品相无疑又高出了一个层次。

  除此之外,这个时代的盐都是粗盐,里面的杂质很多,而周清林制作出来的盐则是细盐,经过一番过滤之后,里面的杂质已经非常少了。

  “恭喜大王,有了如此细盐,大王日进斗金指日可待!”

  盐场内,郭宝林看着周清林制作出来的细盐,脸上露出了激动之色,连忙就朝周清林道了一声喜。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商人,郭宝林发现周清林制作的细盐不管是品质还是品相都高出其他粗盐之后,立马就意识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商机,才会如此激动。

  周清林听到郭宝林的话之后,摇了摇头,开口道:“孤制作细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我大周的百姓都吃上盐。”

  郭宝林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也从激动中反应了过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惭愧之色,开口道:“大王仁慈,是属下弄错了大王您的意思,大王,这细盐品相如此之好,品质更是超出粗盐一大截,不知大王准备定价多少?”看書溂

  周清林听到郭宝林的话之后,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细盐的成本倒是不高,一斤细盐的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也不过十文钱,孤准备定价十五文一斤,你觉得这个价格如何?”

  郭宝林听到周清林的定价之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倒不是周清林这个定价太高了,而是太低了。

  这个世界,制作食盐的办法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加上制作食盐的难度有些大,因此食盐的产量一直不高,这也导致了食盐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一斤品质不怎么好的粗盐至少也需要三四十文,一斤上好的细盐更是高达上百文一斤,像周清林制作出来的这种品质的细盐在市场上更是最高等级的细盐,是一些世家大族才能享受的细盐,价格高达了两百文一斤。

  周清林定的十五文一斤实在是太低!

  “大王,属下虽然知道您想要让大周的百姓都吃上低价的盐,但十五文一斤的价格太低了,这么低的价格恐怕没有百姓愿意购买。”

  良久之后,郭宝林苦笑了一声,开口说道。

  周清林听到郭宝林的话之后,眉头皱了一下,开口道:“这是为何?”

  郭宝林闻言,连忙解释道:“这个价格太低了,百姓们听到这个价格之后,第一反应恐怕是这些食盐有问题,才会卖的这么低。”

  周清林听完郭宝林的话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想来也是,一件商品原本的价格非常高,结果突然冒出了一个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这种商品,只要是个正常人,第一反应就是商品质量有问题。

  更何况,食盐又是吃进嘴里的东西,更加马虎不得。

  周清林想到这里,开口问道:“那依你之见,这些细盐多少钱一斤比较合适?”

  郭宝林闻言,想了一下,开口道:“大王,这些细盐我认为刚开始定价二十五文一斤比较合适,比粗盐低了五文钱,百姓肯定会购买的,后面的话,等到百姓发现这种盐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再进行酌情降价。”

  市场上一斤品质不好的粗盐的价格在三十文一斤左右,周清林制作的细盐如果卖二十五文一斤的话,比粗盐便宜了五文,肯定能引来底层百姓的关注,让他们争先购买。

  毕竟,五文钱的便宜对底层的百姓来说诱惑力已经足够了。

  周清林听完郭宝林的话之后,沉吟了一下,而后开口道:“好,就按照二十五文一斤的价格定价,细盐售卖的事情孤就交给你了,你尽快将销售渠道给孤打通。”

  郭宝林本来是在大周王城帮周清林打理生意的,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就是为了细盐销售的事情。

  郭宝林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连忙开口道:“大王放心,属下一定尽快将细盐的销售渠道打开,不过大王,这种细盐是不是该取一个名字,以彰显我们这周细盐的与众不同。”

  不得不说,郭宝林是一个合格的商人,这么快就想到了品牌的问题。

  周清林听完郭宝林的话之后,想了一下,开口道:“这种细盐以后不仅要在我大周进行兜售,还可以出口到其他诸国,就叫大周细盐吧。”

  周清林最终将这种细盐取了一个大周细盐的名字。

  了解到这个世界食盐的制作方法非常粗糙之后,周清林就已经想好了将这种细盐销售到其他国家,一来可以赚取足够的利润,二来可以搞好和诸国的关系。

  大周细盐这个名字刚好最为合适,听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种细盐出自大周,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