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用了午食,稍作休息,叶朝瑞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 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册子, 还带了些花生, 青稞和孜然的种子,和聂弦望一起去了隔壁靖王府。

  靖王和沈南星果然已经休息好了, 正在正厅喝茶闲聊,见管家带两人进来,很是热情地招呼他们。

  “二位, 新年好啊。”沈南星笑着起身。

  “殿下,沈公子新年好。”叶朝瑞也笑着拱手,行了一个书生礼。

  聂弦望那边就直接干脆得多, 郑重地抱了抱拳, 靖王同样抱拳还礼,整个过程安静无声,看的沈南星颇为无语。

  四人入座, 管家马上让人摆上新鲜热乎的茶水和点心。

  先是简单地寒暄几句,问问各自的年节过的如何, 然后叶朝瑞很快切入正题, 将带来的作物种子拿出来, 表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他带来的东西, 靖王和沈南星向来都很重视,不说还没得到印证的海外高产粮食作物,就说那水泥, 自朝廷得了方子之后, 迅速调动人马生产, 到如今,京城的大小干道早就铺上了水泥,平坦又干净,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泥泞。

  还有边关和地方上,皇上都派了信得过的官员在当地建水泥厂,造出来的水泥被迅速用到建设当中。自此,大兴的城墙更为坚固,道路也更加宽广平坦,这一切都归功于叶朝瑞,如今又带来了新东西,靖王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是有些急切地应下了这事,“好,我尽快帮你传话给皇兄!”

  “多谢殿下。”叶朝瑞道了谢,想了想,又道,“不过不用那么着急,离春耕还有一段时间,百味居工厂的榨油师傅们正在想办法榨取花生油,青稞酒倒是有现成的,等天气稍微暖和了,可以带些给皇上和太后娘娘尝尝鲜。”

  “可!”靖王叫管家收了装着种子的布袋子,交代他务必好好保存,不可有半点差池。

  说完种子的事,叶朝瑞掏出怀里的小册子,开始说正事,“殿下,沈公子,我在过年期间想起了一种在海外见过的琉璃,名叫玻璃,与大兴的琉璃相比,完全无色透明平整,可以安装在窗子上,既透光又避风,经过改造打磨还可以做成其他更有用的工具,比如照人无比清晰的镜子……”

  连着说了好大一通,叶朝瑞嘴里有点干,接过聂弦望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小口,接着看向靖王,抱歉道,“只是,具体该怎么锻造出这样的琉璃,我不是特别清楚,只得把我知道的全部都记录在了这本小册子里,望殿下能找到能人异士将其还原。”

  说完,叶朝瑞把小册子献给靖王,靖王迫不及待接过来翻开看,他完全被叶朝瑞描述的玻璃所吸引,他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竟然可以打磨成“千里眼”!叶朝瑞口中的“千里眼”又该是什么模样。

  沈南星也一脸惊奇地凑过去看,一眼就看到第一页的第一行字,“玻璃的主要制作原料是……是沙子?!”

  “沙子?!”沈南星反复查看那行字,确认自己没看错之后,双眼微微睁大,难以置信,现大兴的琉璃价值千金,比琉璃还要好的玻璃,竟然是毫不值钱的沙子做成的?!

  “当真?!”

  “当真。”叶朝瑞确定。

  沈南星看着他深吸一口气,接着跟靖王往后看,翻到最后几页,终于让靖王找到了他最想看到的东西。

  “这就是‘千里眼’?”靖王指着册子上的望远镜图案问叶朝瑞。

  “是的。”叶朝瑞点头。

  “这么一点点的东西,能让人看到一里外?”靖王不是质疑叶朝瑞说的话,只是实在不敢相信世上存在这样的“神器”。

  有了这样的“神器”,往后打仗便是如虎添翼!况且不久后,朝廷要开放海禁,如果能给航海船上配置上,绝对有备无患!

  此事体大,靖王迅速吩咐手下去找工匠,还要写信告知皇上,叶朝瑞和聂弦望也适时提出了告辞。

  临走前,沈南星突然想起有东西没给叶朝瑞,“等等,我去取,是阿渊给的,他留在了京城家中,走不开,托我给你们带一点年礼。”

  说是一点,实则是两个大箱子,还沉的很,管家马上叫人帮忙给他们搬到隔壁家里。

  从靖王府出来后,叶朝瑞和聂弦望就恢复了上一年的生活节奏,一人多在酒楼琢磨新菜色,或者去工厂看看花生油的榨油进度,一人在镖局操练新镖师,特别训练了水性,为出海做准备。

  等到过完上元节,厨师学院开学,工厂的榨油坊终于榨出了优质的花生油,叶朝瑞下课后直接要走了所有的,回家用新油炒了几盘菜,味道香醇,非常不错,他特别满意,喊了管家给隔壁靖王府送去了一半,包括菜和油,以及几坛青稞酒。

  饭后,沈南星跑来串门,顺便告诉叶朝瑞,靖王已经派人把种子和酒油送往京城了,相信春耕就能种上了。

  还有玻璃的事,这些日子,他们四处找到了几位能干的烧窑工匠,正在秘密进行研究。

  也正因为这件事,皇上把筹谋已久的开放海禁计划推迟了,他看了靖王呈上来的图纸,叶朝瑞画的很精细,配字解说也很详尽,他自然能想到望远镜在航海中起到的作用,考虑了一夜,最终决定等待玻璃和望远镜的降世。

  叶朝瑞对此也十分期待,从心里希望能早点做出来,玻璃的用处太大了。

  三个月后,一个午后,靖王突然造访,手里提着一个特别的牛皮袋,脸上略显激动,“做出来了!”

  “嗯?”叶朝瑞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随即明白了靖王的意思,“玻璃做出来了?”

  “没错!”靖王将手里的牛皮袋递给叶朝瑞和聂弦望,“你们看看,是不是望远镜!匠人们按照你画的图纸打造的,那玻璃片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望远镜都做出来了?!

  叶朝瑞赶紧打开牛皮袋,小心翼翼拿出里面望远镜,先是看了看外表,竹子做的,别有一番风趣。

  他把望远镜目镜那端放在眼前,物镜对准百米之外的大树,把树上的鸟儿身上的花纹看的一清二楚,他就知道,望远镜制作成功了!

  确认没有其他问题,靖王留下这个望远镜,很快离开,他还有很多事要忙,望远镜做出来了,怎么分配是个问题,再者,耽搁这么久的海上贸易自然也要重启了,皇上那边需要他,他们跟朝堂上的顽固守旧派有场硬仗要打。

  这些都与叶朝瑞没有多大的关系,他那日得了望远镜,高兴,下午就丢下手里的事务,和聂弦望去城外狩猎了,晚上吃烤鹿肉,给靖王府还分了一半去。

  得了兴趣,一连好几日,叶朝瑞和聂弦望都在城外游玩,等玩腻了,回城就从沈南星那里听说,朝廷正式开放海禁了,远航船队预计两月后启航,船队除了朝廷水军的战船,还会接纳民间的商船三十艘。

  这下两人也没时间闲游了,他们之前左思右想,还是不想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最后托齐渊的关系,买下了一艘大商船。

  虽然他们本人并不出航,但前期准备工作少不了。

  这一去,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船上海员们自用的物资要备齐,再就是准备跟海外国家进行交流贸易的大兴商品,丝绸,瓷器必不可少。

  叶朝瑞忙于采购,聂弦望就主攻海员训练,这些人员都是从镖局里选□□的,综合能力出众,最关键的是,水性好。对于这些愿意为他们出海的,叶朝瑞和聂弦望都许下了丰厚报酬,并且出航前先付一半给他们的家人,另一半留给他们本人回来取,如果途中遭遇意外回不来,那么家属将会得到全部酬劳,加上巨额抚慰金。

  由于他们开的条件实在太好,瑞月镖局里的镖师都跃跃欲试,聂弦望不偏颇任何人,举行了几次小比试,从中选出了二十二名,训练了几个月,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海上队伍了,这最后两个月就是在大商船上实地演练。

  为此,聂弦望还专门找到驻扎在府城的朝廷水军,请求他们能帮忙操练一二,军中好多将士在上次对战倭寇时就认识了他,且他还有一个大将军的名衔,都乐意帮忙,还能混几顿美味佳肴。其他商队听说了,眼红极了,却也只能干看着,谁叫自己没那个能耐请动军爷呢。

  紧赶慢赶,一支成熟的远航船队总算在朝廷给的截止日前准备就绪,跟着水军的战船走了,他们要在京城东面的海湾集合,在祭天地之后,由皇帝发令,统一出发。

  叶朝瑞和聂弦望没跟去京城,徐迎客倒是去了,他就在自己的船上,而且还准备亲自出海,让人佩服不已。

  送走自家的商船之后,叶朝瑞和聂弦望就暂时把这件事放在了心底,不再惦记,靖王早就跟他们透露过,远航船队并不经过他们府城这边,惦记也没用。

  他们干脆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村里了,家里来了家书,说叶父看好日子了,让他们回去拜堂成亲。

  他们没有公开大办,一是担心村里的人接受不了,特别是固执的里正,二是叶朝瑞是觉得没有必要让外人知道,他虽不惧旁人的闲言碎语,但烦,而且影响家里人在村里的生活。

  因此,两人只请了知情的人吃顿酒席,在他们的见证和祝福下,拜了天地,拜了高堂,自此,他们两人便是这世上最亲密的关系了!

  新婚夜后,叶朝瑞和聂弦望来不及休息,清早接到了一封从府城寄来的信,口吻却是皇上的,是问玻璃的事。

  无奈,两个人只得拖着疲惫又兴奋的身体,火速前往府城,也幸好,县城到府城这段官路已经全部铺上了水泥,路上不用颠簸。

  ……

  三年时间,眨眼而过。

  此时正是深秋,叶朝瑞和聂弦望正站在田坎边遥望田中央的农人们收割作物,这是他们今年春入手的一个庄子,田地里种的是朝廷推行下来的花生,收了可以卖给官府,也可以自留,叶朝瑞自然是不卖的,甚至还要从其他农人手里收购。

  花生可是宝贝,除了能榨取花生油之外,叶朝瑞在酒楼新添了几道花生料理,像卤味花生和油炸花生成了最受欢迎的下酒菜,随后点心铺又推出了几款花生点心,其中花生酥最受欢迎,富贵人家要是谁家待客,没有这道点心,就算落了面子。

  庄子里收的这些花生被全部装上了马车,叶朝瑞准备分成三份,一份给酒楼,一份给点心铺和食肆,还有一份送到厨师学院用做教学用材,也是给学子和先生的福利,毕竟现在市面上的花生可不多。

  如今学院里的学子们已经完全更新了一批了,人数也更多,最开始入学的已经毕业了,只一两个被学院的大厨看上,留在身边当徒弟深造,其余的都被叶朝瑞分散到了各家分店。

  这三年里,百味居在府城,以及其下面的县城,还有隔壁几个州府,总共开了不下三十家分店,足够分配厨师学院出来的学子,不过分店都是食肆和点心铺,酒楼还是只有府城那么一家。

  早先,有从隔壁府城过来的食客跟叶朝瑞抱怨,怎么不去他们那里开酒楼,吃个好吃的还要翻山越岭的,好在都是水泥路了,不受颠簸,不然到了也没胃口吃了。

  这样的抱怨之词,叶朝瑞听了许多,只是笑笑,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复,因为他一直在等着大兴的远航船队回来,带回那些大兴没有的食材,然后在京城落下一座酒楼,只用这些新食材做菜,那时必定能一炮而红,在人员复杂的皇城站稳脚跟,甚至名扬千里!

  况且,他连酒楼地址都选好了,齐渊帮忙打听的,现只欠东风了。

  一顿胡思乱想,马车终于抵达将军府,叶朝瑞撩开马车门帘,就见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向自己而来。

  “朝瑞!你终于回来了!”

  “齐渊?”叶朝瑞眼睛一眯,看清了前面的人是齐渊,正无比激动地跑过来,边跑还在边喊,“朝瑞,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谁回来了?”叶朝瑞在聂弦望的搀扶下,跳下马车,疑惑地问齐渊,“他们是谁?”

  齐渊双手撑着膝盖喘口气,然后才道,“他们!海船啊!三年前的远航船队啊!”

  “!”

  叶朝瑞和聂弦望皆是一惊,下意识看向对方,这就回来了?!

  “快快快,别愣着了,快收拾东西跟我去京城!”齐渊催促着,指了指皇城的方向,小声道,“我这次是带了任务来的,就是替皇上来请你们去京城。根据来信,船队大概五六日就能抵达京城外的港口,皇上的意思是想请你们去观礼,应该还有别的事情,就是没跟我明说。”

  叶朝瑞一瞬间就明白了,皇上大概是想奖励他和聂弦望,同时需要他辨认一下船队带回来的作物。

  事不宜迟,两人只简单地收拾了一些东西,和管家交代了几句,便跟着齐渊一起,随靖王一行进京。

  得益于水泥路,原本需要半个月的路程,他们只用了短短五日就到了。

  叶朝瑞和聂弦望被齐渊邀请入府休整,第二日宫中就来人将他们请去专门的马车,直接送到码头,他们亲眼见证了六十多艘海船入港的壮阔场景,岸上的官员百姓们在欢呼,皇家乐手们在欢快奏乐,叶朝瑞被这热闹喜庆的气氛感染,也忍不住跟着喊出了声。

  当日,皇上特意准备了庆功宴,酉时开宴。

  所有海船进港,时间刚过午时,叶朝瑞和聂弦望本来打算去找自家商船问问情况,结果还没下马车,就被告知,皇上召见。

  叶朝瑞在去皇宫的路上有些紧张,他虽然已经和皇上神交已久,但这到底是第一次在现实中见面。聂弦望察觉了他的情绪,伸手牵住他的手心,紧紧握住,默默地给予他力量和支持。

  好在皇上表现的非常平易近人,像友人一般与他们寒暄,再加上有靖王作陪,他们逐渐放开了些。

  其实皇上特意召见他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见见他们本人,再就是,让叶朝瑞看看新食材。

  宫人很快把东西端上来,一排排摆在中间的长桌上。

  叶朝瑞上前辨认,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金黄的玉米,只是可惜是干玉米,不嫩,不能煮着吃了,不过拿来做爆米花最合适不过了。

  除了玉米,还有番薯和土豆,不过个头比较小,做拔丝红薯和香煎土豆正好。

  西红柿也小,不及异世的五分之一大,外皮很薄很软,而且闻起来更酸,做西红柿牛腩汤一定很好吃……

  看过一种食材,叶朝瑞就小声报几个菜名,让皇上忍俊不禁,心想他是名副其实地爱下厨,便让他把这些食材拿去做几道菜,晚上庆功宴再呈上来,也让朝堂上那些老顽固们开开眼界。

  “是。”叶朝瑞领命去了,也是没想到自己参加一个宴会,还揽了一个活儿,看来自己到哪儿都离不开厨房了。

  晚上开宴,叶朝瑞用海外新食材做成的几道菜毫无疑问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不管男女老少,总能从他做的几道菜中找到自己爱吃的,嘴里还嚼着,心里就在想,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吃到。

  这次宴会,不似往日皇宫的任何宴会,几乎所有人都真的在品尝美味,让坐在最顶端的皇上看了心生欢喜,情绪高涨,开始论功行赏,首当其冲的便是叶朝瑞。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举人叶朝瑞……”圣旨中,皇上将叶朝瑞为大兴所做的所有奉献说的清晰明了,包括三年前的水泥方子和玻璃方子,后来献上的精糖精盐方子,以及各种作物的推广。

  宫殿中所有人都听痴了,不敢相信这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举人做下的功绩,但皇上金口玉言,那这些必定是真的!

  圣旨最后,皇上大力夸赞了叶朝瑞的品性,号召大兴的读书人向他学习,即便不在朝堂,身在乡野,也能一心为国为民。

  “今特封为安康侯,赏金万两,赐侯府一座,田庄百顷,钦此。”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拖到现在,这篇到这里就完结了,感谢各位小可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