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特工风云>第6章 撞上同文书院鬼子实习特工
  见惯了异域美女风情,袁书对从车里下来的少女并没觉得有多惊艳。

  别的不说,身材就差不了一个档次。

  正在后厨房洗碗的张敏见“黄海波”回来,顺口道:“老黄你回来了?”

  张敏压低声音:“松哥全名林保松,以前是吴县警队队长,后来牵连进跟日商行贩大烟一案被开革,后来拜了安清道友会三龙头码头,人脉很广,生意做得很大,按理来说,以他的身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才对。”

  这种江湖故事,见惯了大场面的“黄海波”一笑置之。

  被关了一年,就算重新与红党那边接上头,同样面临无休止的审查。

  至于未来怎么办,暂时也懒得想,他现在只想平平静静在刘欣曾经生活过的方过住一段时间。

  瓦罐难免井边破,将军大多阵上亡,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如果刘家有人到刘家闹事,别说什么松哥,就算三龙头,他也有把握将他沉到黄浦江去。

  小县城的事,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自己耳中。

  对于曾经在法兰西扮了三个月乞丐的他来说,当个厨师隐藏身份自然没有一点难度。

  张敏到不远处酱店买回调料。

  饭店开始慢慢上客,张敏也乐得让黄师傅炒菜。

  炒菜、上菜、收碗盘,找到感觉的黄大厨迅速进入角色。

  这一下子事情闹得有些大发,因为新来的厨师,炒出的菜完全冲击了一向清淡的江南口味。

  虽然知道的人暂时不多,但是这感觉让人回味。

  张敏看着以前能装大半桶泔水的桶里空空如也,不由得有些发呆。

  中午一波忙过去,张敏盘了一下今天的台账,比往日多了三成,主要是那些吃饭的人以往只点两个菜,今天竟然破天荒要回菜。

  还有几桌客人嚷嚷今天的菜份量不足,不够吃,当看到邻桌点的跟他相同的菜份量比往日还多了些,才终于想起,应该是自己的饭量大了。

  下午到火车站货场扛麻袋,估计有可能多拿几个签子。

  镇女中。

  国文老师苏文清看着教室里的一众女学生:“你们谁知道前清我们吴县一共出了多少状元?”

  遇到老师提前问,教室里照例安静。

  鸦雀无声。

  好一会儿后,苏清将目光投向后排角落里的刘小悦。

  刘小悦感受到苏老师期待的目光。

  犹豫了一会,还是站起来:“自清顺治三年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其间土二百五十八年间,全国状元九十名,吴县状元共计二十六人,占比约百分之三十...”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没等苏老师说话,刘小悦再次开口:“明太祖洪武四年至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前后二百七十二年间,全国状元共九十名,还没有改为吴县的苏州府共出状元八名,占比百分之九...”

  苏清点头,其实她不知道前明到底有多少状元:“小悦同学历史知识基础扎实,大家要向她学习...”

  跟着继续:“再过半个月,就是教导部组织的中学毕业考试,大家这段时间要多做练习...”

  直到放学,刘小悦再没有跟任何人交流。

  直到班里的同学都走光。

  她才抬头,背上书包走出教室。

  穿过操场就是学校大门。

  偶尔抬头看看大门,一切如常,长出了一口气。

  挺起胸膛抬头,刚到门口,就发现大门外站着几个黑衣中山装的学生。

  刘小悦赶紧把头低垂。

  走过那几个男生的时候,目不斜视。

  听到路边那个高大帅气的青色中山装男学生在叫自己名字,没有转头,更没有应声。

  走过那几个学生后,嘴角才翘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跟着后边传来男生的起哄声。

  “林志颖,你小子又吃瘪了...”

  “人家根本不理你...”

  林志颖的声音从身后再次传来:“刘小悦,你太让我失望了。”

  刘小悦听到后,反而加快了脚步。

  “你们在干什么?”清冷的声音传来。

  “苏老师好。”几个男生嘻笑着赶紧落荒而逃。

  苏清看着几个男生背影,不由得皱起眉头。

  上级已经给她安排了新的身份,进入私立东吴大学上海分校任教,等带完这个班,她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环境工作。

  摇了摇头,转身往自己租住的宿舍而去。

  ...

  东方饭店。

  太阳偏西,跟张敏有一搭没一搭就昆山镇上东家长西家,短鸡毛蒜皮事聊了半个下午。

  黄海波忽然问:“知道镇上女中什么时候放学?”

  张敏愣了一下:“五点...”

  想到早晨那两个女生欺侮刘小悦的事,他赶紧换回袁书的身份。

  得去接小姨子下学。

  这是他作为姐夫仅能做的事之一,他发誓,绝不会让刘欣的家人受到一点伤害。

  至于老刘认不认他这个女婿,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

  “老板,我出去办点事,回头咱们再细聊。”袁书回身换了衣服出门往早晨刘悦走的方向疾走。

  随便找了个人打听了一女子中学方向,加快了脚步。

  张敏觉得很奇怪,老黄不是说才放出来无亲无故的么?

  他这时候去女子中学干什么?

  难道他有女儿在女子中学上学?

  看他的年龄这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女儿啊!

  摇了摇头,继续洗菜,为即将到来的客人作准备。

  小镇并不大。

  黄海波远远看着几个男生在叫刘小悦。

  刘小悦却低着头没有理他们,站在路边顺便买了包烟。

  等刘小悦走过后才慢慢跟上,没想到刘小悦却没有走最近的小巷,而是绕了一个圈。

  稍一思索就明白刘小悦应该是怕早上那现从个女生堵她!

  捏了捏头,远远跟着刘小悦再次转入长江中路,路上行人并不多。

  一直行走在背着阳光的阴暗的刘小悦忽然被一个身影扑出来抓住...

  袁书停下脚步,并没有冲上去,因为他看见那人是早上到刘欣家的那个姑娘。

  下午敏出去买调料回来,说那家人姓杨,应该是她表姐。

  袁书地转身,绕小巷回到东方饭店。

  “表姐...”刘小悦又蹦又跳,眼里竟然渗出泪花。

  两人相互抓着胳膊,杨颖看到刘小悦,忽然想到刘欣,刘欣比她大,是她表姐。

  落水身亡,不仅没拿到赔偿,而且还被人污陷说通赤,甚至还连累到舅舅家。

  以至于舅舅家现在都快处于人亡家破的境地,原本表姐妹重逢应该是件高兴的事。

  心里总觉得有些梗,大表姐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薪水挺高,不知道偏偏日子却过得清苦。

  听她说找了个男朋友,家里却谁也没有见过。

  在上海工作几年,所有存款就买了一个巴掌大的小院子。

  杨颖昨天才从美囯留学回来,家里却立即给她安排相亲。

  她才二十一岁,母亲说她是个老姑娘,她不服气,说国这二十几岁结婚的大有人在,还威胁,要是再逼她,她就回美囯找个洋女婿,母亲才终于作罢。

  听说表姐出了事,舅舅家跟着倒霉,一大早就缠着爸爸带她到舅舅家看看。

  这注定是一个次悲伤的亲人见面。

  姐妹花手拉手一同回前边不远处的家。

  穿过绸庄商铺,跟舅舅打了个招呼,两人走到后院。

  回到家里,刘小悦感觉到家里亲人相聚的喜悦气氛。

  后院分两进,中间靠北屋里摆着十多架纺车。

  明天刚好是端午节。

  女工们早早放了假,家里大人婆子们正在包棕子。

  刘小悦拉着表姐,两人直接噔噔噔上楼。

  杨颖跟在刘小悦身后,走进小悦悦的闺房。

  屋里的陈设和几年前自己来的时候没有任何改变。

  天还没有黑尽,老旧的书桌,屋顶钉了席做的吊顶,斑驳的墙上挂关的黑白全家福看起来有些阴森。

  杨颖看着昏暗房间里照片上表姐微微翘起的嘴角,一时无语。

  没多会儿,二舅妈许玉秀端着水果上楼,当年她家道中落,被卖入梨园被养成当红清倌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江南四枝花她排第一。br>
  想要为她赎身的文人雅士达官富商人多如牛毛,追求者能从吴县排到昆山。

  她却悄悄嫁给青梅竹马的刘志强当了二房。

  大房所出的刘欣意外过世,还边累到家人...

  所以她将女儿看得很严,要求刘小悦绝对不能沾红,不时找学校老师苏清打听刘小悦的情况。

  她跟杨颖打了个招呼,转身下楼忙活。

  明天镇上会举办赛龙舟,姐妹两坐在越来越暗的屋里说着悄悄话...

  江南水乡,河道密布。

  一大早,娄江河畔已经锣鼓震天,热闹非凡。

  姐妹俩吃过早饭出门,许玉玲担心两人受到骚扰,让家里长工吴河生跟着。

  人都去了河边,大街上的行人很少,杨颖决定先带表妹去镇上商号买些小零嘴,然后再去河边看赛龙舟。

  主会场处早已人山人海。

  杨颖看了一会儿,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囯外早已是冒着黑烟的轮船行走远洋大海之上,比龙舟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似乎再也找不到儿时与表姐一起看赛龙舟的感觉。

  刘小悦年年看,觉得十几条船划来划去也没法多少意思。

  两人决定趁街上的人少,到处逛逛。

  从人群里挤出来,直接把看龙舟津津有味的长工吴河生给甩掉。

  姐妹俩在镇上东游西逛,嘴里塞着零食说着往事。

  浑然没注意到,不远处有个猥琐的身影远远地跟着。

  袁书脖子上搭了条毛巾,手里拿着纸笔,习惯性画着线条,还标些常人看不懂的符号。

  他根本不相信什么官方出的地图,因为官方出地图先要测绘,然后再审,地图出来后,说定原本的张三钱庄已经换成了李四当铺。

  忽然心生警觉。

  因为,刚走过的一小巷子中有两个学生模样的人在做着他同样的动作。

  想了想,转身往小巷子中走。

  巷子中的学生看到有人过来,不慌不忙收起本子捏在手中,装着对巷子中的古建筑指指点。

  看到过来的是个胸前系着围袄的厨师,两人长出了一口气。

  根本不理会穿着脏布鞋过来的袁书。

  南方的天气很热,袁书并没直接打量这两个年轻人。

  双方很快擦肩而过。

  袁书走过后,脸色立即变得阴沉。

  因为,两个学生虎口都有磨痕,这样的事他干过多次。

  那是磨掉枪茧后留下的痕迹。

  正常情况下,至少要半个月时间才会变得与正常人差别不大。

  但是只要天天拿枪训练超过三个月,虎口就会留下枪茧,而且这种印迹几乎一辈子都不会消失。

  因为磨掉老茧表层,皮肤细胞会以为身体受到伤害,全能细胞会自动再次生长!

  除非...天天泡在牛奶,这种冷门研究,只有闲得没事的美囯人才得出来。

  他也是在法兰西执行任务时买了份科学报上,闲得无聊等待时发现了这么一遍论文。

  没想到,竟然发现这两人的异动。

  而且,今天龙舟大赛,官方的人都娄河边维持秩序,象测绘局这种冷得发指的衙门,昆山镇绝对不可能设立。

  即使是南京来的,也不用化装成学生。

  假设是学生实习的话,更应该会有当地人作向导,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就躲躲闪闪,而且那枪茧也绝非三个月,至少十年以上!

  这就有些意思了。

  思考这些的时间并不长。

  转出小巷子,袁书直接走向县衙门警队。

  听到来报官袁书说得有板有眼,接警的警员吓了一大跳,让袁书等一会儿,赶紧打电话向吴县请示。

  接到警队打来的电话,党务调查科一处不敢怠慢,立即向吴县站长程一鸣汇报。

  上午才接到通报,下午就接到警队通报有人发现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人出现在昆山。

  程一鸣激动得手发抖,如果能秘密抓住那两个家伙,说不定能藤摸瓜将小鬼子安插的这一期特工一网打尽。

  赶紧往南京汇报,没到五分钟,顶头上司调查科上海特派员杨登赢直接给他来电话长。

  指令只有四个字:“全力抓捕!”

  程一鸣听得出老上司语气中的兴奋,这还得了?

  赶紧给吴县警队打电话,让他们转告昆警队绝对绝对不要轻举妄动,要先派便衣跟着,一切等他们来了再行抓捕。

  听到程站长,连续两个绝对,哪敢怠慢,立即打电话到昆山警队,交待如何如何...

  语气比局长死了亲娘老子还有紧张。

  接警的警员有些懵,电话的声音虽然有沙沙的电流声,但是曾经听县局局长训话,声音他还是能听得出。

  赶紧到接警室,却发报案的人不见,收里惊。

  要是报假警,这回玩笑就开大了。

  硬着头皮迅速换便装,听到报警人说的仔细,想了想连鞋袜都全换了早准备好衣服。

  一个戴礼帽的短衫汉子从警队大院出来,跟着顺着大街往报案人说的那小条巷而去。

  藏在不远处巷子口的袁书点了点头,效率还提挺高,时间没有超十五分钟...

  大街上边走边瞧的姐妹花,根本没有理会从旁边跑过的便衣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