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特工风云>第25章 考察团的到来
  民国商业初具规模,合伙制公司多如牛毛。

  一大早。

  江东来提着个沉重的大包袱走进刘氏绸庄。

  刘志强见来了警员,不知道这位手里提着的什么东西,心里有些虚。

  以为是自己小舅子藏在自己家里的事事发。

  故作镇定大声招呼,以让后院的人听到:“江警官一大早来小号,有何贵干?”

  江东来挥了挥手:“别说那么大声,我知道你小舅子藏在你家老宅...”

  刘志强脑子瞬间懵了,强自嘴硬:“你别瞎说...”

  江东来也不废话:“我事多着呢,你小舅子那案子结了,我跟你说说入股你家绸庄的事...”

  “你说啥?”刘志强更懵,小舅子没事了?而且...现在全江南丝绸行业一片惨淡,这位脑子进了水?

  江东来开门见山:“我投一笔钱,占你刘家作坊跟店铺的五成股份,你开个价。”

  刘志强摇头:“大家都是一个镇上老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不能坑你...”

  “好,就冲你这句话,我投两千大洋,占四成股份。”

  刘志强觉得这位纯粹寻自己开心:“别扯了,你投两千大洋,敝号全转给你都没问题。”

  “你说真的?”江东来笑了笑。

  刘志强正色道:“现在丝、纺行业被上海的松井株式会社冲击,我们每纺出一一个丝锭就倒亏损五毛钱,你怎么就不听呢?”

  江东来将放在旁边包袱提到柜台上:“两千大洋,四成股份,亏了算我的...”

  刘志强愣了:“使不得,你真不能往火坑里跳啊...”

  “呵呵,别啰嗦,赶紧打收条...”江东来当然清楚现在生丝,纺织,印染全部亏损。

  有些想不通黄大哥这么做到底是什么目的。

  ...

  送完小姨子上学的黄大厨子站在东方饭店门口,看着江东来从刘记绸庄出来。

  两人对了个眼神,大厨子给他发了根烟。

  江东来接过来点上,两人友好的聊了几句后,快步离开回警队宿舍。

  柜台后张敏忽然觉得早晨的时光挺美好,这位才来两天就跟周围的商铺混熟悉。

  而且还跟镇警队的人也能说上话。

  黄海波转头进屋,建议修订一下菜单。

  增加几个特色凉菜,跟炖菜,这样不至于集中上客的时间,点的餐总是忙得手忙脚乱。

  张敏从柜台下边抽出一张纸,跟柜台外的黄海波面对面研究。

  张敏的毛笔字龙飞凤舞,一笔一划如铁钩银画,飘逸中带硬朗,跟张敏气质匹配。

  “这毛笔字写得真好。”黄海波忽然夸道。

  张敏眼神黯淡:“那有什么用,女人家总是要嫁人,只是上了个中学就被嫁出去。”

  “你去上海闯过?”黄海波看了张敏一眼。

  “在表姐洋行里当了几年营业员,这两年表姐生意每况愈下,请不起人。”

  “你会洋文?”

  “会几句...”

  “挺有文化的嘛。”

  “得了吧,在上海谁不会几句?”

  “为什么回来?”

  “有个混蛋成天来纠缠我,要纳我做小。”

  “他不怕你克夫?”黄海波眉毛一挑。

  “你觉得有文化的人会在乎这个?”张敏盯着黄厨师不转眼。

  老特务不上当:“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

  来自英格兰的考察团没有坐火车是因为那玩意太快,没办法体验江南水乡的特点。

  约翰坐着振亚公司安排的船上,在一众股东陪同下参观设在各个镇上的纺织厂。

  到达昆山镇时刚好十二点左右。

  到了中午,自然要考虑吃饭的问题。

  镇上没有西餐馆,直接到有名的酒楼里吃中餐。

  振亚公司负责接待的人自然带了刀叉,以免客人不会用筷子带来不便。

  对于这样的海外大公司到来,得到消息的镇长自然要作陪。

  不过这跟东方饭店没什么关系。

  不过镇上来了西洋人,倒是引来不少人远远围观。

  留在镇上的贾汝钧立即招呼留下的两同事负责警戒。

  要是外商在镇上出了问题,他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警队全员出动保护。

  得防小鬼子的特工搞破坏。

  ...

  镇女中。

  马上就要升学考试,苏清刚给学生们做习题讲解。

  同学们似乎也很珍惜中学最后的时光。

  中午放学,学生都在教室里吃饭。

  女中面对附近几个镇招生,比较远的学生自然不会回家。

  而且,学校为学生及老师提供免费午餐。

  不得不说,江南的商人们在教育方面还是很给力,即使这两年生意不好做,给学校赞助仍然不遗余力。

  教工食堂。

  教勤人员各自拿着餐盘到窗口取餐。

  校长姓许,本地人,看着食堂里的菜品苦笑。

  学校得到的捐助虽然并没有减少,随着物价升高,学校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性很可能夭折。

  也许,下个学期开学,午餐还得降低质量。

  几个年轻教师带完这一期学生毕业,就会离开学校。

  新来的老师到现在还没定下来,让他头发都快急白。

  “许校长,有人找...”门卫带着一个姑娘走到门口。

  姑娘落落大方:“校长好,我叫温玉梅,来应聘教师...”

  许校长大喜,这位说好大前天过来,一直没等到,还以为她反悔不来了呢:“老刘啊,赶紧给我炒两个菜...”

  厨房里的老刘也是眼前一亮:“好嘞...”

  这年头,老师的待遇其实不算低,但是每年师范学校的准老师还没毕业,就被各大县城学校给抢光。

  女中自然需要女教师,而女老师更是难求。

  一般都愿意去大城市,很少有人愿意到镇中学任教。

  这位温老师,是他通过关系,好不容易才从上海师范学校要来的。

  因为,这里距离大上海近,学校希望能招一名会外语的女老师。看書喇

  许校长也不客套:“温老师啊,你先了解一下我们学校师生,看看从哪里入手,等有空我们再签一个契约,不过实习教师工资不算丰厚,每个月八块大洋,包一顿中午饭。”

  “那真是太好了。”温玉梅说。

  校长无言以对,八块大洋还太棒?早晚吃饭都要去掉三块。

  只是,他不明白,温玉梅想的是八块大洋可以买很多书送给学生们,当然太好。

  学校严重缺乏外语老师,因为小镇根本留不住人才。

  年轻会外语的很多男性师范生很容易涉红,而且优秀的毕业生都去县城,谁愿意留在小镇当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