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28章 论谋生技能
  不久后,就要县试了,满打满算,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不能随意浪费。

  苏齐本是理科生,同古代的书生们相比,在科举一途上,并不占优势,

  唯有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战胜他们。

  而许丹,既然才名享誉青州,那定是有实力的,

  更何况人家还在京城的学府里进修过,学问铁定在自己之上。

  虽然这点苏齐不想成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京城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哪里是一个小县城能比得上的。

  原身又只在前几年读过镇上的私塾,自从他爹死后,就一直在家自学,想想这中间的差距,就让人心慌慌。

  更何况,人家许丹家境殷实,各种学习资料,定是手到擒来,人家可以全副身心都放在学业上。

  反观自己的家境,虽说之前得了笔赏银,但是也仅能维持一段时日。

  科举之路漫漫,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必须找到一项稳定的经济来源。

  替书肆抄书是一条,但这条利润微薄,仅能维持家庭支出,不足以支撑科举。

  幸好知县大人替自己开了条新路,日后可以靠绘画赚钱,而且赚得比抄书要多。

  待过了与海知县的约定时间,自己就画几幅拿出去试试,看能否打开销路。

  虎图不能画,那就画些别的,如今市场上最多的是山水画,最缺的是人物画。

  物以稀为贵,那自己就画一幅人物,另一幅动物。

  人物画就定为《仕女图》,比较传统,也是自己擅长的。

  动物本想画猫,但又怕这个新品种会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如今的大圣朝还没有猫这种生物。

  苏齐想了想,决定画一幅《奔马图》,后世徐悲鸿的马图就成了他参考的对象。

  拟订好题材后,就是选画材了。

  还是准备兼并水墨与西洋画,将两种画技融为一体来画。

  看着书桌上的彩铅,感叹要是有水彩该有多好,画起来能更省力些。

  若不然再去状元书肆看看,有没有新进来的西洋画具?

  今日天色已晚,还得明日再去。

  于是第二日一早,苏齐就来找汪掌柜了:“汪叔,最近店里可有新进的西洋画具?”

  “来得正好,昨日刚到了一批新品,我依然不知道有啥用,不过想到或许你能用,就给留了下来。”

  说着,汪荃就让伙计将新到的画具拿了过来。

  一拿到手,苏齐眼睛都亮了,只见一木盒子里,整齐排列着二十四色水彩笔,只是笔头做成了毛笔的模样,这可能是水彩笔的雏形。

  “怎么样,这笔你可会用?长得很像毛笔,倒是可以用来画水墨画,但是又不能沾墨。”

  汪荃看着木盒说道。

  苏齐笑道:“这笔叫水彩,确实同水墨有些相似,但比水墨明艳,而且颜色也比水墨多。”

  此时的水墨虽也有彩色的,但也就两三种,比起水彩来,自然是不够丰富的。

  “这么说,这笔你也确实会用?那就好了,不如你再给我画幅彩图?”

  苏齐回道:“我今日过来,就是想跟汪叔谈一谈这绘画的事。”

  汪荃略微一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就笑着说道:“好说,走,咱们上楼详谈。”

  于是两人来到楼上的雅座,闭门交谈。

  苏齐将自己的打算一一道来:“我打算不定期出些画作,放在书肆寄卖。

  绘画的风格独树一帜,有别于如今市面上的画,只是不知如今的市场接不接受。

  关于这一点,我想听听汪叔的意见。”

  苏齐的绘画水平,汪荃大体了解,其画作放在自己书肆卖,汪荃完全没意见,他笑着说道:

  “市场喜欢新奇的东西,何况连知县大人都赏识你的画作,你更该对自己有信心才是。

  至于这分成,你六我四,你看如何?”

  其实,苏齐心里的价位是“三七开”,但还不清楚自己的画能不能打开市场,贸贸然加价,怕会因小失大。

  于是他说道:“就按汪叔的办吧。”

  这边谈好了合作,苏齐就连夜将两幅画画了出来。

  画好后,就掏出上次篆刻的印章,盖了个章上去。

  只见署名处印出“东白先生”四个篆字,这是苏齐给自己起的笔名。

  宋有“东坡先生”,这里有“东白先生”,

  日后就算画作出了问题,被骂的也不是他苏齐,而是“东白先生”,与他毫不相干,完美!

  汪荃又见苏齐,吃了一惊:“贤侄一个晚上就画了两幅大作?”

  要知道,普通画手,没个三五天,是完不成一幅画的。

  等苏齐将画作缓缓打开,汪荃更是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人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真真是难得一见的才子。

  “贤侄,我方才想过了,以你如此精妙的水平,理应走高端路线。”

  苏齐问道:“何谓高端路线?”

  汪荃回答:“你这两幅画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画技更是世所罕见,若放在书肆,怕不一定有人敢买。

  不如放到拍卖行去拍卖,或会卖出好价钱。”

  苏齐点头,到拍卖行去买东西的,非富即贵,

  自己的画若能在拍卖行打开销路,那日后就不必为银子发愁了。

  “汪叔说得是,不知汪叔可有认识的人在拍卖行工作?”

  “巧了,我正有一好友,最近在青州府开了家拍卖行,正在搜罗新奇的东西好吸引顾客。

  我将你的画作拿去给他试试,如何?”

  “那就多谢汪叔了。”

  苏齐弯腰作了个长揖,看对方的眼神,就跟看财神爷似的,直将汪荃看得摇头,道: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成与不成,还得看时运如何。”

  “不管结果如何,汪叔你都是我的大恩人哪,日后定结草衔环来报答您,请受我一拜。”

  “哈哈哈,好说好说。”看書喇

  谈好条件后,两人就签了一份协议,苏齐还补写了一份委托代售的文书。

  做完这些,苏齐就告辞回家了。

  卖画的事定下来后,就要准备过年了,乡村里过年,年味还是很浓的。

  虽说新年还没到,但是过年的气氛却早就高涨了起来。

  烟花爆竹轮番上阵,村里的小孩子们嘻嘻哈哈地成群街对面,围着村子乱跑。

  在外务工的人,也都三三两两,穿着体面的衣服,大包小包地回家来过年。

  虽然今年的年景不好,但过年的时侯,大家还是会淘钱出来,买点鸡鸭鱼肉的回去品尝。

  且不能一顿吃完,一定要有剩余,预示着“年年有余,丰收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