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37章 县试中
  苏齐不由得想起,曾经高考前的模拟考,

  学生们趁着监考老师不注意,就用手势相互比划,打着各种暗号,探听考题答案。

  不得不说,这一点上,古人可比现代人精明,各方面都准备得很到位,想作弊都找不到出口。

  海大渝是此次县试的主考官,开考前自然要作一番宣讲,大体也就讲些考场纪律,再对考生做一番鼓励之类。

  这些苏齐都听烂了,但此刻还是得摆出洗耳恭听的模样来,其他考生无不如是。

  今日天公不作美,宣讲的时侯,天上突然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

  虽说不大,但影响却不小。

  若是分到漏雨的考棚,考试途中,不小心让雨水污了卷子,那这场试就算是白考了。

  古代考试的时候,卷面分占得比重可是很大的。

  若卷子上有污点,无论是考生写错涂改时弄污的,还是食物或水弄污的,考试分数统统要打折扣。

  遇到严厉的考官,看不过眼直接就作废,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即使考生自己淋成落汤鸡,也得保护好卷子不受雨水污染。

  幸好苏齐分到的,是一个不漏雨的考棚,不用担心雨水带来的烦恼。

  也不知哪个考生会踩狗屎运,分到漏雨的考棚,只能祝君好运了。

  等衙役发完试卷,摇起响铃,第一场考试就正式开始了。

  县试的第一场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试卷的开头就是几道经帖题,也就是填空题,

  基本从四书五经中抽取,只要科目背熟了,过题是不难的。

  当然,如果临考心态不好,导致发挥失常,那就另当别论了。

  苏齐没有马上动笔,而是先将试卷从头到尾都扫了一遍。

  只见卷子上有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十二个字,

  另外还有空白纸两张,专门用来打草稿。

  这书写的规矩,倒是跟现代比较相似,

  行文必须规范整洁,还不能超出密封线之外,否则被视为无效试卷处理。

  苏齐审完题,就先打起了草稿。

  草稿打完,检查过后没有错别字,才稍停了下来。

  这时,他感觉肚子有点饿了,看看时辰,已近中午。

  拿出先前准备的饼子和干肉,就着考场提供的开水,囫囵对付了一番。

  等吃饱喝足,冻僵的身子才渐渐恢复了些暖意。

  于是,接着答题。

  接下来要考的是一道五言六韵的试帖诗。

  背四书五经倒是不怕,这做诗就有些难了。

  原主作的诗只算勉强能看,而自己又是个理工狗,文学素养完全不到家。

  想要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简直是痴人说梦。

  若抄袭前人的诗呢?也行不通。

  因为他此刻脑待空空,根本就想不起来有什么应题的诗。

  没办法,还是按照规格,自己写一首中规中矩的诗吧。

  幸好本朝科举对诗歌的要求不高,只要格律正确,平仄不乱,中心思想明确,就能顺利过关。

  也幸好这一次考题很宽泛,春日,

  又大又好写的一个题目。

  研究了一会,苏齐就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写了一首出来,又认真修改了一番。

  前后读了好几遍,反正韵律没错,自己也读得通,勉强算是满意。

  确保没有错别字后,这才开始誊抄试卷。

  科举对卷面的整洁度,要求非常高。

  若是因为写错字而有了涂改,那就等于污了试卷。

  这样的卷子考官看都不看,直接捡起放在一旁,考生可能就直接落榜了,到时哭都没地方哭去。

  因此,苏齐在誊抄的时侯,分外小心谨慎,确保不因紧张而写错任何一个字。

  所以,科举不仅要考核考生的学识,还要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

  县太爷作为主考官端坐在上首,身边还有一群考官虎视眈眈地盯着,

  心态不好的人,很容易就崩盘了,

  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科举这条路也是走不远的。

  幸好苏齐有经验,既经历过高考,也经历过科举。

  此刻只不过是,再重新走一遍过场而已,

  内心不说平静无波,至少也没激起几朵浪花来。

  等将所有的题都誊抄完,已近傍晚,离考试结束的时间也不远了。

  县试都是当日交卷,考生必须在天黑之前完成答卷,

  否则等天一黑,考场又不提供蜡烛,还能不能看清试卷都是个问题。

  苏齐检查无误后,就摇铃交卷了。

  两个衙役闻声而来,一个负责确认考生身份,另一个负责封卷糊名,

  随后两人分别签下自己的名字,以供日后查证。

  先交卷的考生还不能离开考场,只有等所有人都交卷之后,才能开门放排。

  终于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考生们鱼贯而出,每个人的脸上都形色各异。

  有一脸轻松还与旁人谈笑风生的,

  也有哭天抹泪大喊自己还没写完的,

  还有人一出来就晕倒了。

  春寒料峭,考生又都穿得单薄,再加上考试的时侯精神绷得太紧,一出考场就病倒的大有人在。

  苏齐紧了紧身上的衣衫,虽然感觉也有些冷,但好在没有生病,真是万幸。

  这时,杨文面色发白地朝他走来:“表兄考的如何?”

  苏齐看他脸色,就知道八成考得不太理想,于是斟酌着说道:

  “马马虎虎,也不知能不能过。”

  杨文听了忍不住吐起了苦水:

  “我怕是不能过了。

  平日里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临到考场却脑子一片空白,一个都想不起来。

  怎么会这样,那些题我明明都会作的,为何就是想不起来?

  这第一场都考不好,后面的还有什么指望......”

  说着说着,竟忍不住呜咽起来。

  苏齐摇头,心道:还是太年轻了,就这点心里素质可不行。

  于是伸手拍了拍对方的后背,安慰道:

  “没事,你这是第一次下场,太过紧张导致的。

  这一次就当作累积经验,后面还有一场好好考,为下一次作准备。

  像你表兄我,不就累积了好几场的经验?

  所以再上考场也就不会太紧张了。”

  “真的么?”

  杨文迷蒙着泪眼,一脸天真地问道

  呃,你听听就好,苏齐呵呵了两声。

  若被舅舅舅母知道,自己竟然鼓励表弟落榜,

  争取多考几次,好提高心里素质,

  还不得跟自己这个外甥翻脸?

  拿自身当反面教材的,怕是也没几人有这么大的胸襟了吧!

  苏齐岔开话题:“既然考完了,咱们快回去吧。

  吹了冷风,赶紧回去喝碗姜汤去去寒,

  否则只怕会感冒,舅母也定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