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74章 准备院试
  俗话说,三年科举,十年模拟,如果将这些题都做到烂熟于心,等上了考场也就不怕了。

  随着院试的时间一天天逼近,苏齐又到了离家的日子。

  院试的考场,也是设在府城,这次依然要提前几天出发赶往府城。

  出发前几日,刘氏就每天早中晚三炷香地祭拜丈夫和公婆,请求他们保佑儿子顺利通过考试。

  而林钰,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天天煮状元菜给丈夫吃。

  这一日煮的,乃是一只公鸡,俗称“状元鸡”,整整炖了一天一夜,香味也弥漫了一天一夜,两个孩子自然也馋了一天一夜。

  等状元鸡上桌的时候,肉已经炖得稀烂,一筷子下去,连鸡骨头都承受不住,直接脱肉而出。

  王荣欢呼着立马要吃,小羽先夹了一个鸡腿放在弟弟碗里,随后又给每个大人的碗里都分了鸡肉。

  轮到苏齐的时候,她将鸡头加了过去,并嘱咐爹好好吃:“奶奶说了,缺什么补什么,鸡头里有脑子。

  爹爹要考试,就得吃鸡头多补补。”

  苏齐听了直接无语:你爹我长得像个缺脑子的?

  离家当日,全家都起了个大早,林钰帮丈夫整理行李,刘氏和女儿苏荷,则忙着准备要带的吃食。

  两个小的就围着苏齐,替他打气。

  身后有这么多人支持,苏齐只感觉信心满满,此次一定不负众望,顺利过关。

  挥别了一张张期盼的面孔,他背起行囊,踏上了院试的征途。

  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府城,路途上来说,早已驾轻就熟。

  天还未亮透,马车行驶在安静的过道上,哒哒作响。

  苏齐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只从包袱里拿出书本来复习。

  科考中,院试是一场转折性的考试,如果过了,就能取得生员的身份,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自此,将正式跨入“士”的行列。

  士、农、工、商,从社会地位上来说,士一直高居榜首。

  秀才乃是“士”的最低一层,俗称“下士”。

  虽然地位不高,却能比普通人多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比方说,可以见县官不跪;即使犯了案,府官以下也不能对其用刑,官员见面也会以礼相待等。

  虽然不多,却也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院试会将通过考试的生员,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

  第一等,考试前十名的,被称为禀生。

  取得禀生资格之后,能免费获得官府派送的禀米津贴,属于吃公家粮的特殊人才。

  而且,禀生还能为县试、府试、以及院试的考生做担保,以赚取合法的外快。

  这一点就令苏齐格外羡慕,想起之前自己请禀生担保,可没少花银子。

  第二等,增生,比起禀生来,待遇差了些,没法享受官府的特殊津贴。

  但谋生已不成问题,比方说,去学堂当教仪等。

  第三等为附生,也就是常见的普通秀才,这也是秀才最多的一个群体。

  苏齐将自己的目标设置为禀生,但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个目标若要达成,并不容易。

  即使如此,他还是想奋力搏一搏,七分努力,三分天意,咸鱼也是有梦想的。

  到了府城之后,依然同上次一样,先到府衙报道,登记个人信息,拿到准考的浮漂。

  所有事情都办理妥当之后,才转去了寓馆。

  苏齐是个怀旧的人,上次住寓馆的经历还历历在目,

  这使得他对寓馆有别于客栈的亲切,所有这一次还是打算入住寓馆。

  一进到寓馆,那份“亲切”的味道就直扑鼻端,苏齐深呼吸一口气,接着就捂住口鼻咳嗽起来:

  果然够亲切,一个字,爽!

  虽然寓馆还是那个寓馆,但宿舍换了,同住的人也换了,粗粗扫了一圈,没一个认识的。

  虽然不认识,但招呼还是要打的,毕竟还要同住好几日,也算是同窗一场,打好关系,对大家都有利。

  展开笑颜,他同宿舍里的人都拱手问好。

  伸手不打笑脸人,其他人也热情地回礼,如此,便算熟络了。

  而且苏齐发现,此次的考生里,有两位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皓首穷经,只为功名。

  这些人寒窗苦读一辈子,也不知进了多少次考场?

  直到头发都白了,还在为取得秀才功名而伤神,想想都令人唏嘘不已。

  这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认识到院试不同于之前的考试。

  这里除了,有像自己这样头一次参加院试的应届生,还有很多身经百战的往届生,竞争不可为不激烈。

  自己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在应考经验上,都比不上后者。

  若想脱颖而出,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不仅这次院试,越往后,遇到的对手只会越强劲,通过考试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

  想走过科举这座独木桥,显而易见地,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日后能走到哪一步,其实苏齐也不能把握,他能把握的唯有当下,

  将眼下这场院试顺利走完,再去考虑接下来的路。

  将行李都规整好以后,苏齐就来到盥洗室,

  冲了个澡,洗去一路风尘,换上干净的长袍之后,才去到饭堂吃东西。

  此刻吃着饭堂的食物,不免想起临走前媳妇煮的状元鸡,同这里的饭食比起来,那鸡可算得上珍馐佳肴了。

  看来自己的口味,最近被媳妇给养叼了。

  从前习以为常的食物,如今怎么就这么难以下咽?

  囫囵吃了几口,苏齐就起身前往霍府,准备去拜访六如先生。

  自己既已拜入六如先生门下,那来府城自然是要去拜见恩师的。

  何况上次能顺利救出小舅子,也是魏管家一手促成,自己不但要感谢魏管家,更要感谢先生。

  毕竟魏管家也是先生的人,这笔恩情,还是要记在六如先生的身上。

  此外,先生还专门跑到惠山县,替母亲医治褪疾,这份恩情更是无以为报,只能铭记在心,等日后寻机会报答了。

  苏齐来府城的时侯,就带了些土特产,专门送给六如先生。

  虽然这些值不了几个钱,但也是家里人手把手制作出来,纯天然,无污染。

  这一份心意,就抵得上百金千金。

  果然,六如先生见到这些特产,很是高兴:“上次从惠山县回来,我还遗憾,没能将当地的美食一起带回。看書喇

  现在你倒是给我送了过来。

  不错,你这个弟子,收得甚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