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77章 小道消息
  苏齐咂了咂嘴,仔细观看起来。

  先不论画技如何,立意倒是表达得很明确。

  只见画上有两个男人,赤手空拳撕扯在一起,看的出来是在打架,只是打架的姿势很不好看。

  这让苏齐想起方才与许丹打得那一场,是不是也同这画上画的那么---辣眼睛。

  “怎么样,这幅《不讲武德图》画得如何?可能入得了六如先生的眼?”

  此画的名字倒是取得别致,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人是在讽刺自己。

  何况还想让六如先生能看得上?这傻大个怕不是想多了?

  苏齐瞥了张敞一眼,淡定地给了个简评:“立意明确,布局尚可,其他还需磨练!”

  张敞听了眼睛一亮:“多谢苏兄看得上我的画,其实我也认为我画得不错,很匹配我家武将的风格。

  奈何还有人说我画得不好,想来是他们水平太低,欣赏不来我的画作。

  看来只有苏兄一人是我的知音。”

  呵呵,自己什么时候成他知音了?

  这人太想得开,也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自作多情。

  “苏兄替六如先生作的画,用的是何种画技?”

  “我......”

  “苏兄可知,如今时下最为风行的画法是什么?”

  苏齐看着他摇头,配合地问道:“是什么?”

  果然,张敞炫耀道:“时下最流行的,是水彩。我这幅画,就是采用的水彩笔法,是不是很有意思?

  传言此笔法乃是东白先生所创,而且东白先生还用这种笔法,画了几张颇具特色的画作。

  惠山县知县用那些画举办了一场筹措粮款的拍卖会,这些画一出现在拍卖会上,立刻引起了轰动。

  当场就被富户出大价钱给拍走了。

  经此一役,东白先生在书画市场,彻底火了起来。

  由其创立的绘画技法,更惹得绘画爱好者们争相模仿。

  尤其东白先生的画作,几乎被炒成天价。

  可惜的是,市场上并没有先生的画作流出,有的也只是传说中的那几幅,还都是已被人给收藏了的.....”

  其他没注意,但“天价”两次,苏齐听得特别清楚,想不到自己已经这么出名,几乎都要成一代宗师了。

  那若自己此刻再画几幅画作,拿出去卖,岂不是能赚到几辈子都花用不完的钱?

  本来还很兴奋,突然想到六如先生之前嘱咐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燃烧的小宇宙,瞬间就熄灭了下来。

  先生叮嘱自己,局势未稳定,不得轻举妄动,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与金钱比起来,那还是性命更重要。

  苏齐默念了几遍“保命要紧”,这才又重新稳下心来。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院试,其他的暂且放在一边吧。

  想到这里,苏齐看了眼张敞,此人是个心思单纯的良善之辈,值得相交。

  于是他压低声音对张敞道:“张兄,我不久前得到一个内部消息,是关于院试的,你想不想听?”

  张敞见他神神秘秘的样子,也忍不住凑过来低声道:“苏兄得了什么内部消息,说来听听。”看書溂

  苏齐道:“是这样的,我听说此番院士的主考官换人了。”

  张敞纳闷:“换就换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苏齐翻了个白眼,真是个傻大个,本着送佛送到西,助人助到底的原则,他耐心地点拨对方:

  “如果知道了主考官的行事风格,那么我们考试时,写的文章只要往这风格上靠一靠,入主考官眼的概率,是不是就会更大?”

  张敞的表情从纳闷,到茫然,再到煳提灌顶,几乎走了几个轮回,这才大睁着眼睛,一脸叹服道:

  “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原来考试还有这样的门道。

  那新换的主考官是什么风格,苏兄可知晓。”

  苏齐一幅孺子可教的表情:“我想跟你说的就是这件事,据可靠消息,新来的主考官主事风格,同何知府相似。”

  张敞挠挠头:“那何知府是什么风格?”

  “你附耳过来,我告诉你......”

  听后,张敞彻悟:“哦---原来如此。苏兄又是从何得知这消息的?”

  傻大个,这会倒是脑子灵光了?

  苏齐神秘一笑,张敞恍然:“莫非是霍.....”

  后面的话被苏齐给堵了回去:“嘘,话可不能乱说,否则被当成作弊就完了!”

  张敞忙点头如捣蒜:“晓得晓得,多谢苏兄提点。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好兄弟,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打住,你是不是还想跟我来个桃园三结义?免了,赶紧回去看书去,别打扰我复习。”

  于是,张敞“嘿嘿”笑着离开了。

  苏齐正在研读《小录》,看到张敞又去而复返,还神神秘秘地将一个瓶子塞到了他怀里?

  苏齐拿起看了看,问道:“这是什么,给我作甚?”

  张敞小声道:“就是抹在鼻子上那药,苏兄不是还用过的么?

  来之前,我特意出去淘了几瓶,留着考试时备用。”

  苏齐这才想起,抹了这药在鼻端,能暂时减弱嗅觉,那就不用被考场里的气味荼毒,从而影响到考试的发挥了。

  真乃考试必备之良药。

  他笑着道了声“谢”。

  ......

  很快,到了院试开考的日子。

  这一天,天还没亮,考生们就匆匆起床了。

  简单梳洗,检察考篮,再到饭堂吃过专为考生煮的“状元粥”后,苏齐就加入了进军考场的队伍。

  院试属于淘汰制,主考两场:正试、附试。

  唯有正试过了的考生,才能接着参加附试。

  当然,若连正试都没有通过的考生,就只能提前整装行李,回家复读去了。

  虽然考生队伍依然壮观,但好在天气不错,不必为考场漏雨污了试卷而烦恼。

  对比于之前的考试,院试明显规格更高,检察更严格。

  观考场外是一排肃穆而立的官兵,而不是普通衙役,就可见一般。

  开始走流程了。

  官兵不是摆设,对于不顺从检察的考生,直接叉走,

  话太多唧唧哇哇的,直接叉走,

  被怀疑带小抄作弊的,直接叉走关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