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116章 乡试中
  座师到齐后,衙役才开始分发试卷。

  苏齐从考棚的窗口里接过试卷,撕开封条,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来。

  收到的除了试卷,还有一份答卷,一份草稿纸。

  按照规定,试卷和答卷均不能涂改,考试结束后还要统一收上去,包括草稿纸也是。

  苏齐将答卷放在一旁,先打开试卷和草稿纸,开始审题。

  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发现乡试已经不屑于再考默写题了,一上来就是经义。看書溂

  诚如六如先生所说,举人试以理解力为主,背诵默写这些小儿科的玩意,已经不配再出现在乡试的试卷里。

  第一题,经义题:八条目之悟。

  所谓的八条目,出自《大学》一书,具体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题目瞧起来很简单,就是让考生写一篇读后感,是个书生都会。

  但具体要如何下笔,就得好好思量一番了。

  因为越是经典的题目,写过的人越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是要花费一番心思的。

  不过苏齐没有争强好胜的之心,他只求稳妥过关。

  幸好《小录》里有对八条目的注解,还有几篇可参考的范文。

  苏齐借鉴整合了一番,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观点,这一题就算答完了。

  再看下一题,考的是诏、诰、表,这一题考得是官方文体。

  其中“诏”,指诏书,通常是翰林院的待诏学士,替皇上拟写的一种文体。

  至于诰和表,同样也是文体形式,分别用于表彰和上贺。

  试想一下,若有朝一日入朝当官,连中规中矩的公文都不会写,岂不是贻笑大方?

  所以这一题也不难,凡是立志科举的学子,必先掌握这三种文体,这是为官的基础,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格式一定要正确。

  而且公文很讲究词藻,越是词藻华丽,越是显得高大上。

  这一点苏齐本人是不太苟同,华而不实的东西他一向不太喜欢。

  但形势比人强,光凭个人喜好只怕得不到好的结果。

  所以这题还是得走大众路线,说白了,就是拽文。

  但凡事过犹不及,拽文拽过了,也可能适得其反。

  就比如开考前听说的一件事,据说上一科有一位考生,因其文笔有限,苦思良久也写不出一篇佳作来。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自觉高明的法子。

  他从脑中搜刮出一堆的生僻字,堆积出了一篇“表”书。

  阅卷时,直接将考官给整懵了,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写了些什么,但又不敢轻易弃卷,万一是篇奇文,岂不就错失了一个人才?

  最后实在没法,考官搬出了《说文解字》,直接对照着那篇表书一一查验。

  等到通篇查下来,直接将那考官气了个半死,这确实是篇奇文,不过是篇不知所云,狗屁不通的奇文。

  结果可想而知,卷子直接被丢弃一旁,考官还不解恨,直接以该考生扰乱阅卷秩序,浪费考官时间为由,划去了他作为考生的资格,责令其往后都不得再参加科举。

  前人的教训都是后人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言归正传,接下来的题也都着重在考察考生的理解力,考题也越来越接近做官的实用性。

  乡试连考九天,但每考三天,就会提供给考生一天的休息时间,也算是比较人性化的设定。

  在考棚里窝了三天,苏齐几乎筋疲力尽。

  墙壁漏风就算了,裹紧被子也能忍忍,但小床实在狭小,整个人只能蜷缩着躺上去,憋屈得很。

  白天要费脑子考试,晚上还睡不踏实,这种境遇只有感受过的人才会懂。

  幸好三天很快就过了,苏齐自认考得还可以。

  接下来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能够好好地养精蓄锐一下。

  ……

  睡梦中猛然惊醒,一睁开眼睛已经过了中午。

  苏齐抹了把脑门上的汗,方才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倒在了考棚里,乡试作废。

  幸好是梦,虚惊一场。

  他忙爬起来,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他得为明日的考试做好准备。

  苏齐摇了摇床铺,将上铺的张敞喊了起来,两人修整一番,就赶往集市采买明日带去考场的食材。

  当然,买的依然是煎饼和薄饼。

  途中经过烧鸡店时,张敞一把将人拉住:“少彦,我忍了三日,今日实在忍不住了。

  一定要买几只烧鸡吃了才行,否则我怕明日万一倒在考场上,却连只烧鸡都没吃到,岂不遗憾终身?”

  苏齐白了他一眼,馋嘴就说,找这么蹩脚的理由做什?

  “那进去吧,今日我们就买几只烧鸡好好补一补。”已经三天没吃到肉了,苏齐也想念得很。

  两人买了三只烧鸡带回了宿舍,苏齐一只,张敞两只。

  本来张敞还想配壶清酒,被苏齐给拦住了,就怕明日起不来,误了考试的时辰,岂不要哭死?

  两人大块吃肉,大口喝茶,早将斯文二字抛到了脑后,只觉这烧鸡真是前所未有得美味,想来皇宫里的珍馐佳肴,也不过如此了。

  两人吃饱喝足,就倒在床上谈论起考题来。

  “少彦兄考得如何。”

  苏齐笑了笑,漫不惊心道:“一般般吧。”

  “哎,听你这么说,想来是考得不错。我就惨了,能不能过还是个问题。”

  苏齐斜了他一眼,心道:信你个球,每次都说自己发挥失常,结果次次榜上有名!

  今夜不能睡得太晚,两人聊了片刻,就各自洗漱一番,连书都没看,早早上床睡了。

  次日三更才过,考生们就爬起来洗漱、检查考篮与浮漂,待吃过早饭后,又整齐划一地赶去贡院。

  到了贡院,如之前般检查、搜身后,考生们再次坐到考棚里,开始接下来的考试。

  呜呼哀哉!

  果然不出所料,恭桶没有清理,发酵的气味悠悠地飘入鼻端。

  苏齐忙屏息默念:闻不到闻不到闻不到……br>
  哐当,贡院的大门再次关上,乡试第二场正式开始。

  衙役分发试卷,苏齐接过,打开试卷开始审题。

  第一题,要求考生以“天下为己任”写一时文。

  这道题不难,中心思想也很明确,无非就是抒发一下“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小录》里就有这一类型的题目,苏齐将思路借鉴过来,多赞颂,多感叹,多用溢美之词。

  总而言之,拍上一连串的马屁,就算搞定。

  再后面是几道算学题,这些没什么好说的,对一个前世的理科生来说,也就是刷刷牙的事情,很快就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