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135章 还是科举最重要
  府学是官学,地方官想任免个把教渝,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也不是谁都可以任免,首先就得满足府学对教渝的硬性要求,即,必须是举人,但不限正榜还是副榜。

  苏齐是正榜举人,而且还是第六名亚葵,资质上完全没问题,不仅达标,而且还超标了不少。

  唯一欠缺的就是教学资历,就因为此,他还受了些刁难。

  苏齐来府学任教的第一天,就被班里的学生给摆了一道,他们准备了十几道题来为难他。

  苏大才子博学多才,机敏非常,小小的刁难又岂在话下?很快就被他轻松应付了过去。

  于是上课的第一天,他的班里就涌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

  课堂里除了你来我往的提问与应答,还时不时夹杂着唏嘘声,大笑声。

  以至于下课铃声响了半天,学子们还围着苏齐不肯让他离开。

  而苏齐头一次当老师还没摆好位置,他只当眼前的学子是自己的同窗。

  同窗之间嬉笑打骂再平常不过的事,在他心里没什么,但在学子们心里就不一样了。

  他们只觉得苏教谕平易近人得很,完全有没有其他教谕的架子。

  只觉连他的课,都比旁的课更有趣些。

  几堂课下来,苏齐在府学里的地位彻底变了,不再是个得中举人的学子,而是众教谕里面最厉害的一位。

  其实他教的课跟别的教谕教的课,并没有本质区别。

  唯一的不同,大概是,他更懂得培养活跃的课堂氛围,喜欢与学子们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

  而别的教谕,却往往太看中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因此上课时一板一眼,甚至颇多严厉。

  苏齐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自然产生了不同一般的化学反应:

  在学子间赢得了一众好评,而在教谕之间,则引起了一边倒的差评。

  有老教谕甚至向上投诉,说苏齐误人子弟,不应当再让其担任教谕一职。看書喇

  为此,苏齐也只是一笑置之:教学理念不同而已,没必要上岗上线吧?

  更何况,我可是有“陪海知府唠嗑之功”的,谁敢动我?

  果然没人动得了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齐对教谕这份职业,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有时甚至会产生恍惚:

  科举之路艰辛无比,自己何不就做个教谕,为伟大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似乎也挺好!

  但也仅仅就是一瞬,很快就被他否决了,因为他发现,安安份份当个教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当个特立独行的教谕,很快就会被同行排挤。

  几个老教谕很是看不惯苏齐的教学作风,认为他“师风不正”:教谕不像教谕,学子不像学子。

  如此作风,实在是不像话,连带着将学子们都给教坏了。

  但此人后台太硬,几人投诉无门,最后只能联合起来将人给孤立,妄图通过这种手段把人逼走。

  几次接触下来,苏齐就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他摇头叹气:

  有些人往往年纪越大,越呆板固执,很容易就困在原有的认知里出不来。

  他们习惯了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对于自己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嗤之以鼻,甚至到了不除不快的地步。

  本来也是为了能赚些外快贴补家用,才接下了教谕的工作,如今看来,只怕做不长久。

  虽然表面上,苏齐依然我行我素地维持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暗地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要读书又要教学,实在分不出多余的心思搞职场宫斗。

  等时间差不多了,他就辞去教谕的工作,安心准备科举。

  这一日,苏齐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写信人乃是许久未联系的张敞。

  张敞在信中说,他的家乡遭遇了倭寇的袭击,于是他弃笔从戎,进了军营,

  并在抗倭的过程中表现不俗,如今已经被提拔为了一个基层的武官。

  这斯还说,从前是听着他父亲和祖父的建议才参加科举,

  当真正面对倭寇的时侯,他骨子里的热血才被激发出来,原来做武将才是他真正热爱的事。

  所以他决定遵从本心,自此后在武将的道路上一去不再复返。

  这斯还说,因为苏齐是他的“亲”兄弟,所以由苏齐来接替他完成他父亲和祖父的期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看到这里,苏齐真想骂一句:啊呸,“亲”兄弟就是这么用的吗?

  你知道我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吗,不能共情就算了,居然还想往我肩上加重担?

  “亲”兄弟没得做了,绝交!

  但骂过之后,又有些羡慕。

  自己同张敞相识于微末,本来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人,如今人家已经先一步成了官,为国家的兴衰贡献着自己的血和热。

  反观自己呢,被困府学做一个小小的教谕。

  每日除了教学就是与同事勾心斗角,甚至还产生过“就这么下去也不错”的想法。

  张敞的信件给了他当头一棒,自己如此安于现状委实不应该。

  二舅的仇还等着自己去报,自己还有理想要实现,怎能困逸于小小的教谕身份,而失去了上进的心呢?

  想明白了各中关键,苏齐当日就辞去了教谕的职位,将全部心神重新归拢到了科举上来。

  为此他专程到府衙同海知府赔罪,毕竟人家也是好意才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自己要走也总得打声招呼。

  海大渝听了他的话,倒并没有生气,反而很赞同他集中精力专心科举的态度。

  给了他一通口头的嘉奖和勉励后,就让他走了。

  卸了职务的苏齐满身轻松,为了庆祝自己,再也不用看府学里那帮老头的酸脸,他特意到酒楼买了两只烧鹅回家。

  林钰见了奇道:“相公今日倒是舍得买这些,可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苏齐凑近了嘿嘿笑道:“昨日我发现娘子胸前少了二两肉,着实将我心疼坏了。

  于是今日赶紧买些肉回来给你补补。”

  林钰起先没听明白,过了一会儿才恍然丈夫话里的意思,于是红着脸啐了一口:

  “大白天没个正形,还不如别回来得好!”

  说完这话,就跺了跺脚,跑进了屋。

  苏齐也感觉自己挺猥琐的,莫非跟府学里一帮糟老头子相处久了,也被染上了变态的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