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158章 衣锦还乡
  来人正是许丹。

  只见他提着两盒礼品,满面笑容地站在自己面前,苏齐眯眼:

  无故献殷勤,非奸即盗!

  来京城那么久都不来找自己,这会上门,也不知有什么事?

  想到这里,苏齐咂了咂嘴,故意道:“新科传胪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来来来,快上坐!

  寒舍简陋,这草蒲团乃是用新砍的稻草扎的,也不知,坐上去搁不搁腚,你快替我来试试。”

  许丹听了脸色一黑,哼道:“你不就是想炫耀你的身份吗?探花了不起啊!”

  “了得起,至少比你高了一头。”

  ......

  两人你来我往,斗嘴了两句后,许丹道:“我今日前来,乃是想请你帮个忙,知道你要回乡,想让你帮我带封家书回去。”看書喇

  举手之劳的小事而已,苏齐欣然同意了。

  许丹道了声谢,接着笑眯眯道:“不瞒你说,我放官了。”

  什么?

  苏齐不相信地瞪大眼睛,自己一个探花还要再等半年,传胪居然这么快就放官了,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莫非是看在此人舅舅的份上,朝廷故意偏心?

  唉,人家官场有人,哪是自己这个赤条条来的人能比得上的?

  没办法,人比人气死人,安心等着吧!

  想到这里,苏齐道了声“恭喜”,随后问了下对方的官职。

  许丹说,他自己也挺意外的,但圣上金口玉言,自己也不好随意踹度。

  吏部门已经下令,擢他为督察员“照磨”一职,官居八品,恰好在他舅舅管辖之下。

  要苏齐说,根本没什么“恰好”一说,肯定是他舅舅提前打了招呼,这人才被安排到了如今的职位。

  反观自己,就是个创一代,朝廷没有靠山,只能努力成为下一代的靠山。

  “你何时启程?”

  苏齐一看天色,发现时辰差不多了,于是不客气地从许丹手里抢过礼物,道了声:“时辰不早,我先走了啊!”

  说完匆匆出了家门,往码头赶去。

  后者在后面喊道:“哎,你坐我马车去......”

  ......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前行奔家乡。

  航船沿着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一路顺风顺水,不过半月,就到了青州府附近。

  船停靠在码头,苏齐下船后,特意找了家客栈,换上随身携带的进士服,然后雇了辆马车继续往府城出发。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咱也只是个凡夫俗子,总有那么点虚荣心作祟。

  能作到淡泊名利的,那是圣人,神仙。

  马车一路哒哒作响......

  望着越来越清晰的城门,苏齐心中感慨万千。

  离时与回时的光景已大不相同。

  遥想年前进京时,顶着隆冬的寒风,一路北上赶考,考前的压力几乎将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登科及第,自己顶着探花的身份衣锦还乡,时节也是由枯荣转到了盛夏,种种喜悦之情,连睡梦中都能将人笑醒。

  青州府的城门近在眼前。

  刚想入城,忽见守门的小吏快速奔过来,一脸谄媚道:“请问可是探花老爷?”

  苏齐诧异:“正是,你们怎知我此时回来?”

  见果真是要等的人,小吏激动得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起来,道:

  “探花老爷所有不知,朝廷的祗报一到府衙,知府大人就交代小的们,在城门口日日等候您的归来,如今可让小的给等到了。

  哦差点忘了,恭喜苏老爷登科三鼎甲,金殿摘探花!

  老爷您快随我进城吧,大人已等候多时了。”

  苏齐正打算驾马车进城,小吏忙拦住道:

  “知府大人有交代,老爷您进城时得要换乘这五花马大马,且沿途由我们的仪仗队一路护送游街进城,也好让全城的百姓瞻仰瞻仰您的风彩。”

  哟呵,这么大的阵仗,倒是搞得苏齐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也不知海知府,为何突然重起礼节来了?

  再一想,明白了,这一场游街下来,不也等于间接宣扬了他的文教斐然吗?

  这可是他政绩的一部分,要知道,青州府已经十多年没有出过进士了,现在突然培养出一个探花来,主政官焉能不得瑟一下?

  另外,自己往后定也是个京官,而地方官若能拉到一条京官的人脉,好处不言而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上头有人”。

  自己同海知府的关系本就不同,一点小事帮就帮了。

  小吏见苏齐答应下来,忙陪笑着说了声“老爷稍后,小的去安排一下。”说完就一溜烟地跑进了城。

  苏齐在原地等待,不多时,就见城内出来一十几人的仪仗队,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在队伍的前面,海知府一马当先而来。

  苏齐忙跳下马车,快步迎了上去,拱手致意:“见过知府大人。”

  海大渝跳下马来,上前虚扶了一把,脸上虽是一如既往的精明,但语气里却满是亲和,仿佛故友重逢般笑着道:

  “少彦贤弟别来无恙?

  愚兄自得知你得中的消息,料想你定会找时机衣锦回乡,顾此日夜守盼,今日终于把你给盼回来了,不容易啊!”

  贤弟?愚兄?自此升级成兄弟了?

  苏齐也笑着回道:“小弟在京城也很挂念大人,今日回来得见大人风采依旧,小弟心觉甚慰。”

  “哈哈哈,好好好,来,随为兄我一起进城。”

  新晋“兄弟”二人,在仪仗队的护拥之下,一路吹吹打打地进了城门。看書溂

  苏齐骑着高头大马,身着进士装,手执槐木笏,尽显绝代风华。

  得到消息的百姓,汇聚于街道两侧,争先恐后得想要跟探花郎搭上话:

  “苏探花,看这里,我是你隔壁的邻居啊!”

  “苏探花,我是你对门的邻居!”

  “苏探花,我是你对门邻居的隔壁邻居的表丈人家的表舅!”

  苏齐大囧,这邻里关系也太复杂了吧......

  对于百姓的热情,苏齐时而拱手施礼,事儿微笑回应,丝毫没有鱼跃龙门的大架子。

  他的这番坐派,不禁让百姓对他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海知府也趁机刷了一波存在感,麾下的幕僚也不吝赞言,沿途中不停地趋炎附势,几乎要抢了主角的风头。

  本来,按照苏齐的意思,进城后就打算直接回家了,但海大渝不答应,他说:

  “如此光耀门楣的大事,最起码也得围着府城转上两圈,以便让全城的百姓都来沾沾喜气。”

  好吧,您是老大,您说了算。

  于是,整个仪仗队又绕着府城来回转起了圈。

  鼓乐揍得震天响,有在屋里睡觉的人都被吵醒,直接跑出来观看。

  果然如海知府所言,做到了让“全城百姓都沾上了喜气”。

  耳听鼓乐声越来越无力,海大渝才挥手示意“到此结束”。

  苏齐松了口气,要再走下去,他怕他探花郎的尊臀,真得颠出花来。

  辞别海知府,他忙不迭地往家里赶。

  家门,在视野里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

  苏齐心潮澎湃,啊,我日思夜想的家人啊,终于能见到你们了!

  此刻在自家门前,正簇拥着一群人。

  刘氏本来在翘首以待,待看到一瘸一拐走过来的儿子,还来不及欢喜,就先吓了一跳:

  “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

  苏齐一手扶着腚,另一只则手腾出来挥手示意,咧嘴道:“方才骑马骑的,不碍事。”

  见到丈夫荣光归来,林钰喜极而泣,顾不得擦眼泪,忙快步上前来搀扶:“相公慢慢走,不急。”

  苏齐一把握住娘子的手,两两相望,目光灼灼,思念之情不言于表。

  三个小家伙也忙跑过来抱住他,连声唤着“爹爹”“舅舅”。

  苏荷笑着上前道:“方才知府大人就派人来通知,说小弟你已回了府城,让我们在家里迎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