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在明朝赚大钱>第38章 拍卖瓶子
  当罗教授看到这个足足有一人来高的大瓷瓶之时,顿时两眼放光:“九华风露,秘色秋瓷,想不到我这辈子竟然还能见到这好的东西!”

  罗教授围着这个大的不像话的瓷瓶转了好几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不住的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巧轻盈。瓷色纯净,造型典雅,口不抿唇不卷,应该就是五代十国或者是宋朝初期的精品了……”

  “何以见得就是宋朝初期的?请罗教授仔细说说。”

  “这种秘色秋瓷工艺最早见于秦汉时期,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样式大多比较古朴,无论是器型还是瓷釉都透着大巧不工的厚重。到了隋唐则演变成了浓墨重彩的华丽。这个八棱瓶色泽淡雅青釉莹莹,明显就是宋初的风格。”

  罗教授轻轻的敲了几下,小心翼翼的把耳朵贴上去倾听了片刻:“回音悠远绵长,确实就是三层的九华风露秘色秋瓷。”

  其实,陈长生也是刚刚知道这个瓶子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有里外三层的套叠结构。

  “我就弄不明白了,这个瓶子为啥要弄成三层呢?”

  “三层胎质,两个夹层,蕴含的就是藏风藏水的意思。古人非常注重风水,所以专门用这种带夹层的瓶子储藏空气和水,所以才叫九华风露。”

  原来这个瓶子真正的用途根本就不是用来装东西,而是为了改善家宅的风水。

  怪不得这玩意那么沉重呢,三奶奶和小慧儿她们两个都搬不动,原来里头的夹层里边装满了水。

  “我已经知道九华风露是什么意思,您说的秘色秋瓷到底是啥呀?”

  罗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不紧不慢的说道:“所谓的秘色秋瓷就是……你看看这个瓶子的瓷釉,胎底呈光亮半透明的青灰色,瓷釉却用了天青色,仿佛秋日的天空。也就只有越南窑的秋玉瓷才有这般神韵。”

  越南窑?

  难道说这东西是从国外来的?

  “什么国外?”

  “您刚才不是提到了越南吗?那就一定是从东南亚……”

  还不等阿义把话说完,罗教授就已经笑了:“我说的越南窑,是对吴越国南部一些窑口的统称,也就是现在的浙江附近,和东南亚的那个越南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吴越国?是不是五代十国当中的那个吴越国?”

  “这一次你说对了。”罗教授笑道:“要说古代的窑口,最著名的当数汝窑、钧窑等等,那些窑口出产的瓷器,或是高贵典雅,或是细腻幽深。但越南窑却有一个其他窑口不具备的特点……”

  “什么特点?”

  “净!”罗教授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个大瓶子上:“全天下的瓷器,就属越南窑的最干净。如玉似冰完美无瑕。八棱瓶这么大的体量,瓷釉既薄又匀,连一点点的杂质都没有,纯净的就好像雨后的天空,真是太美了!即便是现代化的工艺,也很难复刻这样的精品了”

  阿义和陈长生从来都只关心价格,只关心这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根本就无法体会到瓷器的绝美韵味!

  “罗教授,您帮忙给估个价,看看这个瓶子到底能卖多少钱。”

  听了这句话,罗教授终于回过头看,目光炯炯的看着陈长生和阿义,就好像严厉的班主任看着两个不成器的学生:“长生,阿义,我不是我说你们。这八棱瓶能到你们的手中,也是一份难得的缘分。我希望你们不要总是想着一个钱字,要秉承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这个东西送到博物馆……”

  不为钱?

  不为钱我辛辛苦苦的穿越时空把这个东西弄回来干嘛呀。

  送到博物馆去?

  我可没那么高的觉悟。

  罗教授很清楚的知道陈长生和阿义是什么样的人,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我知道,让你们把这个宝贝送去博物馆实在太难,但我已经没有那么多钱买下它了。希望你俩能好好的珍藏起来,而是希望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这么好的东西不留给子孙,真是太可惜了。”

  留给后世子孙?

  我自己还背着一大堆房贷呢,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当然要想方设法的卖掉,而且要尽快卖掉。

  “如果你们一定要卖的话,我希望你们能找一个国内的买家,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流传到了国外,会被后世子孙戳脊梁骨的呀。”看書溂

  作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保不住的情况下,罗教授还是尽最大努力希望这东西留在国内。

  “罗教授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卖给洋鬼子。”

  有了阿义的和陈长生的这句承诺,罗教授总算可以稍微放心一些了:“要是你们出手的话,这个东西大概能值一百万上下。”

  有了罗教授的估价,剩下的就好说了。

  客客气气的送走了罗教授之后,阿义笑嘻嘻的掏出手机,打开了一个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网站。

  这是一个比较松散的行业内部交易网站,混迹于此的大多是古董行业里的老油条,阿义是在不久之前才刚刚加入进来的。

  “这个论坛上全都是行业内部的老手,只要咱们把这个大瓶子的照片贴上去,应该很快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买家。”

  于是乎,阿义和陈长生好一通忙活,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拍照,然后专门开了一个帖子,把大瓷瓶的照片发到了那个论坛上。

  这种上等的好货,马上就引来很多网友的跟帖:

  “越南窑的风气瓶,品相也好,二十万,我买了。”

  “楼上的网友别开玩笑了,二十万?去年巴黎秋拍过一个和这个八棱瓶差不多的秘秋瓷,最终成交价是三十多万美元,只不过那是唐朝中晚期的东西。虽然这个八棱瓶明显就是五代十国或者干脆就是宋朝初年的,价格可能会稍微低一点,但我估计要是上拍卖会的话,至少也得一百万起步。”

  “楼上的不要胡扯了,在咱们这种小论坛出现的东西,有几个能上拍卖会?别拿拍卖会上的价格说事儿,那毫无意义,连最起码的参考意义都没有。别说一百万了,能卖五六十万就不错了。”

  国际大型拍卖会上的东西,最讲究的就是传承有序来路清晰。象陈长生这种连最基本的来历都说不清楚的古董,就算真是好东西,也不可能卖出拍卖会上的价格。

  这个论坛上的网友,全都是行业内部的高手,对于各种各样的行情全都门儿清,于是乎纷纷报价:

  “这样吧,我出七十五万。”

  七十五万呀,这个价格已经距离罗教授说的一百万差不多了。

  但阿义却并不这样想:“既然已经有人出七十五万了,肯定还会有人出更高的价码,咱们再看看。”

  只可惜,看热闹的网友虽然很多,但真正有意向购买的却寥寥无几,给出报价的更是屈指可数。

  毕竟是大几十万的东西,谁也不会轻易购买。

  又过了约莫二十几分钟的样子,终于出现了一个真正的买家:“兄弟,你个这个八棱瓶确实不错,我给你一个实实在在的价格,八十八万,数字吉利大家发财,怎么样?”

  虽说罗教授说这个东西可以卖到一百万,但八十八万和一百万也差不了太多,陈长生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可以接受了。

  但阿义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阿义的鉴赏水平非常的一番,但他绝对是一个精明的古董贩子。

  他很清楚的知道出价的这个网友也是个同行,是个和自己以后的古董贩子,既然他能主动给出八十八万的价格,那就说明这个价格还有赚头。

  “您的出价实在太低,对不起了。”

  看到阿义发出这条信息之后,陈长生已经有点急了:“阿义啊,八十八万真的可以了,卖了吧。”

  “你着什么急啊,他要是真的想买,一定会和我讨价还价的。”